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收购与并购贷款

 作者:崔凯    36

杠杆收购一词在英语中为Leveraged Buyout,一般缩写为LBO,这种收购战略曾于80年代风行美国。该方式实际上是举债收购,通过投资银行安排过渡性贷款,并购企业只要很少部分资金就可买下目标企业,以目标企业的资产为担保对外举债,并且还可通过投资银行安排发行高息债券来偿还过渡性贷款。在收购之后,用目标企业的现金流来支付贷款的本金和利息。这种方法能够使PE使用最少的资金进行收购。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华尔街金融危机后,金融机构沦为“惊弓之鸟”,“杠杆投资”受到前所未有的谨慎管理,几乎成为“不可能”。


案例KKR:“门口的野蛮人”


KKR成立于1976年,名字源于三位创业者Kohlberg,Kravis和 Roberts ,创造了30年的“杠杆投资”辉煌。创业伊始,三人合作出资25万美元,历经艰辛,私募了2500万美元,私募出资人有权但没有义务审查和参与KKR的投资项目。每个项目KKR捆绑投资1%,但可以获得项目成功后20%的利润。此先例为投行后来借鉴。


KKR的杠杆投资模式是用10-20%的PE基金和80%的债务资金收购,债务还款期为5-10年。例如:KKR用1亿美元收购A公司,A公司每年正现金流为1000万美元。KKR运用1000万美元自有资金和9000万美元债务资金(通过抵押A公司融资)。KKR收购A公司后通过改善经营、提升效率,使得现金流增加到2000万美元。用六年的现金流来还贷(假定利率为10%),在六年后完全掌握公司的股权,1000万元的投资变成1亿元的资产,投资回报率打倒47%。


从1981年到1990年,KKR进行了29次杠杆收购,其中收购纳贝斯克案例被写成传记小说。到1990年的巅峰期,只有6位一半合伙人和11位专业合伙人及47名职员的KKR公司管理了35家公司的590亿美元资产,“相当于”《财富》500强第五位。2007年9月17日,KKR投资控股河南天瑞水泥,砸下在华第一单……


在1996年国内开始实行的《贷款通则》中明确规定:借款人不能用贷款进行股本权益性投资。由此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考虑到由于财务风险及其后隐藏的道德风险,国内商业银行仅在“房屋购买”方面有“准杠杆收购”业务。购买房屋的人几乎不会使用自有现金一次性付清房价,而是用自有现金付首期(20%)左右,再以银行贷款支付全额房价。购买的房屋则作为银行贷款的抵押。用过使用银行(或其他第三方)的贷款,买房可以使用少量的自有来获取超出现有承受能力的资产。如果被抵押的房屋用于出租,买房则可以用租金来偿还债务。随着房价的增长,购房人坐享增值收益。2009年12月9日,中国银监会公布了《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酝酿已久的并购贷款终于获得监管层的放行,这标志着银行贷款正式介入股权投资领域,这一举措的意义和产生的影响不亚于融资融券。因为在公司并购中,并购的资金来源问题是制约大规模战略性并购的主要瓶颈。该文件的出台无疑将在一定上缓解并购中的资金制约因素,并促进并购活动的活跃。在全球“去杠杆化”进程如火如荼之际,中国资本市场在坚定地进行制度创新,杠杆化进程向前推进了关键性的一步。

崔凯
 杠杆,收购,并购,贷款,杠杆

扩展阅读

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如果成功,意味着中石油一举完成了三年多时间要做的海外投资“任务”  又一家中国国有石油公司发动的海外并购行动正式启幕了。  8月19日,中石油(0857.HK)宣布以41.8亿美

  作者:王志强详情


说起售后服务,不得不提及海尔。一句“真诚到永远”,就能让产品价格高出对手几百元,高利润不减高销量,一度让海尔成了同行眼中的白马王子。服务品牌,成就了海尔的曾经辉煌,也打开了国内企业家的经营视野:服务,

  作者:叶敦明详情


绝大多数工业品企业,企业战略等同于业务战略。这么说,并不是奉业务为上,而是要给内向的战略抱负,找到一个客户的端口。企业战略,只有从企业江河奔流到客户的海洋中,战略势能才能转化为营销效能,企业资源也才得

  作者:叶敦明详情


 2005年度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已低于38且仍在下降通道中,人均GDP已超过1400美元,中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正从温饱向小康迈进。从国际经验看,这正是食品消费结构加速变化和加工食品需求加速

  作者:崔凯详情


并购基金英文名为“buyout fund”,100控股或绝对控股更成熟的大型企业。通常这些目标成熟企业具有以下特点:业务稳定、因“大企业病”陷入财务与经营困境。PE专家通过自身的知识、经验、交际和管理

  作者:崔凯详情


“冬猎”序曲奏响“冬眠不觉晓,处处闹萧条。夜来风雨声,兼并知多少。”古往今来,乱世中总有人发“国难财”,七十年前,美国人甚至借二战的机会大发战争财。每一轮经济衰退或危机,总是有一大批的企业陷入困境或倒

  作者:崔凯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