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经销商对厂家的反制
作者:潘文富 279
厂家在经销商面前想当上级领导,想控制经销商,想把风险和成本转嫁给经销商,想让经销商成为厂家的资金池。但谁都不是傻子,经销商照样也有办法来反制厂家。
一、搞定厂家业务人员
县官不如现管,经销商直接搞定厂家业务人员,建立直接的利益捆绑机制,厂家业务人员为了个人的利益最大化,自然要与经销商合作,告知厂家的策略和底牌,协助经销商绕过相关管控点,在厂家为经销商争取更大自由度和资源。
客观点来说,厂家基于经销商而投放的市场费用,差不多三分之一以上,被经销商和厂家业务人员联合吃了。
二、控制厂家的生意占比
将单一厂家的生意占比额进行持续压缩,控制在一定比例的安全线下(安全比例一般在三成以下),防止单一厂家出现重大变故,而对经销商产生重大影响。
即便有些要求专营的厂家,经销商也会通过额外开设新公司的方式,转移其他厂家的生意。
三、后备厂家的建立
后备厂家是指与主力经销厂家在品类上相同的厂家,也许只是品牌力稍弱。
这个后备厂家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有合作的,只是当前占比较小,一个是有联系,但还没开始合作的。一旦当前合作的主力厂家出现变化,经销商就会迅速将后备厂家的生意引入或是放大。
四、有意识控制厂家的增量
为了避免掉入增量不增利的坑,经销商严格控制某些厂家的年度业绩增量要求,任凭厂家业务人员说破嘴皮子,也不涨业绩指标。
五、转移厂家人员注意力
通过不断要费用要支持,发牢骚,以及指责厂家做的不到位,来转移厂家人员的注意力,或是给厂家业务人员洗脑,避免厂家业务人员对经销商生意的细化测算和监控。
六、窜货低价
低价放货,或是对外区进行窜货。实现经销商自己的周转率要求。
七、社会资源的压制力
经销商基于在当地多年积累的社会关系,对经销生意中的某些环节,借助社会关系形成一定的管控力。一旦遇到厂家在当地新开经销商,或是中断合作的情况,马上调动社会关系,直接进行钳制,逼迫厂家回头,或是毁掉厂家在当地的经营机会。
八、当地商圈的影响力
虽说同行是冤家,但有些经销商在当地商圈里也是有一定地位和影响力的,甚至是前辈大哥级的人物。在厂家翻脸之后,经销商发挥一下自己在当地的行业影响力,让厂家在当地无商可招还是有把握的。
九、控制厂家的品牌宣传力度
以前经销商单纯些,在当地拼命为厂家做品牌宣传,结果发现帮厂家在当地把品牌做起来以后,厂家反而开始摆谱了,对经销商各种提要求,甚至还要在当地新开经销商。
现在越来越多的经销商明白,这厂家品牌是别人的儿子,养大了也不听自己的,搞不好还是个逆子。这经销商自己的公司品牌才是亲生儿子,应该重点培养,甚至还要设法调用厂家的资源,来养大自己的公司品牌。同时,要开始控制厂家品牌在当地的宣传力度,甚至把厂家的宣传海报堆在仓库里落灰,也不会拿出来张贴的。
十、控制铺市
从厂家的角度来说,这产品的终端铺市自然是越多越好,为此,厂家对经销商会提出铺市要求(终端覆盖率),还会细化到终端的陈列标准,有些厂家还会出动团队,集中性的帮经销商来做铺市。
在经销商看来,铺市虽然能扩大产品与消费者的接触面,但是,在铺市之后,经销商需要调配足够的人手来维护,还要承担铺市带来的应收账款,还要承担铺市后因为不动销而导致的退货,这些成本和经济损失厂家又不认,全部都由经销商兜着。所以,当前经销商对厂家提出的铺市要求也不太会全盘接受了,只是选择性的安排局部铺市。
潘文富,管理资源网专栏人物,经销商课题研究者 国资委商业技能鉴定中心《经销商管理师》《卖场管理师》职业标准起草人 《经销商经管技术交流》杂志主编 扩展阅读
小型厂家的招商吸引力锻造 2025.11.05
对于厂家来说,提升业绩最快的办法就是招商,增加经销商数量,突破一千家经销商,哪怕经销商平均只有十来万的年度业绩,那也是过亿了。虽说品牌宣传和产品创新也能提升业绩,但速度上相对较慢。但是,若是厂家本身规
作者:潘文富详情
经销商发展观的四个突破 2025.10.21
公司的核心是老板,老板的核心是思想。若是老板的思想固束了,甚至是僵化了,公司也就进入停滞状态了,接下来,就看公司的底子有多厚,吃老本还能吃多少年。在计划经济时代,遇到问题就托关系找人来解决问题。在市场
作者:潘文富详情
经销商的所有产品都要赚钱吗 2025.10.14
经销商的主要盈利模式,就是靠产品的进销差价赚钱。按说,每个产品都要赚钱的,只是赚多赚少的区别而已。理论上来说,产品卖得越多,老板也应该赚得越多。但事实上会有两个问题:1.增量不增利。甚至是倒挂,也就是
作者:潘文富详情
厂家招商之前的简单自我评估 2025.05.22
别再抱怨招商难招商成本高了,作为厂家,先反思一下自己的招商体系,基本工作是否健全,细节是否到位,观念和措施是否有创新。1.是否有明确的经销商模型?2.是合作导向,还是贸易导向?3.是否有深入了解经销商
作者:潘文富详情
经销商终端建设的基本推进逻辑 2024.12.25
对于经销商来说,基于产品经销来赚差价,目前还是主要的盈利模式。这卖产品是通过终端售点来实现的,终端数量决定了经销商的销售业绩,而终端质量则是决定了经销商的利润。总而言之,终端售点,就是经销商吃饭的本钱
作者:潘文富详情
厂家心目中的理想化经销商 2024.08.08
几乎没哪个厂家的经销商群体是整齐划一的,几百个经销商就是几百种样子,各经销商的规模、实力、发展取向、管理能力、经营水平等指标千差万别。这也是经销商管理难的原因之一,一套管理体系,很难包容花色各异的经销
作者:潘文富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 1小型厂家的招商吸引力 11
- 2姜上泉老师:深圳环保 28
- 3经销商发展观的四个突 44
- 4经销商的所有产品都要 53
- 5姜上泉老师降本增效咨 23
- 6酒商对客户的服务从哪 61
- 7重庆通报“中标85万 29
- 8党建引领构建“舆情吹 32
- 9党建是破解网络舆情治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