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茶战争》二:红罐——野蛮竞争时代的先驱

 作者:刘弘毅    28


系列专题:凉茶店加盟

王老吉的成功肯定不是因为红罐,而“怕上火”的主题诉求却赋予了红罐一种神奇色彩。以至于很多企业或者专家也不明就里的替王老吉宣扬“红罐魅力”,甚至上纲上线到国家文化层面,就连“怕字诀”也被大家断章取义提点出来进行放大。

成功者的光芒会眩晕很多人的眼光,但真相终究只有一个。在中国目前这样一个市场经济的“洪荒时代”,人们会容易被“思想的暴力”挟持绑架,各种观点、各种论调、各种偏执、各种悔悟,这是一个事物从蒙昧到开化的正常发展过程,说到底还是要坚持一个根本:尊重市场!

决定王老吉成功的真相到底是“红罐”还是“怕上火”,或是两者之间某种神秘联系或是其它?这个问题在后边会有相关答案的探讨。我们还是先从品牌运作的层面对“红罐”进行一下深入的解析。

“红罐”对于品牌而言,就是这种经济“洪荒时代”中“野蛮竞争”下的牺牲品。如果我们把这一品牌层面的概念平行的放回到一个历史的维度进行关照考量,您可能也很容易会想起另一个经典的“红罐”品牌——可口可乐。


更确切的说,可口可乐成就的是红“色”。无论是出于企业老板的喜好还是迎合消费者的心理需要,可口可乐选用红色作为其品牌的身份识别符号是极具鲜明个性的。随着可乐整个品类的繁荣,可口可乐的红色也被大家越发的记忆深刻。这就如同是随着凉茶整个品类的兴起,红罐也被大家逐渐作为一个品牌的识别符号记在了心中。

在食品饮料行业中,一个品类火了,就如同发现了一片“金矿”,必定会引得各种争抢者来分食。可毕竟“老大”的实力不容小觑,尤其是在品牌的竞争中,做第一不容易,想做第二更需要莫大的投入与勇气。

在可乐行业中,百事可乐的崛起对于大众来说,看起来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但这背后的“用心良苦”与“点滴积淀”是很少有人能知晓的。但话说回来,消费者从不会关心品牌背后企业的付出,因为他们——只选择品牌,而不选择企业。

而任何一个市场要想有序持久的良性运转,都是不允许寡头竞争局面出现的。垄断品牌、一家独大,市场不允许,消费者也不乐意,诞生第二大品牌是必然的市场规律。那谁来做这第二把交椅,就要凭眼光与魄力了!

所以百事可乐采用了非常明智的品牌策略,使用蓝色作为品牌身份的识别,与可口可乐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消费者一目了然,有了非常清晰的识别与选择。既然是与老大叫板,那就一定要做的“有板有眼”,毕竟这一切都是要“演”给“消费者”看,如果这场“品牌的表演”不能让他们看到眼里去,就只能是被哄下舞台赚不到消费者口袋里的钱了。


所以可乐行业的“红蓝大战”年年上演好戏,消费者看的乐呵,买的高兴,企业也赚的长久。这是国际品牌的高端竞争手段体现,那反观我们凉茶行业的国产品牌,似乎就没有那么的值得人们津津乐道。一味的跟风复制抄袭,一个劲的争夺“红罐”,把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营销竞争水平体现的淋漓尽致。


当然,理由我们是找的出的。无论是从国家人口的文化素养层次,还是从市场经济的发展成熟阶段,我们还都无法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所以我们的竞争手段偏于“野蛮”,竞争格调偏于“低端”,是可以理解并接受的。毕竟企业是以赚钱盈利为主要目的,而不会去过多承担国民素质教育以及经济发展模式的义务与责任。

所以,在王老吉“红动中国”之后,没有一个像模像样的品牌能担得起这凉茶品类第二把交椅的位子。和其正还算是勇气可嘉,不过其品牌与产品的表现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可圈可点,后边会详细解读它与一些凉茶跟进品牌的表现。

无论是最初的王老吉,还是后来的王老吉,乃至整个凉茶行业的表现,与可乐行业比起来,不得不感慨:都同样是卖糖水,咱这“国产糖水”在品牌方面的表现就显得太没国际范儿了。同是可乐,有红有蓝;同是凉茶,却是一个劲儿红红相残。         

当然不能较真,毕竟这方面不是决定产品和企业成败的关键,尤其是在当下中国市场的生存与竞争环境中,品牌有着“中国特色”的成长方式。

目前的中国市场环境下,品牌就是“名牌”。品牌就可以理解为是“喊出来的牌子”!这与“品”字的形意如出一辙,“三人成虎”只要投资方有勇气有魄力利用大媒体资源,对社会大众进行一通“狂喊”,结果就是把一个“牌子”喊成了“名牌”,同时在大众心目中就等同于了“品牌”。脑白金是典型的此类成功案例。

那即便都是红罐,也一样可以像可口与百事一样,在“竞合”的商业操作中,把市场做的更大,一边竞争一边合作,让消费者看着乐呵,买的高兴,企业可以一直有的赚。

可单就说“吉宝”这一出,罐子虽然都红着,这其中的“是非曲直”倒是真让人揪心,尤其是消费者的认知也大受干扰,加多宝不得不砸钱买“名份”,王老吉也反被迫“吐血”守“清白”。这种完全不顾及消费者感受的品牌操作,也就是在中国还能这样“瞎闹”。换一个全民教育普及率高的国家,对于这种感觉“不靠谱”的企业和产品,“上帝们”早就“携夫人家眷”退避三舍了,哪里还由得你们这般放肆。

反观之,静下心来想一想,都是赚市场消费者的钱,双方何必整的这么伤筋动骨。这一下子都多花好几个亿,不管花得起花不起,有外来的“可乐前辈”那么好的“楷模榜样”活生生在那摆着,无论是“品牌的操作”还是“市场的炒作”,咱都是可以参考的,您说多花的那些个钱,再造两个王老吉也已经是绰绰有余了,广药啊广药你何必这么急,鸿道啊鸿道,你也是没办法,咱还的确不能对它求全责备。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大家是要誓死把“红罐”做到底,看到好的就“抢”,抢不过来就“仿”。这种极致的“彪悍山寨精神”也是中国商业发展的一贯传统。就像中国人和犹太人的生意经中所讲到的:犹太人在一个地方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特别好,第二犹太人来了开了个餐厅,第三个犹太人就开个超市,这片儿就很繁华了;中国人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特别好,第二个中国人肯定开第二个加油站,第三个、第四个,恶性竞争大家都没得玩。犹太人把创新做到极致,中国人把模仿做到极致。

这就是中国市场营销环境下“品牌竞争”的真实写照。所以我们不用在意“红罐”是否在品牌范畴内得到了真正的价值体现,是否在消费者的认知中得到了正规而又充分的开发与利用。“红罐”正是中国经济“洪荒时代”下“野蛮竞争”中的“先驱者”,它被市场关注到,却又没有发挥该有的价值与作用。但无论是被放大还是被批判,它都为中国市场中品牌营销秩序的进一步完善做出了有价值的贡献。

据了解,国内曾有企业意图打造凉茶行业的“红蓝格局”。蓝色的品牌身份识别,打出的口号是“淡爽不上火”,并且在产品口味上进行了区隔,这一切的工作都是非常之到位,可最终不知是为何这一品牌没能见得天日。想必究其原由的话也无外乎两种:要么是决策者的“人不行”,要么就是决策者的“钱不够”。

很多企业也会有这样的抱怨:我觉得自己产品也具备了王老吉一样的条件,罐子用的红色,口号也找的很有感觉,可为什么连王老吉百分之一的市场效果都没有呢?这也就是在前面的提到的问题:决定王老吉成功的因素到底是什么?

企业的产品包装选择红色无可厚非,当然也不会因为红色而一定“红火”。其所推出的品牌定位诉求,也一定是煞费苦心进行了百般琢磨,我们不能一概进行效果好坏的评定。那最终就是在一个关键层面是否做到了合适的把握:传播!

拿六个核桃来说,这个产品的成功可以说是王老吉模式的有力验证,企业自身也一定对那句“经常用脑”的口号信心百倍。但试想一下,如果这几个字只是出现在产品罐体的包装上边,你若之前一点没有听说过六个核桃的名字,到超市之后即便拿起了罐子,仔细的看到了印在罐体上的“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这句口号,你会为之打动而购买吗?

                  

所以,“定位的精准”与“传播的规模”同样重要,尤其对于快消产品来说,缺一不可。甚至有时候,定位工作可以不是非常的独到透彻,可以允许差一些些,但只要传播的规模达到了,市场的效果也一定是不会差的。注意前提是定位的精准度差一些些,如果偏差过大的话,那规模传播的成本也就是广告费一定是会大大的浪费无疑了。

王老吉的“怕上火”就做到了“精准定位”与“规模传播”的双重标准,所以才有了了“红罐”的行业传奇。按照正常的市场发展规律,凉茶行业也早就该到了有“蓝罐或黄罐”出现以及崛起的时候,但在中国经济当下这样一种“洪荒时代”的“野蛮竞争”环境中,即便有企业做过类似的设想或计划,恐怕也会被强大的“山寨复制跟风洪流”冲下顶峰。

不得不说,“红罐”尚是一个带有理想色彩的“品牌主义论调”,我们只能是怀着无限的怀念与向往,怀着一份对品牌营销工作的无限热忱,希望这罐“中华糖水”可以以非常高品质的品牌竞争格局与手段,长存于国内市场,更能卖遍世界,真正晋升为“民族品牌”行列!毕竟已经有一罐“国际糖水”做了示范,相信,我们也一定可以! 

观点与方法摘要:

消费者只选择品牌,而不选择企业。

品牌就是“名牌”,品牌就可以理解为是“喊出来的牌子”!

在“竞合”的商业操作中,把市场做的更大,一边竞争一边合作,消费者看着乐呵,买的高兴,企业可以一直有的赚。

“定位的精准”与“传播的规模”同样重要,尤其对于快消产品来说,缺一不可。

刘弘毅
 凉茶战争,红罐,野蛮,竞争,时代

扩展阅读

系列专题:营销人在路上 过去,我们总以为营销总是发生在经济领域,所谓商品时代才能诞生营销人,似乎惟有商品市场才是营销人的孵化器和生存的园地。但现在,事实发生了变化:营销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因此,土壤发

  作者:李名梁详情


 世界上再无聊的,恐怕比不过现代媒体了。  人间再无耻的,恐怕也非现代媒体莫属了。  打开报纸,看到的是什么?浏览网页,跃入眼帘的是什么?扭开收音机,什么广告冲耳而来?不言而喻。我敢断言:从电视、广播

  作者:李名梁详情


网络时代,信息越来越公开化,传播越来越广,速度越来越快。电子商务对传统消费品,民用品行业,比如家电,服装冲击大。很多企业开始恐慌,而网络类营销的培训似乎一夜间火了起来,网络创造神奇,无网不谈生。似乎企

  作者:蒋观庆详情


 回顾我国高校扩招的历程,源于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件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此后高等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短短的五六年中,

  作者:姜燕芬详情


人品也是竞争力   2023.03.24

较真的人会认为,人品、能力、性格、知识几个词是排不到一起,不能相提并论的。几个词排序,人品占相当重要的位置。  人品好是本。能力弱,可以通过实践、师傅传帮带、培训来逐步提高,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作者:董栗序详情


地板营销的三个时代   2023.03.24

  地板行业的竞争是激烈的,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台的感觉,每个地板品牌都在试图通过“独特”的营销方式来打动消费者,很多企业的终端销售人员还是停留在对数据的追求中,总是希望通过对产品技术数据的了解来达到销

  作者:崔学良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