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发展观的四个突破

 作者:潘文富    0

公司的核心是老板,老板的核心是思想。

若是老板的思想固束了,甚至是僵化了,公司也就进入停滞状态了,接下来,就看公司的底子有多厚,吃老本还能吃多少年。

在计划经济时代,遇到问题就托关系找人来解决问题。在市场经济时代,遇到问题就得要自己来面对了。市场不缺悲观的老板,也不缺积极的老板,每年都有老板倒下去,也有新老板站起来。反复强调大环境不好,生意难做的,骨子里是对商业运营科学的轻视,自己的眼界和智商就是世界的尽头,无法突破自己了。

拯救生意的方法有很多,前提是老板的思想先要跳出来,考虑清楚,想透。

一、经销商生意本质是本地运营商

经销商别把自己定位成某几个厂家在当地的卖货机构,而要把自己定位成本地运营商。基于自己在当地多年的生意积累,联通本地的各类资源与需求,从中提取出生意机会,加以运营,赚取利润。

本地的资源有各类政府关系、熟悉本地市场、各类服务商供应商(协作机构)、同行、成百上千的终端店(有些做c端的经销商已经开始掌握数以万计的消费者资源)、公司在本地的知名度、成型的生意体系(执照,办公室,仓库,车辆,团队)。老板要研究本地各类机构,各类群体所存在或新产生的各类需求,通过产品、服务、信息、牵线搭桥、运营等方式,进行需求满足,从而赚取利润。

二、不要局限在“卖货”的经营思维里

大多数经销商是卖货起家,靠卖货把生意做大的。老板当前的社会地位、利润,都是基于卖货而来的。但是,思维也就被局限在卖货里了。对当前及今后的发展考虑,还是在卖货这个圈圈里打转,但又感叹现在卖货不容易,出货渠道多,价格透明,好卖的不赚钱,赚钱不好卖~~~。

换个思维,为什么非要靠卖货挣钱呢?卖服务、卖技术、做代运营、做配送、做掮客、做售后承接、做代招商代维护,总而言之,能帮别人解决问题或是提供服务,都是生意,都有利润。有些还是轻资产型的。

三、不要局限在“自己”的公司所有权思维里

公司就像老板自己一手养大的孩子,完全独占所有权,我想咋整就咋整,反正老板自己觉得顺眼就行。

换个思路,孩子养大了是要独立的,公司做大了是可以卖掉的,或者说,公司整体卖掉,才是老板创业的最大变现机会。所以,要从卖公司的思维来看待当前的生意。角度换一下,重新来考虑几个问题:

1.什么样的人对经销商公司有兴趣,虽然利润低,但渠道覆盖广,经营历史长,流水大。

2.要卖的公司,应该是一家正规且正常的公司,管理体系健全的公司。

3.公司的整体发展趋势应该是正面的,有增长空间的。

4.公司没有历史遗留问题。

5.当前是在稳定运营的,行业口碑也不错。

当然了,不是马上就要卖掉,而是做好被收购的准备,机会来临时才不会错过。毕竟,有不少整理工作得要提前做。

四、不要局限在“我顺手”的思维里

许多经销商公司一直不愿意改变,甚至连办公室环境都不愿意改,因为老板觉得顺眼,管理起来也顺手。但是,新来的员工不顺手,合作伙伴进入之后不顺手,今后的收购方也不顺手。

得要从我老板顺手,升级到别人来了也顺手。诸如:

1.组织结构清晰。

2.岗位说明书健全。

3.各项工作有对应的执行标准。

4.当前项目进度透明。

5.当前问题排列清楚,还没出现的常见问题也有预案说明。

6.客户档案及分布地图清楚。

7.信息传递及进度情况透明化。

8.现场管理清晰,物品位置固定,标签明确。


潘文富
 经销商

扩展阅读

经销商的主要盈利模式,就是靠产品的进销差价赚钱。按说,每个产品都要赚钱的,只是赚多赚少的区别而已。理论上来说,产品卖得越多,老板也应该赚得越多。但事实上会有两个问题:1.增量不增利。甚至是倒挂,也就是

  作者:潘文富详情


对于经销商来说,基于产品经销来赚差价,目前还是主要的盈利模式。这卖产品是通过终端售点来实现的,终端数量决定了经销商的销售业绩,而终端质量则是决定了经销商的利润。总而言之,终端售点,就是经销商吃饭的本钱

  作者:潘文富详情


几乎没哪个厂家的经销商群体是整齐划一的,几百个经销商就是几百种样子,各经销商的规模、实力、发展取向、管理能力、经营水平等指标千差万别。这也是经销商管理难的原因之一,一套管理体系,很难包容花色各异的经销

  作者:潘文富详情


早期的经销商几乎都是产品驱动,运营方式就是卖货,盈利方式就是靠卖货赚差价,然后就是多卖货,卖名牌货,卖新产品,卖高端品。理论上来说,终端覆盖率越高,陈列做得越好,促销活动持续不断,货就卖得越多,钱就赚

  作者:潘文富详情


以前就是简单的培训,后来叫增值服务,现在又叫赋能,就是厂家在技术层面对经销商有些帮助,主要也就是上上课,提供些系统工具,参观些市场。单次搞的叫论坛,多搞几次就叫商学院了,再大点就叫战略伙伴陪跑项目。这

  作者:潘文富详情


与对外销售工作相配套的,是内部的销售管理。销售管理主要也就是记录、转交、汇总、分析这几大功能,业务量不大的时候,简单的手抄单,纸面账,面对面沟通,微信短信等措施也行,甚至靠记性也行。但业务量放大之后,

  作者:潘文富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