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网络先驱麦克里阿利

 343

  1982年在硅谷两个年轻人成立了SUN公司。现在许多人都把它叫做“太阳”。其实,SUN是“斯坦福UNIX网络”的简称。这样的名称标志着公司的特色和宗旨。斯坦福表示两个创始人都出身于斯坦福大学而且公司今后还要借助斯坦福的技术力量。UNIX表示公司要采有UNIX这样的开放系统,同当时IBM所用的封闭系统抗争。网络表明公司重视网络的作用。特别是最后一点,表示了他们的远见卓识。因为当时网络还处于萌芽状态,许多人都没有意识到12年后它的燎原之势。
  SUN公司成立后着力于开发新的机种——工作站,利用RISC技术开发出自己的处理器SPARC。工作站的处理能力远远大于一般的个人机,工作站同个人机联接于网络使用可以实现分散处理,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取代原先以大型机为核心的集中处理,而所花的费用则要便宜得多。因此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个用小机器取代大机器的潮流,使得立足于大型机的IBM失去昔日的光辉,创造了一个小公司打败大公司的奇迹。
SUN公司也因其产品优越的性能价格比以及丰富的配套应用软件,迅速跃居为世界工作站之王,而且一直保持这一宝座至今。和苹果、康柏等不同,SUN公司一直在一帆风顺地发展,公司从未出现过赤字。1997年营业额达85.98亿美元,在《幸福》周刊评选的全球500家大企业中名列第203位。
SUN公司最大的特点便是早就认识到网络的作用,不仅公司的名称突出了网络的特点,而且早在80年代末便提出“网络就是计算机”这一当时为许多人所不理解的口号,而现在这一口号已被大家所接受。SUN还开发出被誉为网络世纪入场券的技术——Java和Jini。它给Wintel阵营以极大的威胁,被认为有可能成为微软的掘墓人。
  Sun的这一切成就,同他的创始人现在仍任公司总裁的麦克里阿利(Mcnealy)的贡献分不开。麦克里阿利在哈佛大学学习经济学,后来又在斯坦福大学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他出生于底特律的一个中产家庭,父亲是美国汽车公司的副总经理,他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很多管理决策方面的知识。他从小酷爱运动,尤其喜欢球类运动。早年的运动生涯培养成他富有挑战的个性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意志。
  1982年同样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克荷斯拉(Khosla)找到麦克里阿利,商议成立开发工作站的公司,由于志同道合,不到一袋烟的工夫,便达成共识,共同创立了Sun公司。
  开始时条件很差,在被称为“大号汽车修配房”中生产机器,麦克里阿利亲自带领几个人动手干活,自己的手都磨出泡来。6个月后便开始盈利。
  1984年麦克里阿利担任Sun公司总裁,他的市场前瞻能力、创新的市场战略和热情奔放的领导风格受到人们的钦佩。但他从不搞特殊化,即使Sun成为全球有名的大公司后,他仍然开着那辆老车。他作为总裁惟一的特殊,便是最先拥有“电子邮政”地址和在家中安了一台传真机。他认为排场、派头同能力毫不相干。
  麦克里阿利特别尊重人才,在公司中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校园式环境,使员工心情舒畅,始终保持旺盛斗志。
  Java的诞生正是麦克里阿利惜才如命的结果。1990年软件工程师纳夫顿对Sun的开发环境不满意,觉得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于是递了辞呈。他没有简单处理这件事,认为这意味着公司内部准有令人不满的地方。他恳请纳夫顿指出Sun的缺点后再走。纳夫顿觉得反正要走了也毫无顾虑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立即把这些意见通报Sun领导层,大家都觉得批评有理。
  就在纳夫顿要走的那一天,他许诺一个诱人的条件,即成立一个由高级软件开发人员组成的小组,给该小组以充分的自主权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但必须拿出惊世之作。于是纳夫顿便留在这个被称为“第一人”的小组里。
  他们致力于开发一种简单、小巧适用于各种机器的新语言,开始并未成功。麦克里阿利没有解散它,而是鼓励重新开始。完善后的新语言仍然找不到恰当用途,直到1993年用在万维网上的浏览器开始席卷全球,1995年才给这种语言找到用武之地,后来把它命名为“Java”。Java的产生标志着因特网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Java编写的程序可用于各种机器上,可以打破Wintel的垄断。Web把因特网变成一个巨大的磁盘驱动器(可从中取得各种信息),Java则把因特网变成巨大处理器(用Java调用各种应用)。人们很快会不再需要很大的内存和硬盘来运行软件包,也不需要使自己升级到新版本的软件上。Java使计算机应用进入新的时代,硬件和软件都将发生根本变化。对此,网络先驱麦克里阿利功不可没。
 先驱 克里 麦克 网络

扩展阅读

党建引领构建“舆情吹哨,部门联动”的网络舆情治理模式“舆情吹哨,部门联动”这个提法是笔者根据网络舆情治理的特点,借鉴“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提出的网络舆情治理创新模式。先解释一下“网格吹哨,部门报到”。

  作者:沈志勇详情


党建是破解网络舆情治理难题的一把钥匙党建制度在社会综合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网络舆情治理领域却相对薄弱。如何利用党建优势破解‘线上爆发、线下根源’的治理难题,成为亟待探索的关键。近年来,通过运用党

  作者:沈志勇详情


“警察深夜上门”频发争议 网络舆情处置应慎用警力最近“警察深夜上门”又引发新的网络舆情。事件的起因是,8月18日,湖南永州宁远一位市民曝光当地某乡政府上班时间大量缺岗,引发网络舆情。8月20日,该市民

  作者:沈志勇详情


是一锤定音还是一片批评?从“官方通报”看网络舆情治理近年来,在网络舆情事件中,官方通报成为有关部门回应处理网络舆情的重要载体。官方通报的内容不仅通报了事情本身,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有关部门对网络舆情的

  作者:沈志勇详情


舆情思考:网络曝光不应变成网络暴力最近河南某周口妇产科医生因不堪长期被网暴而跳楼轻生。这一沉痛的事实,再次提醒我们网络暴力的危害,执法部门和广大社会公众应该警惕。首先,要区分网络曝光和网络暴力。在由国

  作者:沈志勇详情


舆情应对:遭遇网络暴力,个人如何处置?8月1日20时38分,在“经历三个账号连续7个多月的网暴,陷入极度无助、求告无门之后”,河南周口57岁的女妇产科医生,从工作单位楼上跳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坠楼之

  作者:沈志勇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