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给终端店员价格浮动权?

 作者:潘文富    263

连锁型零售门店,刚开始都是固定价格机制,明码标价。不过,店员很快就会有反馈上来,说这消费者非得要还价,有的还得也不多,或是抹个零头而已,若是坚持一分钱都不让的话,往往导致生意做不成了,所以,店员希望公司能在价格方面有所松动,让一点嘛,公司也不是完全不赚钱,少赚一点嘛,先把这单生意做了再说嘛,把客户抓住,稳定下来,以后还有长流水呢。

作为连锁企业的总部,也头疼,业绩要做的,利润要争取的,客户要留住的,运营也要讲规范讲标准的,企业形象也想建立起来的,能固定统一价格是最好,这样管理起来也简单。对门店要求价格浮动的申请,尽量是限制,实在有需要,一事一议。

站在客观角度来看,价格能浮动,特价能申请,又会带来什么?

1.在消费者看来,既然价格能松动,那就便宜一点嘛,再便宜一点嘛,再再再便宜一点嘛。最终,无论是什么价格买的,感觉还是认为没到底,肯定还是有空间的。

2.在店员看来,既然价格能松动,那我也没必要对消费者咬死价格,可以谈嘛,我可以向总部领导申请嘛,特价特价再特价。

3.从连锁企业管理总部的角度,每天都要来评估各类特价申请,反复核实,与店里反复沟通,给还是不给,给多还是给少,都要耗费大量精力。各店最终的成交价也许又不一样,或者说总部对各店的支持力度不一样,又容易滋生矛盾,扯出什么亲妈生后妈生之类。

我的观点很简单,价格咬死,一致化,透明化。除非是超级大单(设定金额或品类),转由总部直接对接,价格也由总部来谈,当然,销售业绩和提成还是算门店的。也就是请门店不要在价格方面费心思了。

原因有这几点:

1.企业形象的建立。

越大的企业,必然越规范,系统性越强,个人因素相对较小,这价格的一致性也是规范元素之一。价格能松动,看起来是灵活了,但企业形象却是崩塌了,这就不是大型企业了,就是家个体户,说大点也就是个民营企业。

2.消费者内心深处的受虐心理。

虽然不能说有些人内心深处有点贱,但有些时候,你硬他就软,越是正式,越是严肃,越是严格标准,越是没得什么松动,越是硬气,有时候反而越是可信赖的标志之一。在消费者心目中,正经单位哪有讨价还价的,不信到政府机关办理缴费业务试试看,看能不能打个折,抹个零头啥的。

再有,买东西就是要被人赚钱的。那么,同样是买东西,在一家个体户手里买,在店员个人手里买,在一家大型正规企业里买,这消费者的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钱肯定是要被人家赚走的,被企业赚走,还是被个体户赚走?还是被个人赚走?差异甚大。一旦能讨价还价,消费者认为这不是与企业在做生意,而是与个人在做生意。

3.采购方老板的放心。

有些采购是老板出钱,员工执行,咬死价格的门店,大家都简单。尤其对于老板来说,这样严肃正规的门店,更让人放心,没有什么花头的。若是说这个店价格能谈,有松动,有灵活性,执行采购的员工开心,但老板就该有疑心了。

4.消费者的还价动机。

有些消费者也不是真缺那仨瓜俩枣的,之所以还价,有些是习惯了,有些是开个玩笑,有些是随口一说,有些是作为自己不买的借口,有些是不了解其他店低价背后的套路,还有些是作为对店员服务不满的报复。

当然了,消费者在说出价格贵之后,必然是要看店员的反应以及解释,若是店员说到价格问题,言辞闪烁,吞吞吐吐,犹豫徘徊,那就说明这价格是有空间的,可以谈的,还能降的。

5.店员的心理因素。

价格若是能松动,店员心里多少是有点虚的,一旦与消费者之间扯到价格上,马上就会陷进去,要么与消费者讨价还价,要么向公司总部申请特价,对顾客的观察、接待流程、话术运用、行为举止、需求了解、采购心理、竞争对手的干扰因素排除等等方面也就顾不上了,光在价格上就耗费了大量精力,并形成唯价格论。

若是最终没成交,店员也会认为是价格问题导致的,是定价太贵太死,是总部反应太慢,是总部给与的价格政策不到位等等。当然了,几乎不会反思自身原因。

若是彻底断了价格变动的空间,价格是死的,没得谈,但生意又要做,那店员只能把心理用在对消费者的研究和接待上,想方设法做好服务,优化现场环境和购物氛围,甚至是哄着消费者开心。

6.统一价格的前置动作。

已经确定价格不动,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那就必然要做些前置动作,提前给消费者打个预防针下去。例如在外部广告宣传,店内文字告示,乃至沟通话术里,主动说明价格体系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甚至可主动介绍外部低价背后的一些套路(限定数量,搭配,真假混放,延迟交付,低价引流推杂牌等),表明本店是真货实价,透明统一,没有那些套路,这是本店生意的前提宗旨。


潘文富
潘文富潘文富,管理资源网专栏人物,经销商课题研究者 国资委商业技能鉴定中心《经销商管理师》《卖场管理师》职业标准起草人 《经销商经管技术交流》杂志主编
 要不,要给,终端,店员,价格

扩展阅读

对于经销商来说,基于产品经销来赚差价,目前还是主要的盈利模式。这卖产品是通过终端售点来实现的,终端数量决定了经销商的销售业绩,而终端质量则是决定了经销商的利润。总而言之,终端售点,就是经销商吃饭的本钱

  作者:潘文富详情


当前,电视媒体走向媒介融合的脚步越来越快,而2013年的主题词将是“电视媒体的移动化融合”。微博已经公认为电视媒体打造全媒体阵营的重要阵地,而仅上线两年微信,却成为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移动通讯应用,将

  作者:李丹详情


打江山的时候,皇上需要将军们带领大军扫平敌寇,屡创奇功。待无战事,将军们手上的兵权,则又是让皇上头疼的事,眼瞅着士兵们只听将军的,皇上还得出钱财粮草供着,想搞个调动也很难,动不动人家就来一句:“将在外

  作者:潘文富详情


业务人员回来,报告给老板最多的问题就是价格问题。客户说价格高了,说外面有更低的价格,还能拿出若干证据出来,要么让价,要么这生意就没法做了。在业务人员反复报告此类问题之后,老板头也大,也认为现在市场价格

  作者:潘文富详情


厂家的渠道建设,就是产品从厂家到消费者之间的通达路线。渠道的三类组成模块:一是厂家业务人员,二是经销商,三是零售终端。最终的动销,还得是体现在零售终端上。常规的搞法,是厂家通过业务人员抓经销商,经销商

  作者:潘文富详情


引导语:  2012年,金色十月,联纵智达家居事业部与东鹏瓷砖牵手,服务内容是为期8个月的单店营业力提升项目。之所以服务这个板块,原因也很简单:在目前房产调控、市场低迷的大环境下,企业“渠道为王、终

  作者:贾同领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