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家心目中的理想化经销商

 作者:潘文富    420

几乎没哪个厂家的经销商群体是整齐划一的,几百个经销商就是几百种样子,各经销商的规模、实力、发展取向、管理能力、经营水平等指标千差万别。这也是经销商管理难的原因之一,一套管理体系,很难包容花色各异的经销商。

当然了,厂家也会尽量提升经销商的合作质量及业绩产出,并在经销商群体中分离出一些优质经销商出来,比较常见的划分类别有三种:

一、标准化经销商

1. 在当地有三年以上的行业运营经验;

2. 经销商本身资质健全,证照齐全,有一般纳税人资质;

3. 可基本跟上厂家的回款进度;

4. 有必要的硬件和软件,仓库、车辆、后勤,及业务团队基本健全;

5. 与厂家有签署正式合同;

6. 经销商与厂家约定的年度销售额,能完成八成以上;

7. 约定的终端覆盖率,能完成50%以上;

8. 没有主观的窜货和恶意乱加价行为;

9. 对厂家提出的要求,基本上能配合;

10. 能保持安全库存。

二、优秀经销商

在满足标准经销商的基础上,有些升级:

1. 在当地有5-10年的行业经营经验;

2. 与厂家有三年以上的合作历史;

3. 经销商在当地有较好的社会资源,一般性问题可在本地消化处理;

4. 公司的发展取向清晰,且有明确的发展规划;

5. 有基本成型的管理架构,组织结构清晰,岗位设置合理;

6. 实力较好,周转资金充足;

7. 对厂家的认可度较高;

8. 有招投标的对接资质和经验;

9. 业务团队的编制满编,有较好的稳定性,专业技术和执行力方面尚可;

10. 与厂家各职能部门的对接端口完整;

11. 年度销售任务能如约完成,且产品结构良好。

三、生意合伙人或战略经销商

在常规生意往来的基础上,厂商双方有更深入更长远更广阔的合作提升空间。经销商自身也有进一步的升级,诸如:

1. 有明确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阶段划分合理,推进路径清晰;

2. 经销商的发展规划与厂家的发展规划,在战略层面趋同且有对接;

3. 厂家产品在经销商整体生意中的占比高(过半以上),甚至是专营经销商;

4. 经销商在当地有一定的公司品牌影响力,对终端客户有采购建议能力;

5. 在相关渠道有较高的覆盖率;

6. 公司有基本完整的客户管理体系,有新客户开发流程和专业人员;

7. 有产品组合设计,明确的产品功能定位;

8. 对终端出样和生动化陈列已经有明确标准,配套有督查体系;

9. 数据化管理体系有实际运用,并愿意与厂家分享数据;

10. 有外部的员工储备和内部梯队,人力资源充沛,人事管理体系基本完整。且能实现对各级员工的模块化培训,管理体系中已经预设了员工流失的应对方案;

11. 部门划分清晰,有稳定的中层干部队伍,部分经销商还配置了操盘手;

12. 各类工作有明确的作业规范和执行流程;

13. 能与厂家共同开发新产品,共同进入新行业新领域,甚至能实现互相投资。


潘文富
潘文富潘文富,管理资源网专栏人物,经销商课题研究者 国资委商业技能鉴定中心《经销商管理师》《卖场管理师》职业标准起草人 《经销商经管技术交流》杂志主编
 厂家,心目,中的,理想化,经销商

扩展阅读

对于厂家来说,提升业绩最快的办法就是招商,增加经销商数量,突破一千家经销商,哪怕经销商平均只有十来万的年度业绩,那也是过亿了。虽说品牌宣传和产品创新也能提升业绩,但速度上相对较慢。但是,若是厂家本身规

  作者:潘文富详情


公司的核心是老板,老板的核心是思想。若是老板的思想固束了,甚至是僵化了,公司也就进入停滞状态了,接下来,就看公司的底子有多厚,吃老本还能吃多少年。在计划经济时代,遇到问题就托关系找人来解决问题。在市场

  作者:潘文富详情


经销商的主要盈利模式,就是靠产品的进销差价赚钱。按说,每个产品都要赚钱的,只是赚多赚少的区别而已。理论上来说,产品卖得越多,老板也应该赚得越多。但事实上会有两个问题:1.增量不增利。甚至是倒挂,也就是

  作者:潘文富详情


别再抱怨招商难招商成本高了,作为厂家,先反思一下自己的招商体系,基本工作是否健全,细节是否到位,观念和措施是否有创新。1.是否有明确的经销商模型?2.是合作导向,还是贸易导向?3.是否有深入了解经销商

  作者:潘文富详情


对于经销商来说,基于产品经销来赚差价,目前还是主要的盈利模式。这卖产品是通过终端售点来实现的,终端数量决定了经销商的销售业绩,而终端质量则是决定了经销商的利润。总而言之,终端售点,就是经销商吃饭的本钱

  作者:潘文富详情


早期的经销商几乎都是产品驱动,运营方式就是卖货,盈利方式就是靠卖货赚差价,然后就是多卖货,卖名牌货,卖新产品,卖高端品。理论上来说,终端覆盖率越高,陈列做得越好,促销活动持续不断,货就卖得越多,钱就赚

  作者:潘文富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