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与儒家复兴

 作者:秋风    62

     秋季长假期间,我所主持的弘道书院举办儒家文化体验营。在京郊凤凰岭一座凉亭,我给一批大学生讲解儒家的君子之道。时有六七位社会人士也在凉亭,他们好奇而认真地听讲。讲解结束,我让同学们提问,一位中年男子抢先站起来发言。他说,自己是京郊企业家,一直尝试把儒家价值运用于企业管理中,并感觉收效很大。


  以小见大。近些年来,商界的国学热,包括儒学热,已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与社会现象。有些大学举办国学班,积极学习者多为商界人士。不少企业家也尝试将儒家理念运用于企业管理中,营造不一样的企业文化。


  企业界热心国学,积极地复兴中国文化,包括儒家,一点都不奇怪。


  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患上反传统的精神病症,并且,再多的事实,比如,大陆摧毁传统导致社会失序、台湾现代社会与儒家毫无冲突的事实,丝毫不能改变他们反传统的文化本能。好在,这种成见在年轻一代知识分子中间似乎有所减弱。


  知识分子控制了现代教育体系。所以,中国的企业家可按照是否接受了较好教育,区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企业家涌现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教育程度较低,我称之为“没知识的企业家”,比如农民企业家。他们禀有中国人的文化本能,很自然地采用儒家理念经营企业。当然,这种理念很不纯正,基本上是民俗层面的儒家理念。


  另外一类企业家则受过较高程度教育,因此,他们在反传统的教育环境中长大。尤其是五十岁以上的企业家都经历过批林批孔,经历过八十年代的反传统观念浪潮。完全可以推测,他们初入商界,一定对中国文化、对儒家价值心怀敌意,起码不了解。


  然而,事实教育了这些有知识的企业家。知识分子之所以死死抱定反传统的信念,是因为他们不做事,不与人打交道,可以在自我封闭的观念、文字世界中假装潇洒。企业家却完全不同。企业家的理念必然见之于现实,并且立刻产生看得见的结果。


  这些有知识的企业家最初曾积极学习西方的管理制度和技术。九十年代起,经济学界和官员合力营造了一个西方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最为先进、并且具有普适性的神话。有知识的企业家们曾十分兴奋地学习、引进这些管理理念与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个十分神圣的词汇。


  很快,这些有知识的企业家就发现,西方的管理理念或技术也许确实很先进,但在中国未必管用,经常是不管用。一点也不奇怪。从本质上说,企业就是人的聚合。企业家的工作就是与人打交道,尤其是与普通人打交道,协调这些人共同从事一项事业。这些普通人不是抽象的人,而具有文化属性,并且,经常是“百姓日用而不知”。要让员工对企业忠诚,相互信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简而言之,要养成员工的职业伦理,就不能不顺乎员工的文化属性。要建立可以有效运转的制度,同样需要立基于员工的文化属性,顺势而建立制度。


  企业家们慢慢地明白了,文化至关重要。中国人与西方人并没有本质差异,但是,中国人对于人的存在、对于人与人的关系的理解,与西方人确有差异。比如,西方经济学中有所谓“理性经济人”预设,当初管理专家们推荐的很多西方制度是基于这一点而设计的。可是,中国人也许更愿意相信,人既有理性,也有情感。成本-收益的理性计算能力固然重要,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是同样重要的。如果企业制度设计不考虑这一根深蒂固的文化价值倾向,那再美丽、再先进、再科学的制度也不大可能正常运转,难以达到制度设计者追求的目标。


  在遭遇现代管理制度迷信之挫折之后,企业家回向传统。面对中国员工,他们必须寻找中国式管理理念和制度。他们开始把传统导入企业。过去五年,《弟子规》进入很多企业,并确实发挥了正面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识到,运用儒家价值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家回向传统还有另一因素:个人的身心性命安顿。过去一百年,知识分子竭力鼓吹所谓“科学的人生观”,其实就是物质主义的人生观,完全否定人的精神之存在。在未富裕之前,这种观念之荒诞并不显著。为了生存而追求财富的人是充实的,拜物可以成为求富者的宗教。但积累了一定财富后,企业家们感受到自己心灵之空虚。他们开始寻找终极性价值,充实自己的生命。在中国文化中,他们普遍选择了佛教。


  上述两个因素推动企业家群体走上了复兴中国文化之路。企业家们的个人信仰似以佛教为主,在企业经营中则普遍运用儒家理念。农民复兴儒家、中国文化,更多基于文化本能。企业家群体因为知识程度较高,其回归和复兴中国文化的自觉程度更高。而他们掌握着这个社会的重要资源,因此,他们的加入让中国文化复兴获得了强大资源支持。


  当然,企业家的文化自觉还只是起步。世界各大国,德国、美国、日本,在其经济腾飞阶段,都形成过独特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企业管理模式,涌现过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企业和企业家。反观中国,已有30年经济高速增长,却没有出现令人尊敬的企业、企业家,以及中国式企业家管理模式。这是中国企业界的耻辱。原因也许在于,中国企业家对文化的醒悟太晚,或者文化自觉不够深刻,因而没有能力通过文化深入员工内心,没有能力在文明脉络中构想企业的人际关系、人物关系。见贤而思齐焉,中国企业家还需要更多努力,而前提就是文化自觉。文化塑造人与人的关系,而企业就是人的聚合。

 企业家,儒家,复兴,nbsp,nbsp

扩展阅读

2023年11月3日—11月4日,在美丽的厦门海滨五星级万丽大酒店,来自福建省15家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带领其高管团队共计60多人参加厦门市降本增效系统企业家研习营。研习中,姜上泉导师重点分享了降本增

  作者:姜上泉详情


商人VS企业家   2023.03.28

商人不同于企业家。  虽然说商人和企业家目标一致,都是为了赚钱,使利润最大化,创造更多的价值,但其间也存在着很大差异。  商人偏向于商业流通服务领域多,起中间商的桥梁作用,而企业家偏向于生产制造企业

  作者:董栗序详情


一个企业的老板经历了艰难的创业期后,必然要迈入成长期,否则永远不会长大。但是往往很多人就是败在这个坎上,突破不了自己,致使自己的企业永远原地踏步走,象个长不大的“侏儒”。那么,企业家如何长大?这里联想

  作者:董栗序详情


前言:对于企业家来说,两个最根本性的决策与选择就是决定“在哪儿玩”( to play)以及“如何获胜”(how to win)。这两个决策——也就是公司在哪些领域参与竞争,以及公司基于什么去参与竞争—

  作者:胡一夫详情


前言:对于企业家来说,两个最根本性的决策与选择就是决定“在哪儿玩”( to play)以及“如何获胜”(how to win)。这两个决策——也就是公司在哪些领域参与竞争,以及公司基于什么去参与竞争—

  作者:胡一夫详情


一个企业的成功,其衡量的标准应该是:历经无数磨难而挺立于市场。我们来从批判的角度和视野探究中国企业的差距和根本薄弱点在哪里。现在的时代已经不允许虚假存在。自然法则明白的告诉社会生存的原理。而且,也没有

  作者:张恒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