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人,你有哲学的慧根吗?

 作者:叶敦明    31

系列专题:营销人在路上

记得8年前,北大纵横出了一本书,叫做《在中国做管理咨询》。特意提到了咨询人的两种好的思维工具:哲学和围棋。哲学,不是中国人的专长。在佛教流行之前,中国的道、儒,都还处在经验派的口口相传,只是因为释儒道之间的长期论战,才逼迫国人不得不学习佛教的哲学体系和辩证方法。从此,才有了可供广泛学习的中国哲学。

中国式哲学,逻辑体系不那么精致,缺少“神”的指引,一切都是那么的生活化。喜欢从一花一草中,体味人生的美好或无常。叶敦明认为,中国式哲学,更适合于消费者导向的营销思考。生活化的哲学思维,不高深,不造作,跟着消费者日常的思维节奏,慢慢地走进、走深,品牌沟通去掉了冷冰冰的媒体印记,成了活生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对话。看来,搞营销的人,是要拾起中国哲学的智慧了。

爱因斯坦,与营销人八竿子打不上。在物理学界,他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是无数人仰慕的对象。然而,这一切并不是来自单纯的物理学贡献,因为与他同时代的玻尔、海森--堡和薛定谔等人,并不比爱因斯坦贡献的少。人们所熟悉的狭义相对论、布朗运动和光子概念,爱因斯坦都不是唯一的发现者。

爱因斯坦的神奇,在于它是广义相对论的唯一发现者。如同品牌定位,唯一能够产生绝对的价值。那么,为什么只有爱因斯坦能够发现广义相对论呢?是哲学的助力。叶敦明近期阅读《科学美国人》时,看到了这个有意思的话题:爱因斯坦的科学指挥,主要来自哲学的启发。原来,思维方式,可以主宰一个人的智慧,而哲学则是主宰中的主宰。

爱因斯坦16岁就在思考相对论,然而由于人生的智慧不足,一直没有突破。后来,他喜欢上休谟和马赫的哲学,并得到了决定性的启发。休、马的哲学立场是建立在知觉经验之上,一切超越经验之外的观念都必须质疑。最后一层窗户纸捅破了,绝对时间的概念,就是一种没有经过检验的假设。爱因斯坦果断地抛弃了绝对时间的共识,另起炉灶,成就了他伟大的广义相对论。

一直以来,我们处在西洋人科学的阴影下,排斥直觉、追求绝对的客观,把中国哲学智慧狭义地理解为唧唧歪歪的小智小识。别的我不懂,至少,营销是人的智慧,而人是活在知觉中的。爱因斯坦,可谓是西方科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成就他的居然是哲学底蕴,而不仅仅是科学实验、逻辑分析等貌似严谨的玩意儿。作为营销人,叶敦明建议重拾中国智慧,以中国人的慧眼,去解读欧美成建制的品牌、营销和管理方面的智慧体系。

那么,营销人的哲学智慧又从何而来呢?来自生活的点滴体会。每一天,我们都跟人打交道,即使是熟悉的人,他们都是变化的。若是我们以开放的、欣赏的、研究的姿态,就会发现细微的变化。既能与他们同喜同乐,又能抽身而出想一下为何如此,人性的智慧,就会逐步充实。研究透身边的少数人,才能解决无数不认识的人,人与人之间是没有实质性差异的。叶敦明认为,过于依赖大规模调研、统计分析的营销人,会把人当成物品的,缺少灵气的研究成果,是不能打动任何活人的。

营销人,天天跟人打交道,也并不是都懂“人事”。以己度人,熟视无睹,只看到目标、看不见人,都是阻碍了人性大智慧的升华。最近,在联纵智达的公司练会上,叶敦明提出了“三放”态度:放下小我、放开心胸、开放灵魂。当思维自由呼吸时,智慧就会悄然而入。营销人,你的慧根来自反省和反思,光是追求那些外在的光鲜,是不能演示内在的苍白。

叶敦明
 营销,你有,学的,慧根,系列

扩展阅读

在位于北京CBD中心的一个由厂房改造的创意园区里,记者见到了刚刚搬来此处办公的凤凰网COO李亚。  在见到李亚之前,他微博上题为《保卫方舟子,捍卫韩寒》和《当求真遭遇为善:超越韩战》的博文给记者留下

  作者:李欣详情


传统企业转型数字化营销面临着哪些难题? 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是为了接触终端用户,了解用户的本质需求,进行精细化运营,从而发掘用户的更大价值。 但是,百分之90多的传统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

  作者:杨建允详情


不管是传统品牌方,还是电商品牌,都很依赖渠道商或者平台方,都无法直接触达用户。所以对用户不敏感,无法感知用户的真实需求,所做的市场营销活动,效果自然难以保证。 有人问,DTC和传统渠道的逻辑有什么区

  作者:杨建允详情


作为厂家的管理层,为了规范销售人员的工作行为,提升效率,助力销售,会编制一套营销规范管理制度出来,内容厚达上百页,所包括的内容也是方方面面。诸如厂家发展历史,行业状况,相关法规,厂家文化,品牌故事,产

  作者:潘文富详情


据贵州电视台旗下民生栏目《百姓关注》报道,端午假期,“村超”举办地贵州榕江县共接待游客35.89万人次,同比增长345.8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44亿元,同比增长404.55。据机构预估,受“村

  作者:杨建允详情


如今中国网民上网的主流行为已偏向移动化,用户的媒体消费形态也逐渐向移动端转移。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

  作者:李欣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