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问文化创意产业

 作者:阮晓东    337

  哈佛大学教授海斯曾在上世纪80年代这样预言:“现在企业靠价格竞争,明天将靠质量竞争,未来靠设计竞争。”北京国际科技服务中心的一份名为《工业设计在中国企业的应用研究》的专题报告指出:“当前中国企业普遍存在产品难于适应市场,引进技术难于消化,自主开发缺少系统性,科技成果商品化不得要领。这些情形正表明影响中国企业振兴的薄弱环节始于共性基础设计技术——工业设计的迟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石振宇副教授认为,工业设计在企业转型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业设计不仅体现在创意方面,更是对很多技术和能力的总结。比如它可以在对某项产品工作原理的结构方式及材料应用的评价的基础上,完成产品功能的工作原理修正,并推出新的工作原理完成新的功能。


  从石振宇的观点来看,文化创意产业是真正走在时代前沿的行业,是科学技术、创意理念与产业的真正融合。 “宏观上,广泛收集该类产品的资料……研究它的产品发展过程、功能、形态的变化、产品所处的时代背景,科技条件,技术特点和所针对的相应的社会人群等,进行研究分析以建立宏观上对该类产品的评价标准;微观上,对典型产品、典型设计进行工作原理分析,经分析将工作原理分类总结,并评估它们在完成工作原理的结构方式,材料应用及功能的合理配置,也作出相应的评估。”


  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对接,最快的应用是在中国的工业品加工制造行业中;其次,会逐渐在建筑装饰、文化教育中体现。


  因此,政府应该看到,文化创意产业不是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艺术表现和传媒等层面。政府应该给与制造业更多的创新空间和创新机会,让企业了解到包括设计在内的文化创意不仅仅是企业的一种营销策略,更是一种文化,是企业发展生命力之所在。中央电视台经济点评专家沈青也特别指出:“文化创意产业不能笼统化,要有核心有目标有重点地进行引导,同时也要将创意与产业紧密结合。”


  三问:创意人才怎么培养?


  创意来自于人脑,更来自于有活力、有理想和有价值感、有归属感的人。人需要教育才能将更多的智慧从想象中释放出来。北京影视艺术家协会秘书长张连生说:“文化创意产业是头脑风暴、智慧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没有创意人才将是不可想象的。”


  我们也看到,发达国家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之初,就将人才培养计划提到了最前面。比如美国迪斯尼乐园就将国家资助基金的25%用于人才培训,对于每个生产环节的人都进行非常专业和完善的培训。2012年10月,国际著名创意产业专家、世界创意产业之父、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到天津进行访问时就说,“在创意经济的发展中,人才集聚是非常重要的。”当他了解到天津创意产业园区完善的硬件设施后,接下来就提出应着重进行创意人才的培养,才能更好地推动天津创意经济的发展。


  但中国的现状是,各地区创意人才储备差异极大。中国众多大专院校都设有广告、设计、传播等专业,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的毕业生,但这些毕业生在体制的压力下一方面流向需要他们的岗位,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未在行业中就业。主要原因是高端人才特别缺乏,但低端人才又得不到企业的重视。


  “文化产业创意人才在总量和结构上都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这在较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薛永武说。


  以设计行业为例,在各个行业中,具有影响的设计师都很缺乏。据报道,宁波仅仅服装设计师就至少还需5000人。此外在一些细分行业,如家具、玩具、字体、计算机IC及硬件、植物园林设计等行业都凸显出设计人才的不足,新鲜血液的补给明显不能赶上产业的发展。


  而由于设计人才要具备跨行业、跨地区、专业化、国际化等复合背景,传统的大学本科教育难以具备这样的培养条件。此外,设计人才的培养由于具有理性和感性融合的特征,因此教育中均衡的培养也特别重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蔡军教授认为,“一个设计师,一个很重要的、很深层的方面就是爱心,或者是替别人着想。综合的设计师是一个比较平衡的人物。他的平衡是理性的、分析性的、思考性的,但是又和感性结合的,是表达性的、想象的。最好的设计师是综合性人才,他能够把这两方面能够结合得很好,把自我和客观的东西结合得很好,所以这是很重要的。”


  因此,一些可能诞生设计人才的产业聚集区,政府要特别重视和保护,比如包含众多艺术、设计、广告、公关等以创意为主的个人工作室或服务性公司的文化艺术园区。政府不仅要对其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也要对知识产权加以保护,这样才能调动设计师的积极性。


  而在一些科教优势明显的高校聚集区,相关部门则要重点扶持。这方面武汉洪山创意产业园区的经验很值得借鉴。洪山创意产业园区内有38所高校、40多家科研院所,以及长江出版集团、众多高校出版社等,武汉政府在贷款、税收、用地等政策上都进行了扶持。目前这里的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已聚集了近万家,数量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居第八位,文化创意产业收入达3000亿元。


阮晓东
 文化,创意,产业

扩展阅读

《管理思想如何amp;落地amp;》整体分5个部分:  管理思想为何很难amp;落地amp;; 企业文化的角度分析如何amp;落地amp;;  从执行力的角度分析如何amp;落地amp;;  从

  作者:耿启亮详情


习惯势力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和冲击是最大的。正所谓陋习不破,文化难立。企业生存管理专家、企业未来生存管理理论创始人邓正红先生认为,一旦企业文化被全体员工认知、认同和内化,就是会形成强(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

  作者:邓正红详情


从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amp;软实力amp;(Soft Power)概念以来,国人广泛关注。在十七大报告中,软实力以amp;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amp;的表述形式出现,与之相关的重要论述还包括am

  作者:邓正红详情


现在许多企业的amp;企业文化amp;仅仅作为一种工具制造出来,非但没有解放生产力,反而成为职工精神上的枷锁,企业前进中的阻力。企业文化完全失去了amp;文化amp;的特性,失去了它来源于人又服务于人

  作者:邓正红详情


资源是邓正红企业未来生存管理理论的第二大战略要素,也是企业基本生存的根本保障。纵观企业未来生存,虽然核心生存目标超越基本生存,但是,追求核心生存目标必须立足于基本生存对资源的持续整合,也就是说,整合资

  作者:邓正红详情


在我的研究领域,企业文化项目是初涉猎,但与企业文化打交道却有些时日了,企业文化给企业能带来什么?我比较推崇这种说法即企业文化是企业所有员工所共同持有的价值观、信仰、行为、态度。因为这个概念解释包含了一

  作者:史为建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