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与一次性销售

 作者:潘文富    113

厂家在招商的时候,貌似都是奔着与经销商长期合作去的。各种总体规划,各种未来展望,话虽然说的好听,PPT做的也很好看,但是,太多的招商变成了一次性销售。

所谓一次性销售,就是厂家与经销商达成合作关系后,签约了,经销商打款了,厂家发货了,但是,在经销商首次打款后,厂家业务人员后续基本上就不跟进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丢给经销商了。生死自便,除非经销商自身的市场能力很强,不然的话,在厂家后期不跟进的情况下,这个生意也基本上就是一锤子买卖了。

按说,经销商已经愿意与厂家合作了,也都实实在在打款发货了,厂家为什么不认真跟进下去呢?当然了,不是厂家老板不愿意跟下去,而是厂家业务人员不愿意跟,为什么?

一、麻烦

严格的来说,经销商打款进货,只是合作的开始,接下来有太多事情,诸如当地市场经营规划,产品功能定位及产品组合设计,经销商业务团队宣贯,内部系统录入,铺市计划及分配执行,终端生动化,标杆终端的建立,新品推广活动等等,有些厂家业务人员嫌麻烦,再加上自己专业能力也不够,这些工作做起来很吃力,干脆就不管了。

二、短期内没有二次打款

经销商的第一次打款,多少有些试探性的,这二次打款,往往要看第一笔货实际的动销情况,厂家的实际支持情况,乃至业务团队及客户的反馈等等因素再定。一般来说,在第一次打款后,距离第二次打款的时间跨度较长,甚至都不打算第二次打款了。这点,厂家的业务人员也很清楚,与其耗费精力时间来跟进经销商,等尚不确定的第二笔打款,不如去开发一个新客户,直接搞定新客户的首批打款更容易。

三、厂家总部的结果导向

虽然许多厂家总部声称要科学建设渠道,合理布局经销商数量,把控经销商质量,但是实际运营中,更多是结果导向。只要有回款有销量,降低经销商招募门槛,通过分区域分渠道分品牌分产品等形式多设经销商,是常规操作。

既然厂家总部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严格管理,厂家业务人员出于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考虑,自然是会各种多开经销商了。至于经销商整体情况是否与公司所需匹配,是否符合质量,乃至同一市场多个经销商之间的冲突等等,也就管不了这么多,只要能有首笔回款即可。

四、回旋空间大

在许多厂家业务人员看来,之所以这么干,是因为自己有足够的回旋空间。能多开经销商就多开经销商,这个市场做不下去了,可以申请换市场嘛,实在没得做了,大不了跳槽就是了。

五、实际的招商行为

在只抓首批款,不考虑后期持续合作的前提下,厂家业务人员必然会采取这些招商措施,诸如狂忽悠、乱拍胸脯、开空头支票。反正哄着经销商把协议签了,把款打了就行了。

其实,对厂家来说,招商最大的麻烦,不是招不到合适的经销商,而是随意的开发经销商,匆忙达成合作关系,甚至都打款发货了,但后期没跟进,导致合作关系中断,遗留问题一堆,恶化厂家在当地市场的商誉,直至导致无商可招。届时,已经拿走回款提成的业务人员,恐怕早就跳槽去了其他厂家,留下一个烂摊子让前东家自己收拾吧。

 

 


潘文富
潘文富 潘文富,管理资源网专栏人物,经销商课题研究者 国资委商业技能鉴定中心《经销商管理师》《卖场管理师》职业标准起草人 《经销商经管技术交流》杂志主编
 招商,一次性,销售,nbsp,厂家

扩展阅读

招商工作,更多是厂家招商业务人员亲自上门搞定的,而且是多次上门。具体是怎么搞定的?谈啊,反复谈,所以说,这招商的技术,乃至销售的技术,本质是沟通的技术。招商过程中的沟通,不是单向的介绍,还得要解答经销

  作者:潘文富详情


传统的营销思维,在招商时是以产品为核心的,反复强调自家的产品有多好,并且会延伸出:1.产品的原料、生产工艺、品控检测。2.产品质量、等级、功效。3.产品所获得荣誉和市场地位。4.产品所带来的利润。5.

  作者:潘文富详情


以前就是简单的培训,后来叫增值服务,现在又叫赋能,就是厂家在技术层面对经销商有些帮助,主要也就是上上课,提供些系统工具,参观些市场。单次搞的叫论坛,多搞几次就叫商学院了,再大点就叫战略伙伴陪跑项目。这

  作者:潘文富详情


与对外销售工作相配套的,是内部的销售管理。销售管理主要也就是记录、转交、汇总、分析这几大功能,业务量不大的时候,简单的手抄单,纸面账,面对面沟通,微信短信等措施也行,甚至靠记性也行。但业务量放大之后,

  作者:潘文富详情


厂家的渠道建设,就是产品从厂家到消费者之间的通达路线。渠道的三类组成模块:一是厂家业务人员,二是经销商,三是零售终端。最终的动销,还得是体现在零售终端上。常规的搞法,是厂家通过业务人员抓经销商,经销商

  作者:潘文富详情


作为厂家的管理层,为了规范销售人员的工作行为,提升效率,助力销售,会编制一套营销规范管理制度出来,内容厚达上百页,所包括的内容也是方方面面。诸如厂家发展历史,行业状况,相关法规,厂家文化,品牌故事,产

  作者:潘文富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