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深夜上门”频发争议 网络舆情处置应慎用警力
作者:沈志勇 0
“警察深夜上门”频发争议 网络舆情处置应慎用警力
最近“警察深夜上门”又引发新的网络舆情。
事件的起因是,8月18日,湖南永州宁远一位市民曝光当地某乡政府上班时间大量缺岗,引发网络舆情。
8月20日,该市民在朋友圈转发了一条当地某部门的“关于因为前述舆情事件要加强内部办公考勤和工作纪律整改的内部通报”,根据后来官方通报,该条内部通报属于宁远县公安局。当晚宁远县公安局4位民警上门沟通,称内部通报信息不能转发,希望该市民删除。当时该市民不在家,警官先与其七旬父母沟通,之后给该市民打电话。
之后便传出“民警夜访爆料人家里吓得老人想喝农药自杀”的次生网络舆情,其影响力超过早先的舆情。
从官方通报看,该市民只是在朋友圈转发了相关信息,且信息属实,并非捏造,也不属于保密信息,传播力有限,即便传播了,也不会对公安部门造成伤害。
据其他媒体报道,该市民是从一个微信群里看到该条内部通报的,那说明传播这条信息的并非他一人,不知道当地警方有没有去其他参与传播的人家里沟通“删帖”。
这么小的事情,谈不上危害,也不紧迫,为什么还要动用4位民警,连夜上门沟通?
首先,朋友圈转发内部通报这种“网络舆情”,是否就必须要处理?是否值得连夜上门去沟通处理?
其次,即便要处理,如果打当事人电话沟通,说明情况,岂不是更快捷?为什么必须要上门。
在最近的其他几起网络舆情中,警察深夜上门沟通删帖,虽然过程中并无违规,但每次都引发争议。说到底,是由于公安部门作为强力执法部门,具有很强的威慑力,其身份非常敏感,加上夜里上门,更加敏感。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基层民警的工作是非常繁重的,工作量特别大,千头万绪,夜里上门可能还在加班。真有必要为了这些“小事”动用警力资源去威慑?
这些看似不合理背后根源还是很多地方的“舆情洁癖”,一看到网络舆情就敏感,就产生应激反应,首先想到的就是动用各种力量“消灭”掉,这种不分析,不分解的“一刀切”思维,给基层部门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基层公安部门成为这种陈旧舆情治理思维的“背锅侠”。
这种网络舆情“一刀切”的治理思维,还催生了一些更极端的案例,如湖南湘阴肖新良因为12字评论而被行政拘留,甘肃庆阳市宁县邓建国发视频质疑校服问题被拘留。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河南周口女妇产科医生因为遭网曝两次报警,当地派出所都未能给予积极有效干预,最终该医生因投告无门绝望而轻生。
女医生在长达7个月的时间里被网曝,当地的舆情监测部门就不能发现?当女医生报警后,当地公安部门为什么就不能依法给予重视?
在广西贵港“亮证女”舆情中,当事人“平头哥”第一次去派出所报警的时候,当地警方为什么就不当回事?在他发视频之后,却又深夜出警?
怎么理解这其中的反差?在笔者看来,可能这些事情还没有形成网络舆情,或者说没有形成对当地政府部门的网络舆情,没有产生网络舆情的就都是“小事”,形成网络舆情的或者有可能形成网络舆情的就都是“大事”。
舆情洁癖,对网络舆情“一刀切”的治理思维,只会浪费基层资源,不仅不能消灭舆情,反而常常引发次生舆情。滥用警力资源,加重了基层干警的负担,影响了正常的工作,损害了公安部门的公信力。
公安部门在打击犯罪,社会的综合治理中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在重大敏感复杂的网络舆情处理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公安部门的权威性,公信力,事关公众对社会和法治的信心。
有关部门在日常网络舆情的处理中,要慎用警力,严格依法依规使用警力,或者说不涉及谣言、网曝等明显违法情况的网络舆情,就不能让公安部门出门处理。
扩展阅读
侦探和罪犯都在深夜工作 2018.12.31
很多职业的特点是必须依赖于众人的赏悦、关注和评论,因而,这些人工作的时间与众人赏悦的时间是同步的。如,在舞台表演的演员、歌手、运动员、主持人等。与此相反,有些职业必须依赖于安静的环境而独自思考和行为。
作者:彭琰详情
《输赢》:第八周:内乱--52.周一 2018.12.28
系列专题:《输赢》为了泡泡龙,方威养成了下班就回酒店的习惯,进门的第一件事就是启动电脑上网。方案交流之后客户被封闭起来,他联系不上客户,每天坐立不安,中午从肖芸那里得到了非常有利的消息,确定己方在招标
作者:付遥详情
《输赢》:第八周:内乱--49.周日 2018.12.28
系列专题:《输赢》赵颖接受了国峰的戒指,就将自己的一生与他连在了一起。国峰却沉浸在兴奋之中,掰着手指头计算着日期,两人应该在明年一月份出国,那么婚礼就应该越早越好。经过千挑万选,结婚的日期定在十二月底
作者:付遥详情
《输赢》:第六周:战前--41.周五 2018.12.28
系列专题:《输赢》方威宁可在卡拉OK包间里将自己灌得大醉,也不愿意一个人回到房间。大脑只要稍微有些空闲就会闪出赵颖的样子,伴随而来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痛。这样算不算失恋呢?方威觉得更像单相思。他虽然在赵
作者:付遥详情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要点问答 2 2012.02.01
1、《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适用于哪些劳动争议?劳动法专家钟永棣答复:答:(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作者:钟永棣详情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要点问答 2011.11.23
1、劳动者为多人的,能否推举代表人提起仲裁或诉讼?劳动法专家钟永棣答复: 答: 劳动者一方在十人以上的,并有共同请求的,可以推举代表参加调解、仲裁或者诉讼活动。2、用人单位有哪些行为时,劳动者可以直接
作者:钟永棣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 1重庆通报“中标85万 1
- 2党建引领构建“舆情吹 0
- 3党建是破解网络舆情治 0
- 4“青少年控烟”绍兴鲁 0
- 5武汉大学的舆情困局从 0
- 6“警察深夜上门”频发 0
- 7长期舆情洁癖,对负面 0
- 8国家卫健委调查组通报 0
- 9关于舆情治理,新华社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