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营销前瞻 四大趋势五大关键词

 作者:李欣    0

     在营销领域,数字一词被提及的频率越来越高。


  对于未来的数字营销,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总裁、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刘胜义先生在刚刚落幕的Digital Asia Festival上,与《成功营销》分享了他的观点。


  四大趋势——更智慧更懂你


  互联网和数字媒体的发展,让原本割裂的用户获取信息和消费行为、营销与商务、技术与商业真正整合为一体。未来,用户感受到的将是一个更加“懂他”的智能的媒体,而广告主也将开启更加智慧的数字营销。


  个人化——未来,以人为本


  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成为用户“甜蜜的负担”,提供/获取最需要的信息是媒体和用户共同的需求。未来的媒体不仅是大众化的,更应该是个人化的。媒体需要根据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兴趣爱好、购买倾向来定位内容。


  基于用户账号的基础,腾讯的媒体产品也在向个人化发展。奥运期间6700万用户通过登录腾讯网进入“我的奥运”,订阅自己喜欢的赛程并参与比赛竞猜。广告主也认识到,了解用户才能进行更有效的营销,而不是骚扰。


  腾讯媒体平台以用户为中心,通过对旗下门户、微博、视频、无线等跨平台的深度整合,帮助品牌信息在全平台无缝衔接中发挥商业价值。腾讯智慧MIND3.0诠释了以人为中心的新时代营销,强调营销从关注广告变成关注人,关注人群背后的数据与需求,为数字营销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参考。


  时间轴——帮你讲故事


  2011年以来,时间轴已经成为各大主流媒体的标准配置,其最大价值营销在于“它用一系列图片、文字和经历的聚合体来帮你讲故事。”


  英国调研机构Sotrender研究显示,Facebook上单篇内容半数的评论量都来自用户1小时内的活跃参与。随着时间轴的启用,这一时间周期扩展为2.5小时,生命周期显著延长,互动人数增长比例为13%。可以说,时间控制让信息有了更长的生命周期和更强的互动性,这也为企业营销提供了新的契机。


  目前,腾讯空间、腾讯微博以及微信都有使用时间轴的体现。微信朋友圈就是一款以个人时间线索组织信息的产品,在线相册、好友、评论分享将圈子的聚合打造为下一代个性化的社交网络。


  移动化——即时、无缝的机遇与挑战


  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花费时间越来越碎片化,移动互联网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特性,对数字营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星巴克在微信平台推出《自然醒》音乐专题活动或许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6.2万微信用户添加了“星巴克”为好友,用微信表情表达心情,星巴克便会根据用户的心情,用《自然醒》专辑中的音乐回应用户,并随机送出线下兑换咖啡的机会。移动互联网可以实现信息推送的即时性和无缝化,无疑,这对品牌营销创新具有价值。微信使品牌随时随地可以与用户进行双向互动,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彻底打通,培养了新的消费习惯。


  腾讯的“发力移动互联网”战略方针,从手机QQ、手机浏览器、手机管家到微信,在移动互联网的布局和产品愈加丰富和清晰。


  大数据——借力使力更高效


  在美国,91%的企业营销高管相信成功的品牌是基于客户数据驱动市场决策。数字营销如何整合大数据创造更大的价值将成为未来的关键任务。


  据IDC的“数字宇宙”报告预测,2 0 2 0年全球数据使用量将会达到35.2ZB。互联网中社会化媒体累计的用户上网行为数据、关系数据和UGC,以及移动互联网产生的地理位置数据等构成大数据的重要来源。腾讯拥有超过7.839亿QQ活跃账户,5.07亿微博用户和超过1亿的视频用户,每天有超过2亿张图片被上传到QQ空间,每天在腾讯微博有6500万消息发出。数据是成功进行数字营销的关键。


  腾讯希望通过对用户数据的洞察、分析和挖掘,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的内容和服务;另一方面,借助腾讯强大的用户平台和关系链价值,通过平台开放、数据开放、工具开放等举措,与代理公司和广告主一起挖掘大数据价值,打造创新、高效的数字营销解决方案。


  五大关键词——更创新 更非凡


  个人化、移动化、社会化是未来媒体发展的大势所趋,这也是腾讯网络媒体重要的发展方向——为用户提供拥有极致体验的信息服务,为广告主打造更具智慧的数字营销解决方案,实现用户、媒体、广告主的高效互动和智能融合。在数字营销领域中,关系链、在线视频、社交奥运、多屏时代的整合营销、O2O,这几个词基本上覆盖了2012年营销领域的几大关注热点。


  关系链——从“小圈子”到“没有陌生人”


  网民关系正经历着从线下到线上的迁徙,他们原本线下的小圈子变成了互联网上庞大的、开放的关系链。这也给我们新启示:激发“熟人”关系的延展,释放“关系链”的正面力量,成为社会化媒体时代营销的重头戏。


  英特尔“世界没有陌生人”案例正是对“关系链”营销的最好诠释。该案例通过“140元回家”这个核心故事,以腾讯微博为平台,充分发挥社会化媒体中群体智慧的力量,在各种陌生人关系的互助下走完回家路,借此让品牌精神深入人心,同时也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腾讯今年重点打造的社会化广告产品也是基于此的营销创新。宝马、雅诗兰黛、肯德基、一汽大众等品牌尝鲜多平台联动的用户聚合与洞察、“加入社交关系的广告”,赢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线视频——崛起的力量


  2012年,网络视频的持续快速增长毋庸置疑。在中国,网络视频服务已经在月度覆盖人数及阅读浏览时长方面双双占据第一的位置,成为网民日常的首要应用。今年以来,优酷土豆合并,搜狐、爱奇艺等公司对视频业务的重视度不断升级。腾讯视频也高调发声。


  艾瑞iUserTracker最新的视频网站9月综合服务监测数据(PC网站端+PC客户端)显示,腾讯视频月度覆盖用户2.755亿,月度覆盖用户单平台领先。腾讯视频正以覆盖、成长、专业,书写全新的行业格局。


  视频媒体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视频广告的迅速增长。中国视频贴片广告收入在2010年仅为13亿人民币,在展示广告营收中的比重仅为7.4%,而这一数字预计在2015年将达到96.4亿人民币,占比升至21.9%。


  视频营销已经成为品牌营销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英特尔、联想、宝洁、联合利华等很多大品牌广告主与腾讯视频已经合作多时,并打造了很多成功案例。


  社交奥运——粉丝盛宴


  盘点最重要的社会事件之一的奥运会,社交媒体的全面加入,为奥运营销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粉丝和关系链的价值模式,使奥运营销得到了无限延展泛化。


  通过粉丝的转播和推送,信息得以在社交媒体中快速传播,提高了赛事和媒体的影响力。刘翔术后在腾讯微博发布的一条内容,24小时转播超过200万,创历史上最高纪录,体现社交媒体关系链的能量。这提示广告主除关注赛事本身,更需关注与赛事相关的诉求点,充分发挥粉丝的传播力和内容制造能力。基于粉丝的经营,借力社交关系链和跨平台资源的整合将成为新一代的体育营销的重点。


  多屏时代——注意力的整合营销


  当人们在碎片化时间对着各种屏幕设备进行休闲娱乐活动的时候,我们知道,互联网的多屏时代已然来临。


  多屏化设备运用,让媒体环境和品牌的接触点也进入了多屏化时代。品牌营销要想在这样一个被各种设备争抢注意力的环境下获得成功,也需要最大程度地去串联用户的多屏化触点以及碎片化时间和注意力。


  O2O——黄金发展期


  无线技术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用户数量的爆发式增长,为线上线下的融合奠定了基础,也带来了O2O发展的黄金时期。来自chinaventure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O2O市场规模为562.3亿元,预计2012年将达到986.8亿元,增长率为75.5%。腾讯在O2O服务上也做了重要布局。如腾讯微信在不断强化扫二维码功能,希望把扫二维码变为普及概念,实现从线上到线下的无缝连接闭环。


  目前微信注册用户数突破2亿,而手机QQ和微信每天对LBS的调用达到了7亿次。腾讯的手机用户已经超过PC,而QQ的在线消息量有超过一半来自移动端。线上和线下的无缝融合将培养新的消费习惯,这也为品牌提供了全新的营销思路,推广模式,对于提升品牌营销的创新意义非凡。


李欣
 数字,营销,前瞻,大趋势,五大

扩展阅读

2024(第十三届)全国商业数字化技术与服务创新研讨会暨2024(第十一届)全国渠道服务转型巡回首站于3月1日在西安举行。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和经济商业模式的推动,数字化在零售行业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

  作者:mys5518详情


庞大的人口规模,旺盛的用户需求,让中国成为了极为繁荣、活跃的互联网市场。4年前,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总裁、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刘胜义在戛纳广告节上向世界介绍,中国网民的特征是热爱社交,娱乐驱动,追求个性

  作者:李欣详情


在位于北京CBD中心的一个由厂房改造的创意园区里,记者见到了刚刚搬来此处办公的凤凰网COO李亚。  在见到李亚之前,他微博上题为《保卫方舟子,捍卫韩寒》和《当求真遭遇为善:超越韩战》的博文给记者留下

  作者:李欣详情


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金字塔”的塔基,是支撑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数字化浪潮下,中小微企业要想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加速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然而,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仍

  作者:王京刚详情


近年来,随着国家数字化政策不断出台、新兴技术不断进步、企业内生需求持续释放,数字化转型逐步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乃至弯道超车的重要途径。 本文重点分析当下阻碍企业数字

  作者:王京刚详情


什么是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我们认为,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在数据+算法定义的世界中,以数据的自动流动化解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构建企业新型竞争优势。当前,全球信息通信技术正进入技术架构大迁

  作者:王京刚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