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的利润是厂家给的吗?

 作者:潘文富    578


站在厂家的角度,总觉得是厂家给经销商带来了利润。也就是说,经销商是靠厂家赚钱的,并且还会津津乐道的强调,有多少经销商是因为与厂家的合作,才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从当年一个小小的批发部,到现在流水上亿的商贸公司云云。

具体点来说,厂家在经销商的利润方面有这些看法:

1,厂家的产品是赚钱的(产品力强,品牌大云云)

2,已经给经销商留出了利润空间(动辄几十个点的毛利)

3,还对经销商有许多的市场支持

4,给经销商赋予产品的经销权,就是把赚钱的机会给了经销商

5,经销商应配合厂家,不断拓展本地市场,持续提升市场覆盖率和业绩产出

6,要想多赚钱,就得多卖货,而且最好是多卖高端和新品

可是,即便给了经销商这么多好处,经销商还与存在各种不配合不听话,厂家也很生气,并且认为:

1,经销商不识好歹,没有大局观,没有长远的战略规划

2,已经给经销商留出了足够的利润空间,已经让经销商赚了很多钱

3,可这些经销商居然还不满足,还在没完没了的找厂家伸手要资源要支持

4,并且,不顾厂家的再三要求,四处窜货和乱价,虚报费用,截留市场资源

5,甚至,还与竞品之间眉来眼去

     在厂家所组织的各类经销商培训中,也是想法设法来试图给经销商洗脑,假借外部专家老师之口,让经销商对厂家忠诚,好好配合厂家,别整那些幺蛾子,说到根上就两个字:“听话”。

     这世界上一切矛盾的根源就是理解不对称,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主观角度出发看别人的,厂家老板也不是圣人,照样也跳不出来,坚持认为厂家是给经销商带来利润,带来了发展,经销商就是应该听厂家的话。

     站在经销商的角度,厂家并没有给经销商带来利润,反而是经销商给厂家带来了利润,这是因为:

1,厂家没有给经销商钱,反而是经销商给厂家钱(打款)

2,厂家是先到款再发货,确保安全,而经销商得要把货铺下去,承担账期,后期才能结算,存在风险,且只能自己扛着

3,厂家产品所谓的利润空间,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数字而已,愿意的话,说这个产品有90%利润也可以嘛

4,所谓厂家的支持,投入和返利,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把戏而已

5,新产品高端产品给经销商利润更高?非也非也,那是厂家自己的利润更高才是

6,没有销量的支撑,再搞的利润只是理论而已

7,厂家所宣传的利润,只是理论上的毛利润,但经销商真正要的,是净得利润,在毛利益和净利润之间,还有个东西叫成本,经销商经营成本完全是由经销商自己承担的。厂家无论是实质还是技术层面,都极少有涉及

8,经销商利润的来源,实质上是在下游客户头上赚的

9,厂家的产品,对经销商来说,只是一个经营的工具而已,而且还是经销商自己付费买来的工具。

更关键的是,并不是卖某一个厂家的产品才能赚钱,几乎每个厂家的产品都可以作为经销商的经营工具,经销商选择了这个厂家,等于是把赚钱机会给了这个厂家。所以,厂商之间是平等的合作关系,不是上下级的隶属关系,厂家没有资格,也没有权利要求经销商配合,反而应该好好的服务于经销商,毕竟,经销商才是厂家的金主,是真正给厂家贡献利润的。  


潘文富
潘文富 潘文富,管理资源网专栏人物,经销商课题研究者 国资委商业技能鉴定中心《经销商管理师》《卖场管理师》职业标准起草人 《经销商经管技术交流》杂志主编
 经销商,利润,厂家,给的,站在

扩展阅读

对于经销商来说,基于产品经销来赚差价,目前还是主要的盈利模式。这卖产品是通过终端售点来实现的,终端数量决定了经销商的销售业绩,而终端质量则是决定了经销商的利润。总而言之,终端售点,就是经销商吃饭的本钱

  作者:潘文富详情


几乎没哪个厂家的经销商群体是整齐划一的,几百个经销商就是几百种样子,各经销商的规模、实力、发展取向、管理能力、经营水平等指标千差万别。这也是经销商管理难的原因之一,一套管理体系,很难包容花色各异的经销

  作者:潘文富详情


早期的经销商几乎都是产品驱动,运营方式就是卖货,盈利方式就是靠卖货赚差价,然后就是多卖货,卖名牌货,卖新产品,卖高端品。理论上来说,终端覆盖率越高,陈列做得越好,促销活动持续不断,货就卖得越多,钱就赚

  作者:潘文富详情


招商工作,更多是厂家招商业务人员亲自上门搞定的,而且是多次上门。具体是怎么搞定的?谈啊,反复谈,所以说,这招商的技术,乃至销售的技术,本质是沟通的技术。招商过程中的沟通,不是单向的介绍,还得要解答经销

  作者:潘文富详情


以前就是简单的培训,后来叫增值服务,现在又叫赋能,就是厂家在技术层面对经销商有些帮助,主要也就是上上课,提供些系统工具,参观些市场。单次搞的叫论坛,多搞几次就叫商学院了,再大点就叫战略伙伴陪跑项目。这

  作者:潘文富详情


与对外销售工作相配套的,是内部的销售管理。销售管理主要也就是记录、转交、汇总、分析这几大功能,业务量不大的时候,简单的手抄单,纸面账,面对面沟通,微信短信等措施也行,甚至靠记性也行。但业务量放大之后,

  作者:潘文富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