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服务补救之道

 作者:胡一夫    30

目前,卫生系统正在深入开展全面改善医疗服务专项行动,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医疗行业的形象,提高社会和百姓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然而作为特殊服务业的医疗服务,由于服务的产生与服务的消费是同时发生的,同时具有高技术性、高接触性及复合性等,因此,无论流程、员工训练如何严密和精确,技术如何先进,服务失误仍可能发生,并由此引发患者不满。研究表明,服务补救能影响患者满意度以及正面口碑传播和再购买意愿,高水平的服务补救会带来正面影响。因此,在服务失误发生后,通过采取有效的服务补救措施,避免对医院产生负面影响,同时提高病人满意度,是改善医疗服务过程中非常值得探讨的一个课题。

患者日渐挑剔,医院发生服务失误的可能性也越来越高,甚至就算医院做对了,患者也会鸡蛋里挑骨头——反正提供服务的又不是只有你一家。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因服务失误而导致利益损失?或者,能否通过成功的服务补救而增加利益?

俗话说得好,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研究结果表明,服务失误是服务提供者提高消费者感知服务质量的第二次机遇,医院处理服务失误的方式成为弱化或强化与消费者关系的基本平台。服务失误处理得当,有助于消费者与医院良好信任关系的建立,也会提高消费者对医院的依赖程度,因此服务补救是提高消费者感知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服务补救与服务过程质量密切相关,它会影响到消费者对医疗过程质量的感知。

有的学者经过研究后发现,出现服务失误但得到及时而有效的补救的消费者,起--满意率比那些没有遇到服务失误的消费者的满意率还要高。胡一夫老师将服务补救概念引入到医院服务质量管理中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服务医院有效地管理服务失误和消费者抱怨,提高消费者感知质量,从而与消费者建立长久的服务关系。

由于服务是一个生产和消费同步的过程,计划得再好的服务也不可能达到完美无缺的理想状态。医护人员会犯错误,系统会出故障,一些消费者有可能不知道如何参与到服务过程中来,或者在服务过程中要求改变提供的服务内容,由此导致消费者无法得到他们所期望得到的服务。因此,服务失误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随机”应该是服务补救最明显的特点了,要知道服务流程永远不可能面面俱到,实际的服务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突发的问题,而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使服务能够满足患者需求的,那就是我们服务补救的目的和意义了。

TARP(美国技术支持研究计划协会)经过研究发现,在批量购买中,未提出批评的顾客重购率为9%,抱怨未得到解决的为19%,抱怨得到解决的为54%,抱怨得到快速解决的则达到了82%。成功的服务补救对企业收入和利润增长的影响巨大,服务补救的投资回报率可达到30%~150%。著名企管专家胡一夫老师表示,服务补救作为服务营销理论中的一个新概念,已广泛应用到了各个服务领域。解析服务补救的内涵实质,正确运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不仅可以弥补工作缺失,而且有利于强化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减少护患纠纷,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补救的前提是倡导“第一次把事情做好”


尽管造成护理服务失误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护理人员不愿意发生服务失误的主观愿望相同。通过开展服务补救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对服务失误的成因、不良后果、补救成本、补救策略,就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更容易激发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和“慎独”意识,自觉努力争取“第一次把事情做好”,可以免除补救过程对护理人员带来的身心压力。

★护理服务失误不可完全避免


护理服务失误的界定更多是相对于病人满意度而言的,由于护理服务的对象是个性化的“人”,服务无止境的内涵诠释了服务对象需求的不同;而参与护理服务的护理人员同样具有个性化特点,决定了以团队提供的护理服务存在差异性。由此,即使是优秀的护理人员在一生的职业生涯中也很难完全避免服务失误,护理团队的服务失误也就在所难免。承认服务失误并不是为个人或团队找借口,而是要明确开展服务补救的实际意义。

★不要等到病人抱怨时才引起重视


每个病人对每个环节都有不满意的可能,除了经常反省工作中的疏漏和不足,主动征询病人的意见和建议,借鉴他人的服务失误的典型案例进行预警教育以外,还要努力让病人感受到护士尽心尽力的工作态度,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在此前提下,一旦病人抱怨,补救相对容易成功,切忌病人抱怨前一张冷脸,抱怨后一张热脸,冷热交替给自己丢脸面暴露做人的缺陷;给团队添麻烦凸显管理的松散。

★道歉是必须的,但仅有道歉远不够


面对服务失误必须真诚道歉,切忌心存侥幸,强词夺理或欺瞒狡辩,同时要克服无所谓态度或惧怕心理,对病人的抱怨置之不理或有意躲避,防止抱怨升级。然而仅仅有道歉是远远不够的,针对失误的实质内容,结合病人对补救的期望,启动明确的补救程序,让病人感受到补救的进展和实实在在的效果,是补救成功的关键所在。

★补救启动越早,补救效果越好


一旦发生服务失误,现场人员应即刻开展一级补救,同时补救者对补救能力要进行自我评估,必要时及早启动二级或三级补救。实践证明,开展全员服务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建立三级服务补救流程,明确授权范围,有利于及早启动服务补救,从而获得满意的补救效果。

★病人满意是服务补救成功的唯一标准


服务补救的最终目标是重获病人满意,同样的失误发生在不同病人,即使采取相同的补救措施,也很难取得相同的补救效果。无论补救过程多艰难,补救成本多昂贵,都不能用来衡量补救的结果,相反,如果补救过程简单而顺利,补救成本越低,说明补救技能越娴熟。补救策略和补救成本仅仅对总结补救经验有意义,切不可生搬硬套,应因时、因事、因地、因人而异,实施个性化服务补救,直至病人满意为止。

★补救成功后建立起来的信任更加牢固


实施补救的过程既是护患沟通情感交流的过程,又是充分表达服务理念和服务意愿的过程,增加了病人深入了解护理工作的机会,消除误解和偏见,加深理解和信任。成功的补救往往不仅仅使病人满意,更多的是让病人难忘和感动。护理人员应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总是不请自来的服务失误,只有把服务补救当作既是弥补自己工作失误的一次机会,又是赢得患者满意的责任和义务,才能不断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著名企管专家胡一夫老师最后与您分享一下服务补救的策略和技巧:

1、建立服务补救预警机制。


服务补救是一种管理过程,而不是一种仅作用于服务差错发生之后的“救火式”反应行为。在服务失误前期就进行控制,这是降低服务失误发生和避免严重性失误的有效方法。为使补救性服务准确到位,必须及时发现服务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提供依据和思路。在医院日常工作中,胡一夫老师建议医院主要从以下几种渠道及时发现服务缺陷:①对患者人院、住院、出院过程及出院后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不满意情况。②院领导、医教部、科主任或护士长在检查工作、行政或业务查房时收集患者不满意情况。③院质控小组在质量检查、控制过程中了解情况。④通过实施门诊服务台行政人员值班制、巡视员制度等,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收集患者意见。⑤通过意见簿、监督电话或直接投诉等方式收集患者的意见。⑥向患者发放问卷调查表以及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收集患者意见。

2、建立健全患者投诉渠道


医院服务差错发生后,病人的抱怨应该得到及时处理,否则将导致病人进~步的不满意,因此完善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显得尤为关键。胡一夫老师建议医院在处理患者投诉中,一是向患者公布服务标准、承诺和服务公约;二是利用小册子或醒目的标牌等,告诉患者投诉的方式、步骤、处理机构等;三是明确授予投诉处理人员权力。作为医院的管理者,应该重视患者的抱怨,因为患者的--抱怨在某种程度上是医院服务失败的标志,同时又是一种反馈形式。一旦医院接受了这种反馈,使患者的问题得到解决,他们就更倾向于购买该院的服务。所以,在处理患者的抱怨时,医院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来打动患者,在后面问题处理过程中,就会比较顺利和富有成效。

胡一夫
 医院,服务,补救,之道,FONT

扩展阅读

2024(第十三届)全国商业数字化技术与服务创新研讨会暨2024(第十一届)全国渠道服务转型巡回首站于3月1日在西安举行。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和经济商业模式的推动,数字化在零售行业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

  作者:mys5518详情


民营医院在中国的发展不到10年时间,但通过长期对民营医院的观察与研究,中国民营医院发展研究咨询中心发现:当前中国民营医院的成长总是面临各种尴尬和痛苦,在老百姓眼里,民营医院似乎总是一个怪胎——电视与报

  作者:李名梁详情


民营医院在中国的发展历经10年了,当我们对中国民营医院的发展进行历程回顾时,我们似乎无法真正快乐起来。以一种理性的思维去梳理中国民营医院的发展,我们似乎完全可以看到民营医院发展的风雨飘摇与动荡不安。但

  作者:李名梁详情


中国民营医院发展研究咨询中心长期研究与咨询的经历表明,目前民营医院的发展大环境总体良好。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因素,民营医院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瓶颈制约。从外环境看,社会对民营医院的不理解,老百姓对服务质

  作者:李名梁详情


中国民营医院发展研究咨询中心通过长期的专题调研,发现当前中国民营医院的发展急需解决15大问题。  1、医院的经营管理机制问题.医院体制改革不仅仅限于国有医院,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符合国家和社会、经济

  作者:李名梁详情


要研究中国民营医院的发展与经营思路,作为一家著名的专业治疗不孕不育的专科民营医院——北京新兴医院是无论如何也没法绕过的。因此,研究北京新兴医院的市场动向,有利于我们真正认清并掌握民营医院的经营方法。大

  作者:李名梁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