公司化治理,高效能社会的试金石
作者:叶敦明 226
江西宜黄的强行拆迁,古往今来在神州大地屡番上演,被欺负的只是升斗小民,本来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倒是一句“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的地方官的“肺腑之言”,让全中国人再也无法回避了。急于作为的父母官,变成了人民利益的破坏者,勤政与苛政的界限原来是那么的模糊。三聚氰胺事件的虎头蛇尾,其逻辑基础是保护民族乳业,可结果呢,蒙牛与伊利的恶斗从此愈发猖獗。而近期卫生部门“铁酱油”的新发明,喊着为人民健康着想的口号,而无敌舰上却分明悬挂着海盗旗。 网络时代下,政府机构的管理问题层出不穷,和谐社会每天都发生如此多的不和谐。问题千头万绪,现象千变万化,粗浅说来有“四化”:其一,目标自我化,无成本的资源获取,引发非理性施政目标,个人的野心往往掺杂其中;其二,手段破坏化,快字当头导致不择手段,先破后立却往往破而不立;其三,约束形式化,监督考评的内部人把控,不捅破天之前,问题当成颂歌唱。其四,考核唯数字化,GDP增长率与升官速度的密切正相关,是很多干部铤而走险的兴奋剂。
政企不分,曾经是国营企业僵化经营体制的代名词。以政治方式治理企业,造成有限资源的无限浪费,犯了企业经营的大忌。而若是反过来,以企业经营的理念和手法来管理政府机构的话,效果却截然相反。政府好似一个超级大公司,只是管理起来更为复杂,因为其经营目标除了经济效率还有社会效益,但也不妨借鉴一下公司化管理经验的成败得失,以效率促效益,和谐社会就有可能从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和人民福祉。
人民群众是社会的所有者,政府机构则是被授权的代理人,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同投资人与经理人。因为代理关系的存在以及合约的不完整性,所以就必须依赖制度化的公司治理方式,就目标、原则、决策机制、利益分享和冲突解决达成一种合同关系,以便清晰的配置双方的权、责、利。公司治理结构,就是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等三者之间形成一种制衡关系,从而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利益获取和分享。若将公司治理结构与社会治理结构对比,人民群众则是所有者,党政机构是董事会,官员是高级执行人。
对于政府机构来说,公司化治理的决策管理意义要远大于法制价值。本人常年从事企业营销咨询,试图从公司决策管理的角度先剖析一下政府机构的管理问题,然后畅想一下如何借鉴公司化治理方法,提高政府机构的管理效能。依我看来,当前政府机构的管理成效虽有明显改善,然尚有四大病症隐隐作痛、余音缭绕:
1、战略执行的“软脚症”
坦率地说,政府机构的战略目标制定是花了很多功夫的,数字严谨、目标明确、责任清晰,容纳了政府官员、研究人员和社会名流的多方意见,确实对中国持续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种系统、科学、细致的战略制定体系,也值得国内大中型企业学习和借鉴。
战略目标只是开始,战略执行最为关键。政府机构的战略目标分配,普遍存在机械平均化,资源像分果果一样地划拨给各个层级,看似公平,实则不效率。而且,这种层级化、指令式的任务分配方式,还会导致一些地方不择手段地完成目标,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驴屎蛋子外面光,隐患无穷。前一脚似乎迈进了达标区,而后一脚则身陷项目重复建设、城市疯狂扩张、地方盲目招商的泥潭,战略执行的软脚症实则是社会资源的虚耗病。
2、管理方式的“官僚症”
很多地方政府机构,庸人多、能人少,患上了几十年前的日本企业的官僚病。论资排辈的年功轮序制,制约了年轻人上升的空间,又让无所作为的中老年人过于安逸。对于求安稳、混饭吃的公务员阶层还是有吸引力的,而对于那些胸怀大志、经世济民的人来说,要等到自己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渺茫的很。从激情到淡然,失去了服务社会动力的死水一潭,又怎能服务于千变万化的社会呢?
而无退出机制的终身制,公务员队伍愈加庞大,官民比也达到了历史最高值。汉唐盛世,做功不可没的就是精干高效的政府管理机构、藏富于民的治理理念。那些行政能力弱的人,如果换成其他工作,对自己、对社会也许都是一个价值再创造,而若是一味地“赖”在公务员里,就耽误了自己、祸害了社会。
3、目标考核的“唯数据症”
唯GDP的经济发展模式,业已补充了民生指标的考量,但地方发展唱主角的还是数字指标,GDP、招商引资占去了政府机构绝大部分的精力。没有发展,就没有幸福,其实就是先发展、后幸福,然而逝去的幸福以后真的可以补偿吗?
中国这个超级大公司里,有着无数二级、三级、四级子公司,每个公司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差异很大,因此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各级子目标,而不是从上往下的做简单除法。可以学习企业的量化、质化的双重指标法,在经济发展数据的基础上,制定可执行的质化标准,并确定不少于40%的权重,从而防止竭泽而渔式的表象化发展。
4、过程监督的“单极症”
科特勒很早就在《营销管理》就阐述了过程监督管理的重要性,过程质量决定结果的好坏。一个企业,每个月乃至每周一次对销售额、现金流、负债率、股价等过程经营要素进行多极化监督和考评,保证企业发展始终处于可承受的风险范围之内。
政府机构的过程监督,主要是上级考察为主、民间上访为辅,容易产生报喜不报忧的大团圆局面。像秋菊山庄变成了上访农民的羁押所,就是抹杀民间监督的一种特别手段。江西宜黄县的强拆事件,如果没有发生极端的自焚事件,恐怕县领导们还一直被上级表扬着。城市网民的发言自由度有了一些,而农民却很少有民意上传的通道。出了问题再严查,其实就是变相放弃日常监督的临时救火而已。政府机构执政的过程监督,应该更多地让位于人大、民意代表、社会公众和大众媒体,不能变成了内部人查内部人的自我监督。既然管理的前提是“人性恶”,那就不能天真地依赖官员的自觉性和高尚道德,监督应该有些干货了。
地方政府机构的公司化治理,就是适度借鉴企业管理经验,把行政式治理建立在效率效能双优化的基础上。唯效率马首是瞻,也许是宜黄官员为自己喊冤的借口,用江西另一位官员的说法就是“没有我们这些强拆的地方官,你们这些评头论足的知识分子哪里能过上好日子?”。贪功冒进的伪效率,以牺牲多数人的利益满足小部分人,以毁掉生态环境、社会公平和子孙福利,来满足今天的一时之享。政府机构如此,企业也不乏气味相投者。
施奈德电气中国区总裁朱海,在讲到自己的主要工作职责时,只用了“人、品牌、社会责任”的短短七个字。一个看似唯利是图的外资企业,都能兼顾到员工和社会,而不是单纯的品牌价值,这就说明一个优秀企业的发展是建立在社会均衡发展的基础上。企业都能做到的事,政府机构就应做的更好。窃以为,政府机构的公司化治理可以从一下简单的四个方面加以落实,兼顾效率和效能,社会的和谐发展也许就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扩展阅读
党建引领构建“舆情吹哨,部门联动”的 2025.09.09
党建引领构建“舆情吹哨,部门联动”的网络舆情治理模式“舆情吹哨,部门联动”这个提法是笔者根据网络舆情治理的特点,借鉴“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提出的网络舆情治理创新模式。先解释一下“网格吹哨,部门报到”。
作者:沈志勇详情
党建是破解网络舆情治理难题的一把钥匙 2025.09.09
党建是破解网络舆情治理难题的一把钥匙党建制度在社会综合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网络舆情治理领域却相对薄弱。如何利用党建优势破解‘线上爆发、线下根源’的治理难题,成为亟待探索的关键。近年来,通过运用党
作者:沈志勇详情
关于舆情治理,新华社的这两篇文章信息 2025.09.09
关于舆情治理,新华社的这两篇文章信息量很大8月13日,新华视评发布《舆情应对“唯上不唯实”是一种“向上甩锅”》。8月14日,新华社快看 发布视频评论《莫把民情都当作舆情》。中央媒体连续发声,直指目前舆
作者:沈志勇详情
是一锤定音还是一片批评?从“官方通报 2025.09.09
是一锤定音还是一片批评?从“官方通报”看网络舆情治理近年来,在网络舆情事件中,官方通报成为有关部门回应处理网络舆情的重要载体。官方通报的内容不仅通报了事情本身,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有关部门对网络舆情的
作者:沈志勇详情
湖南湘阴肖新良“翻案”的舆情治理启示 2025.09.09
湖南湘阴肖新良“翻案”的舆情治理启示2025年6月25日,随着湖南省高院作出的终审判决,历时2年,3次审判,湖南湘阴肖新良终于迎来“翻案”。事件的起因是2023年7月,当地政府推动的市政改造工程中发生
作者:沈志勇详情
DAMA国际数据管理专业人士认证(C 2025.06.09
DAMA国际数据管理专业人士认证(CDMP)与中国数据治理工程师认证(CDGA)是数据管理领域两大权威资质,分别面向国际与国内市场,共同推动数据治理人才专业化发展。CDMP认证由国际数据管理协会(DA
作者:IT直通车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 1小型厂家的招商吸引力 10
- 2姜上泉老师:深圳环保 28
- 3经销商发展观的四个突 42
- 4经销商的所有产品都要 52
- 5姜上泉老师降本增效咨 22
- 6酒商对客户的服务从哪 60
- 7重庆通报“中标85万 28
- 8党建引领构建“舆情吹 31
- 9党建是破解网络舆情治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