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问文化创意产业

 作者:阮晓东    338



     受制于当前经济结构转型的压力,许多地区纷纷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城市的先导性、战略性、支柱性产业,并拿出实际措施来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期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来带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然而,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融合特性,决定了它绝对不是一种技术性产业,也不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更不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究竟该采取何种发展途径,一直是本刊深思的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众多专家和业内人士都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一问:文化创意产业怎么规划?


  在面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宏观规划方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撰文指出,未来文化创意产业要和金融产业一样,要向城市功能拓 展区集聚。以北京为例,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向属于城市功能拓展区的朝阳、海淀、丰台三个区聚集。这样做的目的性清晰,就是要引导城市的周边区域成为实现和拓展首都城市性质功能的重要区域,特别是发展面向全国和世界的外向型经济的区域。


  这样的规划对于全国都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从目前众多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规划选址来看,也基本分布在城市的扩展区或者新建的开发区中。选择这些地区主要是很多城市原有的中心区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上升,生态环境的压力加大,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在城市功能拓展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也可以解决好城市内外发展平衡的问题,并为城市核心区外的周边地区注入新的功能活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可带动区域内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科教文化产业等的发展,因此已经成为众多地区在调整产业结构中首选的项目。


  此外,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规划也是需要根据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消费需求和文化资源要素禀赋的差异进行合理选择。一些地区如果能选择符合本地实际和能够充分发挥本地区文化资源的产业,则是最好的选择。


  以上海为例,在“后世博”时期,上海拟将原有的世博园区打造成文化创意产业的聚集区,就是借助了世博园原有的品牌和周围重点的文化资源。其中世博中国馆改建而成中华艺术宫,将展示和交流近现代文化艺术成果;世博通用汽车馆改建为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在世博园区原址还将建设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和虹桥国际舞蹈中心等,这些都是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与本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的典型案例。


  二问: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怎么对接?


  文化创意产业包含的门类很多,一些地方在面对产业发展规划时经常感到无从下手,感觉“文化创意产业”比较空。实际上,文化创意产业是与传统产业和制造业等密切相关的产业。国家发改委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齐勇峰指出,文化产业是第三产业,是服务业,是消费类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变成生产型服务业,比如工艺设计、建筑设计,品牌设计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能够极大地提升我们制造业水平,“我们不能就文化谈文化,必须对整个经济结构转型、发展联系起来”。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目前工业设计所体现的产品的外观设计、艺术含量已经成为现代工业文明的灵魂。它所展现的是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统一,以及科技与经济、文化的统一。


阮晓东
 文化,创意,产业

扩展阅读

《管理思想如何amp;落地amp;》整体分5个部分:  管理思想为何很难amp;落地amp;; 企业文化的角度分析如何amp;落地amp;;  从执行力的角度分析如何amp;落地amp;;  从

  作者:耿启亮详情


习惯势力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和冲击是最大的。正所谓陋习不破,文化难立。企业生存管理专家、企业未来生存管理理论创始人邓正红先生认为,一旦企业文化被全体员工认知、认同和内化,就是会形成强(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

  作者:邓正红详情


从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amp;软实力amp;(Soft Power)概念以来,国人广泛关注。在十七大报告中,软实力以amp;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amp;的表述形式出现,与之相关的重要论述还包括am

  作者:邓正红详情


现在许多企业的amp;企业文化amp;仅仅作为一种工具制造出来,非但没有解放生产力,反而成为职工精神上的枷锁,企业前进中的阻力。企业文化完全失去了amp;文化amp;的特性,失去了它来源于人又服务于人

  作者:邓正红详情


资源是邓正红企业未来生存管理理论的第二大战略要素,也是企业基本生存的根本保障。纵观企业未来生存,虽然核心生存目标超越基本生存,但是,追求核心生存目标必须立足于基本生存对资源的持续整合,也就是说,整合资

  作者:邓正红详情


在我的研究领域,企业文化项目是初涉猎,但与企业文化打交道却有些时日了,企业文化给企业能带来什么?我比较推崇这种说法即企业文化是企业所有员工所共同持有的价值观、信仰、行为、态度。因为这个概念解释包含了一

  作者:史为建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