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低成本提升门店盈利能力

 作者:周云    94

销售模式1:从卖产品变为卖时段,学习沐足城模式,每小时收费10元左右,避免大量占便宜白体验的顾客,也降低了消费门槛。


销售模式2:成本价压金,租金按照月收取,一月起租,租期可长可短,远低于全款的金额就可把产品带回家,门槛降低,信任增强。


算账:


1、常规销售介绍


零售价2280元一台,经销商进价2280元*4折=912元。即经销商每卖一台挣2280元-912元=1368元。


2、时段盈利模式


提供熏蒸体验服务,10/小时,倘若每台机器每天纳客6小时,即收入60元。912元÷60元=15天即可回本。1368元÷60元=23天即可挣回一台利润,剩余时段完全为纯利润。


对于消费者:


(1)避免一下子掏2000多买单,害怕上当受骗的心理障碍。


(2)老年人最怕寂寞,在时段购买时,和导购员及熟人聊天,老年人购买的既是功效,也是孤独的慰藉,相对一个人在家寂寞的使用产品,无疑更受消费者欢迎。


对于加盟商:


(1)他们一定乐于接受新的赚钱模式,经销商不光卖产品赚钱,卖时段15天回本,23天赚回零售利润,15天以后进账即为额外赚钱,一台机器赚钱数量翻无数倍,再加上租赁及正常销售挣钱,门店可谓赚翻天。


(2)可避免贪小便宜的消费者长期多次体验,占便宜,却不买单的情况。


总结:该终端盈利能力提升案例可谓医疗器械行业嫁接沐足及地产模式的经典案例,很好的摸透了老年人的消费心态,给出了突破常规的创新解决思路,可谓绝妙之极。


案例10:某茶叶连锁门店


某茶叶企业总部位于福建,走高端路线,主打铁观音茶,中国茶企之和比不上一个立顿,大量品牌在质量上做文章,各说各的好,如古树茶,年份茶,头茬茶,另外喜欢在云里雾里的文化层面做文章,但茶叶行业极度混乱,消费者也基本不懂茶,行业也没有像法国葡萄酒那样严格的产区标准,你好我也好,究竟谁家好?消费者无所适从,推广模式的同质化也极度严重,一窝蜂进超市,一窝蜂开专卖店加盟招商,一窝蜂搞茶文化推广活动。


该茶企也不例外,在广州珠江新城开了几家直营店,在同质化困局中,同时遇上中国反腐大潮,团购受制,店面生意非常冷清。


我接手项目后,提出了“商务沙龙嫁接茶馆模式”是很好的市场突围的思路,在店面的二楼租赁一家大型场地,作为老板们的聚会交流场所,并把场地低价转租给一家培训公司,转嫁成本同时,很好的利用了培训公司带来的人气,定期举办各种主题培训交流活动,产品上提炼了“深山茶”的稀缺利益点,品牌文化上提炼“和”文化茶的定位及“和合之道,优然生香”的文化主张,形成了培训公司卖培训,茶企卖茶,共同做场的局面。


中国的老板喜欢结交人脉,整合资源,交流思想,寻扎商机,了解最新行业动态,低端人士喜欢结交层次更高的商务人士,但中国的城市往往缺乏这样的交流平台,所以,诸多商务人士不断参加各种培训,很多时候为了提升人脉,而以茶为媒最为合适不过了,中国人经常讲“以茶会友,品茶论道,千秋大业一壶茶”也就是这个意思。


销售过程中,很好的利用了培训老师和小组组长为意见领袖,充分利用老板们从众和好面子的心态,最后的结果是,茶叶也卖掉了,企业也在平台上寻找了多个业务伙伴,众筹了大笔资金,为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平台人数的不断增加,老板准备开始收会员费用了,想聚会,先买票,一般人还是不让进。


周云
 如何,低成本,提升,门店,盈利

扩展阅读

小店,小生意,老板一个人全部搞定,这生意结构理应是简单的。但是,生意就是生意,尤其是当前这个市场环境下,简单操作就能赚钱,重复就能持续的生意已经越来越少了,要生存,要增长,要发展,就得要认真对待,要理

  作者:潘文富详情


勤劳致富只是说说而已,其实大家更喜欢的是一夜暴富。国人性子急,工作上的事情总喜欢一步到位,做生意更是如此。急的背后,一方面是对物质对金钱对享受生活的渴望,或者说是穷怕了。另一方面是内心深处缺乏安全感,

  作者:潘文富详情


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金字塔”的塔基,是支撑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数字化浪潮下,中小微企业要想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加速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然而,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仍

  作者:王京刚详情


2023年9月1日—9月2日,来自福建省晋江市的19家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带领其高管团队共计90多人参加晋江市转型赋能企业管理提升之增效降本总裁研修班。晋江市2022年位列全国百强县第三位,生产总值3

  作者:姜上泉详情


员工的价值主要就是体现在执行力上。执行力的背后,两大支撑因素,一个是会不会干的技术问题,一个是想不想干的态度问题。态度问题的背后,又牵扯到待遇、企业文化、同事关系、内部氛围、对公司及管理层的信任、管理

  作者:潘文富详情


如今中国网民上网的主流行为已偏向移动化,用户的媒体消费形态也逐渐向移动端转移。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

  作者:李欣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