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的两种弊端与管理对策

 作者:刘文瑞    205

关于科举制度的弊端,搞历史的似乎都说滥了。但是,如果仔细推究,里面还是有不少可以思考的东西。例如,对科举弊端的分类和归类方面,依然存在不足。如果按照对制度的影响作用来分,科举的弊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坚守制度的弊端,另一类是破坏制度的弊端。

所谓坚守制度的弊端,表现有多种多样,比如备受指责的“一考定终身”,命题上的制度限制等等。就拿命题的弊端来说,几乎伴随着科举制度的始终。在唐代,进士科考诗赋,结果,大家都去学写诗作文,文章写得漂亮,诗歌千锤百炼,但是考察不出治国理民的行政才干来,所以,唐代一直有关于进士虚浮浅薄的批评。到了宋代,考诗赋还是考经义争议不休,最后落脚于经义,但问题并没有解决。明清干脆将经义变为八股,开了古代标准化考试的创举,结果是复习资料满天飞,猜题蒙题成时尚,规规矩矩严守制度,金榜题名者却有可能是范进之类。科举改革的提议和发起,往往同这种弊端相关。

所谓破坏制度的弊端,同上一类弊端有着根本区别,表现形式也相当多样。例如,胆小的考生自己偷偷摸摸夹带、抄袭;胆大一些的搞枪替、割卷换卷;更有甚者金钱开路收买考官,行贿受贿打通关节;直至权贵干预,公然违规。唐代杨国忠当宰相,儿子杨暄学业一塌糊涂,参加科举不及格。主考达奚派人报告杨国忠,说令郎虽不及格但未敢淘汰。他本意是想讨好,反而让杨国忠臭骂一顿,直言:“我子何不患富贵,乃令鼠辈相卖!”这种弊端危害虽大,但制度本身没有过错。

类似这两类弊端,我们在管理中经常能够看到。就其产生原因来说,一是出于制度自身,一是出于违反制度。克服前一类弊端,需要调整制度,甚至改革制度,或者说,前一类弊端是原有制度本身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解决制度问题就没有出路。而克服后一类弊端,则需要强化制度,严格执行制度,或者说,后一类弊端中的制度本身能够解决问题。

如果把这两种弊端相提并论,混同起来,不但对管理没有益处,反而有可能造成更大危害。因为治理这两种弊端的路径和效果会互相冲突。推而广之,随便举个例子:假设员工考核中明明是考核标准不当,造成走过场现象,有的领导却有可能会认为是执行不严造成效果不好,三番五次下令要求严格执行。质量管理中明明是有人不按制度办事或者技术太差而造成失误,有的领导却有可能觉得是规定标准过高需要从宽掌握。甚至有可能同一个制度,今天着眼于严格遵守,明天就会变成灵活对待。如为了克服干部提拔中的不正之风,需要严格按制度办事,像遵守相关的资历、年限规定等等。但是,死守制度又会造成文牍主义、程式僵化,甚至妨碍根据实际恰当用人,而要克服后一种弊端,又要对制度灵活处理,降低制度的权威性。这两种对策的效果具有互相抵消效应。管理工作中有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现象,就是有些制度会出现“死循环”。究其原因,就是在严格执行制度时会感到不便而呼吁松绑,而制度松绑后又会感到规范缺失而呼吁加强。如果没有对两种弊端的正确辨析,在现实管理工作中就有可能费尽气力却使对策的作用相互抵消,结果是管理效果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科举 弊端 对策 两种 管理

扩展阅读

2024年9月19日—9月21日,姜上泉导师在苏州主讲第247期《利润空间—降本增效系统》3天2夜方案训战营。中集集团、中盐集团、中国建材、花园集团、深南电路、中原证券、空军装备5720等多家大型企业

  作者:姜上泉详情


早期的经销商几乎都是产品驱动,运营方式就是卖货,盈利方式就是靠卖货赚差价,然后就是多卖货,卖名牌货,卖新产品,卖高端品。理论上来说,终端覆盖率越高,陈列做得越好,促销活动持续不断,货就卖得越多,钱就赚

  作者:潘文富详情


寓言故事:一个农家挤奶姑娘头顶着一桶牛奶,从田野里走回农庄。她忽然想入非非:amp;这桶牛奶卖得的钱,至少可以买回三百个鸡蛋。除去意外损失,这些鸡蛋可以孵得二百五十只小鸡。到鸡价涨得最高时,便可以拿这

  作者:李文武详情


随着“知本时代”的发展,员工越来越关注个人成就感,越来越注重个人职业发展,,而企业也为赢得人才、留住人才,实现平衡发展与人力资本的最大化,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也受到重视,并成为企业人才战略的重要一环。

  作者:李庆军详情


2024年3月6日,浙江杰诺电器精益管理项目启动,杰诺电器董事长、总经理、总监、经理等30多位经管人员及降本增效云学院(深圳市财智菁英咨询)3位咨询导师出席了项目启动会。杰诺电器2024年精益管理项目

  作者:姜上泉详情


2024年1月23日,浙江立久佳运动器材精益管理第5期项目启动,立久佳董事长、总经理、总监、经理等20多位经管人员及降本增效云学院(深圳市财智菁英咨询)3位咨询导师出席了项目启动会。立久佳运动器材20

  作者:姜上泉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