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救助穷学生更经济

 作者:杨涛    166

 茅于轼赞成提高高校学费,也赞成电费提价的言论再次受到舆论攻击。许多评论者提及,茅于轼“穷人孩子的比例只占到10%~20%”一说没有根据。茅先生并没有拿出过硬的证据来证明数据的可靠性。当然,批评者也没有拿出过硬的反驳证据。但显然,作为一个既未证实也未证伪的数据,作为立论者的茅先生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拿出过硬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立论。

  但在这场争论中,我想很多人仅仅举着为穷人说话的大旗,简单地要求政府承担学费,反对提高学费,实际上会遮蔽了许多重要的问题。我们先不管“提高学费到底能不能让穷人读得起书”的问题,我们试想,如果现在的学费的确过低,不足以支撑高校办学,那么,高校不提高学费,它的亏空势必要由地方来弥补。常见的观点是:要由国家财政拿出钱来弥补。但要弄清楚的是,财政本身并不会创造价值,财政的每一分钱都来自纳税人。我们不要光想到好处,不想到责任与负担,天下并没有免费的午餐。

  那么,财政拿出钱来补贴高校从而救济穷人,与高校直接提高学费从而救济穷人,哪个更经济,更有利于全社会福利的提高呢?有人认为当然是前者,比如曹林先生就认为(1月7日《燕赵都市报》):穷人上不起学,政府可以用向富人收来的高学费以奖学金、助学金的形式补贴穷人啊———这话说起来容易,可我们的体制具备这种即时补贴和转移支付的保障功能吗?当穷人上不起学时,他们能即时获得高校的助学金吗?相比政府通过税收来救济穷人,高校直接提高学费来救济穷人更经济。政府收税是需要巨大成本的,政府的拨款到高校也同样需要成本,从政府向纳税人收税,到直接救济到穷学生身上,其间所需成本是惊人的;相比之下,高校直接收取学费来救济穷学生,环节少一些,成本自然就会下降。当然,有人会说,当前高校负债,高校不会直接将这钱花在穷学生上,但同样,如果高校可以侵吞这些钱的话,政府拨款也会被侵吞,关键是要让高校收取的学费能部分专款专用,转移到对穷学生的救济上来。

  财政本身并不是经济实体,财政弥补得越多,纳税人的负担就越重。更为重要的是,越是过多地依赖于财政的“二次分配”,纳税成本和财政转移支付中出现的流失成本也就越是增加,纳税人负担更重,得到救济的穷人可能更少。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有时,直接收取相关的税或者费用,将更会减轻纳税人的负担,更有可能惠及民生。更重要的是,直接收取的费用与税收,更能激发纳税人或者交费人的权利与监督意识。回到我们刚才讨论的高校收费问题,如果从全体纳税人手中拿走钱来补贴高校,这笔费用将经过多次稀释,公众的关注意愿却未必强烈;但是,如果直接提高学费,并且规定要将一部分钱来救济穷学生,那么每一个交了费的学生都是纳税人、都是义务监督人,都会有强烈的意识来监督学校。

  我并不是完全赞同茅先生的观点,我认为是否要提高高校的学费的问题仍然值得探讨,因为“穷人孩子的比例只占到10%~20%”这个立论前提本身还值得商榷。但是,我想要说的是,不是什么都依赖于财政的补贴才是最美妙的。

 救助 怎样 学生 经济

扩展阅读

几乎所有的创业者和企业家,都是这样一步一步走向债务陷阱的: 第一步,带着满腔的热情,奋不顾身地掏空家底,夫妻的所有积蓄,父母的养老储蓄,甚至拿房拿车抵押。一旦失败,必然一无所有! 第二步,各种

  作者:mys5518详情


前不久看到一则新闻,报道天津大学在2008年师资培训方面做出的一个重要举措,即所有的新教师员工在走上三尺讲台之前,必须接受为期42课时的关于“师资创新能力与职业发展规划”方面的课程培训,授课老师多半是

  作者:李名梁详情


有一次,去一个老同学家里叙旧,聊天时,老同学谈了几个事情很有意思,老师和学生也常常在“谈判quot;。  老同学说,一个女孩子不剪头发,搞一种很时尚的发型。班主任和她说也没用。副班主任去找她的时候,

  作者:高定基详情


一、国际问题1、次贷危机美国此次次贷波及面比较大,尤其是对欧美等国家,影响非常广泛,对中国除了一部分银行由于购买美国的次贷产品受到一定的影响之外,其他更多的是来自于美国次贷的间接影响。2、高油价油价已

  作者:冯涛详情


 没有谁生下来就是经理,就是企业家。在创业、工作中不断完善,突破挑战自我,历经磨练,逐渐成为一个合格优秀的经理。  一个优秀的经理就是带领一个团队不断向上,在本行业、领域独树一帜,并给社会创造财富的企

  作者:董栗序详情


系列专题:培训公司成长之惑 由美国次债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席卷世界上的每个国家,每个角落,当然中国不能排除在外,各行业、各领域都多多少少受到影响,当然培训业也不能幸免于难。培训产业作为一个服务业依托

  作者:董栗序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