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中央与地方“土地博弈”困局
作者:张曙光 294
围绕着农地转用和征地补偿,中央和地方之间发生了严重的目标冲突,进行着广泛的利益博弈。从成本收益来看,在这个过程中,农村集体和农民是净损失者,地方政府是净得益者,中央政府是有得有失,有可能是得不偿失。
土地目标:中央与地方之争
围绕着农地转用和征地补偿,中央和地方之间发生了严重的目标冲突,进行着广泛的利益博弈。
中央政府土地政策的目标是多重的,最重要的是保护耕地,保证粮食安全,其次是维护农民利益,保持社会稳定,然后是适当增加建设用地,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这三个目标既有一致之处,也存在着不少相互矛盾的地方。比如,粮食安全主要是国家目标,它既不是地方政府目标,也不是农民个人目标。在一定意义上,保护耕地等于只让农民务农,与农民通过参与工业化和城市化获得利益的愿望相悖;再如,保护耕地和增加建设用地也会发生矛盾。
对地方政府来说,一个是要实现增长目标和政绩目标,即扩大建设用地,加快本地区的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再就是要实现财政目标和利益目标,增加地方收入和地方融资规模。这两个目标是高度一致的。加快农地转用,扩大建设用地,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能增加财政收入。
不难看出,从土地政策目标的取向来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与很多人所想到的不同,如果暂时抛开目标本身的合理性与重要性,地方政府实际上比中央政府更能实现自己的土地目标。
中央政府的政策手段主要是加强行政控制和计划管理,包括建立基本农田,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加强土地执法检查等。由于这些手段要依靠地方实施和配合,因此,除了计划本身的合理性以外,其有效性与其说取决于中央,不如说取决于地方——既要看中央目标和地方目标的一致性,也有赖于中央的控制能力和地方的忠诚度。
在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以上三个条件基本上能够得到满足,这些手段基本上是有效的。但时异势移,在目前的分权化和市场化的条件下,上述三个条件都不能满足,中央控制手段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
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地方政府直接管理着本辖区的农地和农户,直接负责农地转用的具体操作,地方的操作者们可以采取多种办法,规避中央的行政控制和计划限制,使政策实施结果向自己一方倾斜。
比如,移花接木,调整基本农田;先斩后奏,在农地转用时未批先用;谎报军情,隐瞒信息,用了说未用,多用少报,此用说成他用,此处用说成彼处用。更何况,中央政府要面对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70个大中城市,600多个市、2000多个县、几万个乡镇,管理成本相当高昂。因此,在土地政策的博弈中,中央政府经常“斗不过”地方政府,其土地政策目标往往落空,而地方政府的土地政策目标通常都能实现,除非倒霉碰到枪口上。这就使得中央的有效监管和控制成为一种偶然事件。更多时候,监管和控制处于无效状态。
地方政府征地的几个严重后果
在现行土地政策实施的博弈中,由于地方政府处于信息优势和操作优势地位,而中央的惩罚又往往难以到位,造成的一个严重后果是农地转用的规模大大超过了计划控制的规模和实际需要的规模。
政府征地和供地的具体操作有三种,一是行政划拨,二是“协议”出让,三是通过市场和半市场机制拍卖。
对增加地方利益和收入的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可以增加工业用地,甚至可以用低地价、零地价招商引资,进而加快本地区GDP增长和增加地方税收。
二是可以用低地价补贴基础设施建设,等于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改善本地投资环境;
三可以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控制二级市场,并通过招、拍、挂获取土地增值收益,增加地方预算外收入。不少地方的土地出让金占预算外收入的60%。此外,通过农地转用和城市扩张,增加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营业税和所得税,一些发达县市这两种税收已经占地方税收总量的37%。由于把农民排除在土地增值收益之外,这是一种用剥夺农民来增加财政收入的方式。数据显示,各级财政从农民手中获得的土地净收益,2004年为5894亿元;2005年5505亿元;2006年达到了7000多亿元的历史高峰,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平新乔估计超过1万亿元。这样一来,它的另一个严重后果就是造成了大量的寻租机会,产生严重的腐败现象。
不仅如此,由于土地一头连着财政,一头连着金融,土地成为撬动银行资金的重要工具。在东南沿海的一些县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每年高达数百亿元,60%靠土地抵押从银行贷款融资。西部地区的贷款比例更高。这些贷款都是政府的土地储备中心、政策性公司和开发区管委会以土地作抵押或者以政府财政信用作担保获得的。如果再考虑到房地产开发商和居民按揭抵押贷款以及建设大学城和新校区的贷款,这种依靠农地转用而发展地方经济的道路潜藏着很大的金融风险和危机。
扩展阅读
党建是破解网络舆情治理难题的一把钥匙 2025.09.09
党建是破解网络舆情治理难题的一把钥匙党建制度在社会综合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网络舆情治理领域却相对薄弱。如何利用党建优势破解‘线上爆发、线下根源’的治理难题,成为亟待探索的关键。近年来,通过运用党
作者:沈志勇详情
舆情应对:遭遇网络暴力,个人如何处置 2025.09.09
舆情应对:遭遇网络暴力,个人如何处置?8月1日20时38分,在“经历三个账号连续7个多月的网暴,陷入极度无助、求告无门之后”,河南周口57岁的女妇产科医生,从工作单位楼上跳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坠楼之
作者:沈志勇详情
《管理思想如何“落地”》7:究竟什么 2025.02.18
《管理思想如何amp;落地amp;》整体分5个部分: 管理思想为何很难amp;落地amp;; 企业文化的角度分析如何amp;落地amp;; 从执行力的角度分析如何amp;落地amp;; 从
作者:耿启亮详情
出版社网站,不老霸王枪如何重振雄风 2025.02.18
出版社网站,鸡肋!鸡肋! 随着汹涌的互联网浪潮冲击,出版社办门户网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甚至至今仍没有自己网站的出版社已成为“少数派”。但是纵观这些网站,让人不免心生无奈。大多出版社网站的主要
作者:刘东明详情
如何不做好基本工作也能获得成功 2024.01.04
勤劳致富只是说说而已,其实大家更喜欢的是一夜暴富。国人性子急,工作上的事情总喜欢一步到位,做生意更是如此。急的背后,一方面是对物质对金钱对享受生活的渴望,或者说是穷怕了。另一方面是内心深处缺乏安全感,
作者:潘文富详情
京刚「说」未来:企业数字化转型受哪些 2023.11.01
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金字塔”的塔基,是支撑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数字化浪潮下,中小微企业要想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加速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然而,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仍
作者:王京刚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 1小型厂家的招商吸引力 7
- 2姜上泉老师:深圳环保 26
- 3经销商发展观的四个突 36
- 4经销商的所有产品都要 50
- 5姜上泉老师降本增效咨 20
- 6酒商对客户的服务从哪 57
- 7重庆通报“中标85万 27
- 8党建引领构建“舆情吹 30
- 9党建是破解网络舆情治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