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工作分析

 496

要想得到一个系统、完善的工作分析资料,最好是对这项工作进行实际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方法有许多种,下面我们介绍几种主要的方法。

1、访谈法
  访谈法是与担任有关工作职务的人员一起讨论工作的特点和要求,从而取得有关信息的调查研究方法。

在工作分析时,我们可以先查阅和整理有关工作职责的现有资料。在大致了解职务情况的基础上,访问担任这些工作职务的人员,一起讨论工作的特点和要求。访谈时要注意修正偏差。有时被访谈者会有意无意地歪曲其职位情况,比如,把一件容易的工作说得很难或把一件难的工作说得比较容易。这要靠和多个同职者访谈所搜集的资料对比加以校正。

2、问卷法
  问卷的内容是由工作分析人员编制的问题或陈述,这些问题和陈述涉及实际的行为和心理素质,要求被调查者对这些行为和心理素质在他们工作中的重要性和频次(经常性)按给定的方法作答。一般而言,答案应具备3个层次:
  (1)各种特殊品质的需要性:必需具备;需具备;不需具备。
  (2)各种特殊品质在某种工作中应用的时间次数:常常应用到的;有时应用到的;从未应用到的。
  (3)各种特殊品质如加以训练可否收到效果:可大为进步;稍可进步;未必得到进步。

  问卷法可以分成职务定向和人员定向两种。职务定向问卷比较强调工作本身的条件和结果;人员定向问卷则集中于了解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

  
3、核对法
  这种方法是让员工在工作任务清单中找出与自己工作有关的项目,以便确定某一工作的特性。

4、观察法
  观察时,可以用笔录;也可以用事先预备好的观察项目表,一边观察,一边核对。在运用观察项目表时,须事先对该工作有所了解。这样,制定的观察项目表才比较实用。观察前先进行访谈将有利于观察工作的进行。一方面,它有利于把握观察的大体框架。另一方面它使双方有所相互了解,建立一定的合作关系。这样,随后的观察就能更加自然、顺利地进行。

5、技术会议法
  这种方法是召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举行会议,讨论工作特征与要求。由于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有关的工作比较了解,尤其是比较了解有关工作的技术特征和工艺特征。所以他们的意见对获取有效地工作分析资料无疑是很有用的。

6、工作日记法
  这种方法是让员工用工作日记地方式记录每天的工作活动,作为工作杂质资料。这种方法要求员工在一段时间内对自己工作中所做的一切进行系统的活动记录。如果这种记录记得很详细,那么经常会提示一些其它方法无法获得或者观察不到的细节。

7、工作参与法
  这种方法是由工作分析人员亲自参加工作活动,体验工作的整个过程,从中获得工作分析的资料。要想对某一工作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亲自去实践。通过实地考察,可以细致、深入地体验、了解和分析某种工作的心理因素及工作所需的各种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型。所以,从获得工作分析资料的质量方面而言,这种方法比前几种方法效果好。

8、关键事件法
  关键事件法是请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回忆、报告对他们的工作绩效来说比较关键的工作特征和事件,从而获得工作分析资料。

在大量收集关键事件以后,可以对它们作出分析,并总结出职务的关键特征和行为要求。关键事件法既能获得有关职务的静态信息,也可以了解职务的动态特点。
 做工 怎样 分析 工作

扩展阅读

酒虽然卖不掉,但客户还在,客户们还是要享受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人际关系还要维系的,由此延伸出来的多元化需求还是广阔的。强势的石油公司早就有非油业务,更强势的烟草公司也开始了非烟业务。作为酒商,也可以考虑

  作者:潘文富详情


2025年7月24日─26日,姜上泉导师莅临振达集团训练辅导《全价值链降本增效》工作坊。振达集团总经理和60多位经管人员参加了工作坊。振达钢管集团是一家生产制造大口径冷拔无缝钢管的专业厂家,产品质量优

  作者:姜上泉详情


2025年6月5日—6月8日,姜上泉导师为6家食品企业的80多位经管人员赋能第258期《利润空间—降本增效系统》4天2夜工作坊。6家食品企业由本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带领销售、技术、采购、生产、质量、财经

  作者:姜上泉详情


2025年5月9日─10日,姜上泉导师莅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核心隶属企业深圳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训练辅导《利润空间─降本增效系统》。长城开发各事业部负责人及集团各中心负责人参加了2天1夜的训战辅

  作者:姜上泉详情


金三银四是择业黄金期,但是今年的金三银四不管是校招,社招还是考公考编,竞争都很激烈。特别是校招,有非常多的销售岗位,好的单位和岗位确实不多。 在前几年,不好找工作还能考虑特定事件的因素,去年大学

  作者:王晓楠详情


招商工作,更多是厂家招商业务人员亲自上门搞定的,而且是多次上门。具体是怎么搞定的?谈啊,反复谈,所以说,这招商的技术,乃至销售的技术,本质是沟通的技术。招商过程中的沟通,不是单向的介绍,还得要解答经销

  作者:潘文富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