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
作者:刘晖 340
对国有企业员工需要层次进行的一份调查结果发现:员工需要的层次与需要满足的层次相差较大,其中最明显的是生存需要,生存需要最需要满足,而满足的实际情况也较差。
全国总工会宣教部关于企业员工价值取向的调查,得到了与以上类似的结论:员工在就业选择上,挣钱是主要目的。北京地区46.4%的青工认为挣钱是工作的主要目的,76.9%的青工认为假如有机会要选择“收入比目前高的工作,不怕工作辛苦和冒险”;有91%的青工表示愿意到合资企业工作,理由是“收入高”。
需要本身就是激发动机的原始驱动力,一个人如果没有了需要,也就没有了动力和活力。反之,一个人只要有需要,就表示存在着激励因素。如佛教宣扬的“四大皆空”,看破“红尘”,舍弃“七情六欲”,视功名利禄如尘土,似乎无所需求,其实他们的内心深处存在着更强烈更迫切的信仰需要。正是在这种需要的驱使下,信徒门才被激励出常人难有的力量,作出人们难以忍受的牺牲,克服人们难以想象的困难。相传唐朝玄奘和尚西域取经,历经七十二难;达磨参禅面壁,花九年工夫,尤见需要对人的激励作用。管理人员如能充分了解职员的需要,便不愁找不到激励员工的途径。由于每一层次的需要包含众多的需要内容,具有相当丰富的的激励作用,因而,可供管理人员设置目标、激发动机、引导行为。而且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又有上一层次需要的继续激励,因而人的行为始终充满着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千变万化的激励方式。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将满足员工需要所设置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密切结合起来,不仅要掌握充满活力的需要理论,还要特别注意到激励员工的管理策略。
三、 知识型员工的管理策略
任何一个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的自身特点决定了我们不能运用传统的对操作工人的管理方式来对待他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供一种自主的工作环境, 使知识型员工能够进行创造和革新
为了鼓励知识型员工进行创新性活动,企业应该建立一种宽松的工作环境,使他们能够在既定的组织目标和自我考核的体系框架下,自主地完成任务。 企业一方面要根据任务要求,进行充分的授权,允许员工制定他们自己认为是最好的工作方法,而不应进行详尽监督和指导甚至强制规定处理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为其提供其创新活动所需的资源,包括资金、物质上的支持,也包括对人力资源的调用。
当然,应该避免过分强调自主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即员工自我迁就现象的发生。一种可行的方式是风险分担,利益共享。也就是说,把员工的收益与企业的发展前景紧紧捆绑在一起,目前已经出现的股票认购权就是颇具典型的尝试。期股使得员工把自己的创新活动看成是一笔可观的投资,因而更能激发其全心全意地投入自己精力、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趋向。
2、实行弹性工作制,使工作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如前所述,知识型员工更多地从事思维性工作,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工作时间对他们没有多大的意义,而知识型员工也更喜欢独自工作的自由和刺激以及更具张力的工作安排。因此,组织中的工作设计应体现员工的个人意愿和特性,避免僵硬的工作规则。
事实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办公手段的完善,为人们远距离办公及工作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人们足不出户,就可尽知天下大事。通过互联网,员工可以随时在家中与公司联络,并传输信息和数据,公司管理者也可借此向员工进行指导与调控。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可以免去员工上下班交通堵塞疾苦和时间浪费,也为员工提供了一种随意的、轻松的工作环境(想一想,你在家里不用穿西服、打领带;你也可能选择最有效率的时候工作,不管是不是上班时间……多美妙的事!)。灵活的工作方式使员工能更有效地安排工作与闲暇,从而可以达到时间的合理配置,这显然切合知识型员工的实际需要。
3、强调以人为本,实行分散式管理而不是等级制的管理
知识型员工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以及处理、应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这些能力提高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因而常常不按常规处理日常事情。和这些人员进行交往时,传统的官僚管理作风只会碰壁,因此需对知识型员工实行特殊的宽松管理,尽可能顺应人心,尊重人格,激励其主动献身与创新的精神,而不应使其处于规章制度束缚之下被动地工作,导致员工知识创新激情的消失。应该建立一种善于倾听而不是充满说教的组织环境,使信息能够真正有效的得到多渠道沟通,也使员工能够积极地参与决策,而非被动地接受指令。
在知识经济时代,分散化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必要。在组织中拥有较高职位的管理人员并不一定拥有太多的信息,电脑网络的存在使我们进入了一个平行的世界,知识型员工也由于自己的专长而自负,对权威的顶礼膜拜已经成为历史的陈迹。谋求决策的科学性,更重要的是求得知识型员工对决策的理解。定期与雇员进行事业的评价与探讨,吸收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施以“爱心管理”,应是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一种趋势。
4、重视知识型员工的个体成长和职业生涯的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然而,较强的流动意愿又与此相悖,知识型员工更注重个体的成长而非组织目标的需要。基于此,首先应该注重对员工的人力资本投资,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为知识型员工提供受教育和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学习机会,从而具备一种终身就业的能力。员工对知识、个体和事业的成长不懈地追求,短训班超过了他对组织目标实现的追求,当员工感觉他仅仅是企业的一个“高级打工仔”时,就很难形成对企业的绝对忠诚。因此,企业不仅仅要为员工提供一份与其贡献相称的报酬,使其能分配到自己所创造的财富,而且要充分了解员工的人个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为其提供适合其要求的上升道路。也只有当员工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发展前途时,他才有动力为企业尽心尽力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与组织结成长期合作、荣辱与共的伙伴关系。
扩展阅读
舆情思考:网络曝光不应变成网络暴力 2025.09.09
舆情思考:网络曝光不应变成网络暴力最近河南某周口妇产科医生因不堪长期被网暴而跳楼轻生。这一沉痛的事实,再次提醒我们网络暴力的危害,执法部门和广大社会公众应该警惕。首先,要区分网络曝光和网络暴力。在由国
作者:沈志勇详情
武大图书馆“性骚扰”事件思考3:及时 2025.09.09
武大图书馆“性骚扰”事件思考3:及时回应舆情为什么这么难?此次事件从最初女性当事人通过网络曝光(2023 年 10 月 11 日下午),到现在将近 2 年,武汉大学始终对事件缺乏回应。在 2024 年
作者:沈志勇详情
武大图书馆“性骚扰”事件思考2:舆情 2025.09.09
武大图书馆“性骚扰”事件思考2:舆情应对不能坐等“上级安排”7月 31日晚,武汉大学校长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电话采访,回应舆情。校长能够公开回应,本来是好事,但却因一句“等上级的安排”,令舆论哗然,引发
作者:沈志勇详情
武大“性骚扰”事件思考1:舆论审判易 2025.09.09
武大“性骚扰”事件思考1:舆论审判易反噬,舆情应对须实事求是7 月 25 日,此前曾备受瞩目的“武汉大学图书馆性骚扰事件”,终于迎来了一审判决:不能认定男生肖某某针对特定对象实施了性骚扰,驳回女生杨某
作者:沈志勇详情
像零售商那样思考 2024.05.25
我在韩国首尔考察零售市场,发现在市中心最现代化的商业大厦之间,居然专门有一些白色帐篷,里面是我们久违了的蔬菜和日用小商品市场。 这是特别保留的市场,因为他们能给居民们提供更个性化、更多样化的一些商
作者:刘巍详情
京刚「说」未来:企业数字化转型:再认 2023.11.01
近年来,随着国家数字化政策不断出台、新兴技术不断进步、企业内生需求持续释放,数字化转型逐步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乃至弯道超车的重要途径。 本文重点分析当下阻碍企业数字
作者:王京刚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 1小型厂家的招商吸引力 11
- 2姜上泉老师:深圳环保 30
- 3经销商发展观的四个突 44
- 4经销商的所有产品都要 53
- 5姜上泉老师降本增效咨 23
- 6酒商对客户的服务从哪 61
- 7重庆通报“中标85万 29
- 8党建引领构建“舆情吹 32
- 9党建是破解网络舆情治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