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称创新》新书精华连载之一
作者:吴振海 213
目 录
第一章挑战者的成功之道
□以弱胜强,中国企业面临的困境/003
□以弱胜强,到底有没有方法?/005
□以弱胜强的战略是非竞争战略/007
□创造不对称局势,以弱胜强的秘密/012
□不对称创新——挑战者的成功之道/030
第二章创造认知不对称局势
□认知不对称局势的概念/037
□对目标客户的认知/042
□将非客户的认知/047
□针对产品应用/050
□针对客户需求/054
□针对营销方式/057
□针对盈利模式/065
□针对其他战略因素/068
第三章创造优先级不对称局势
□优先级不对称局势的概念/073
□立足于价格细分市场/081
□立足于区域细分市场/086
□立足于产品细分市场/091
□立足于业务种类/093
第四章创造意愿不对称局势
□意愿不对称局势的概念/099
□利用对手的盈利模式/103
□利用对手的品牌形象/105
□利用对手的产品品类/107
□利用对手的主流产品/114
□利用对手的渠道模式/117
□利用对手的利润来源/119
□利用对手的资产组合/121
第五章创造能力不对称局势
□能力不对称局势的概念/127
□利用对手的体制机制弱点/133
□利用对手优势中的能力弱点/136
□变自身劣势为能力优点/141
□培养本企业的综合能力优点/146
第六章不对称创新战略的实施指南
□挑战者的战略创新流程/157
□挑战者的战略原则/178
第七章挑战者的成长之道
□从弱变强与意志不对称/191
□从弱到强的四个阶段/194
致谢/209
前言(一)
创造不对称局势和不对称创新是本书的核心思想,但是“不对称”的概念最早却是源自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大作《困境与出路》一书。虽然颠覆性创新是该书最重要的思想,然而最吸引我的却是在书中仅仅出现过两次的“不对称动机”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概念。简单地说,不对称动机就是一个公司想做的事情恰恰是另一个公司不想做的。
根据克里斯坦森教授的理论,正是由于不对称动机的存在,一些新兴的小公司才有机会战胜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市场领先者。而以小博大、以弱胜强正是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极具挑战性的一个问题。对这个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但有必要,而且非常迫切。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通过借鉴全球产业发展史上企业的成败经验,我们可以总结出与此如出一辙的企业竞争规律。现在的市场领导者多数也是由过去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挑战者成长而来的,因此了解挑战者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对于中国企业意义重大。
但由于国内市场经济环境建立时间较短的原因,国内对于成功企业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个案分析阶段,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系统研究主要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专家学者。虽然后者的研究成果严谨、系统,对于中国企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在适用性和研究角度上似乎存在不足之处。
首先是适用性问题。很多国外研究的重点是企业如何从优秀走向卓越,更喜欢做锦上添花的事情,而对平庸甚至先天存在种种不足、相对弱势的企业如何走向优秀,却研究甚少。在自然界,凶猛的猎豹威风凛凛,但有95%的小猎豹在出生后两个月内死去,在之后的10个月里又会有70%夭折。即使像狮子这样的动物之王,90%的幼狮也活不过第一年,最终会被公狮或其他食肉动物猎食。如何从幼狮成长为雄狮并成为狮王,显然需要不同的方法。在弱肉强食的自然界,先天基因并不差的猛兽的命运尚且面临如此之大的变数,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那些在内部资源实力或外部市场地位处于相对弱势的中国企业,如果不能掌握正确的策略和方法,其结局可想而知。
对成功企业研究的第二个问题是“英雄主义”色彩过于浓厚。这样的研究首先从结果上把企业划分成“凡人”和“英雄”,然后再从“凡人”和“英雄”在行为特质方面的区别,总结为什么有些企业能够脱颖而出。比如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詹姆斯·柯林斯得出一套系统的观点,如第五级领导、先人后事、直面现实、刺猬理念、自律文化、技术加速器等。按照作者的说法,只要遵循这一套观点并认真执行,几乎所有的公司都能改善自己的经营,甚至可能成为卓越的公司。给人的感觉似乎是“英雄”说了什么,做了什么,然后奇迹发生了,“英雄”就成功了,企业就能完成从优秀到卓越的蜕变。整个过程似乎是“英雄”的独角戏。然而,这样的研究似乎忘记了企业并不是生存于真空环境里,忘记了还有众多的潜在对手可能正虎视眈眈地盯着自己,忘记了现有商业世界的竞争残酷性。对于那些已经在业界位列优秀的企业,如果说这样的结论还勉强说得过去的话,那么对于那些相对弱势的企业来说,这样的结论可能就有点片面。相对弱势的企业的生存发展机会,一方面取决于在市场机会面前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强大对手是否给你这样的机会。其中第二个因素有时对能否成功具有更大的决定性作用。这是因为,只要强大对手能给挑战者这样的机会,那么后者就有机会通过摸索尝试,最终形成能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从而奠定发展的基础。
如果我们留意一些成功企业家偶尔不经意的吐露,我们会发现,他们有的会说自己很幸运;有的会说不是自己做得足够好,而是对手留给自己太多的机会;还有的会说不是自己太聪明,而是对手更愚蠢。所有这些,我认为并不都是自谦之词,而是隐约感觉到,要想真正发现相对弱势的企业能够取得成功的秘密,就需要探索为何在同样的机会面前,强大的对手会无动于衷,在具备资源优势或市场地位领先的情况下,他们反而与机会失之交臂。(未完待续;选自《不对称创新》,吴振海著)
扩展阅读
营销五毒之一:食 2023.03.30
题记 营销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哪个企业的收入和利润不是靠销售产生的?所以,说营销是企业最重要的部门一点也不为过。曾看到有营销人自嘲的段子:干的比牛多、起的比鸡早、吃的比猪差…… 在营销中,为了取得
作者:贾同领详情
中国工业品营销发展趋势解析之一:品牌 2023.03.08
中国工业企业多为老型国有企业,体制落后,受国家保护,从20世纪50年代到今天,一共只有60年时间,因为长期的不透明,以至于工业品营销中存在较重的“灰色营销”因素,使得许多中小企业在没有品牌支撑的情
作者:包贤宗详情
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之一) 2023.03.08
在许多发达国家,只要符合有关房地产投资基金的法律,就可以发行,但不一定要上市。比如大多数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在证券交易所上市和买卖,即非所有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都会上市,还有许多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也是房
作者:张健详情
《成长模式》连载--探寻企业成长的核 2022.12.13
联想集团与神州数码,你更看好谁的未来? 答案似乎不言自明:并购IBMPC业务的联想集团已一跃成为千亿量级的跨国公司;而实现了“再造一个不叫联想的联想”目标的神州数码尚是百亿量级的彻头彻尾的本土公
作者:郭剑详情
《成长模式》连载--探寻企业成长的核 2022.12.13
那么,中小企业成长的核心逻辑是什么? 这是本书努力思考并试图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回答的问题。本书给出的回答是:模式创新,持续不断的模式创新。 在模式创新这根主线下,本书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八个观点
作者:郭剑详情
《成长模式》连载--港湾倒下偶然吗( 2022.12.13
2006年6月6日,港湾被华为正式收购,至此港湾事件划上句号。 港湾事件一度成为各大媒体争相关注甚至热炒的焦点,很大程度上因为故事的另一主角是公众期盼熟悉而事实上却较为隐秘的华为和它的领导人任正
作者:郭剑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 1小型厂家的招商吸引力 8
- 2姜上泉老师:深圳环保 26
- 3经销商发展观的四个突 39
- 4经销商的所有产品都要 50
- 5姜上泉老师降本增效咨 20
- 6酒商对客户的服务从哪 57
- 7重庆通报“中标85万 27
- 8党建引领构建“舆情吹 30
- 9党建是破解网络舆情治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