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C“ONE”法则

 作者:李薇    133



     走进北京汇晨老年公寓,地下温泉、康复医疗等50余项服务体现了它与别的养老中心的不同。居住在这里的70岁老人陈子健(化名)举起胸前挂着的卡:“最大的不同在这里。”


  由于老年公寓配套设施很多,陈子健刚来时有点儿转向,这张卡就派上了用场:只要把卡往查询机上一放,陈子健就能看到服务导航。更为神奇的是,老人日常开销花了多少钱,治病花了多少钱,都能通过这张卡查询。


  对于一家养老中心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老人的安全。由于植入了RFID芯片,汇晨老年公寓一卡通兼具门禁、定位等功能,工作人员不用紧张地去巡房,老人若有突发状况,系统会立即报警,待工作人员确认后系统还会与急救中心对接,汇报老人出现的状况及病史。


  这是一座有生命的大楼:安全、便捷、智能……能满足这么多的要求,看似并非一家供应商能够解决。在众多的供应商中,NEC完成了关于“安心”的构想。“在这儿度晚年,我觉得踏实。”陈子健舒心地笑道。


  聚集散落力量


  NEC能迅速启动内部协调,为养老中心这样的客户量身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及服务,但在两年前,类似项目可能不会这么顺利地进行。


  翻开NEC 114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日本现代科技发展史。从1972年向中国提供卫星地面站建设服务开始,NEC在多个业务条线,以独资或者合资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最多的时候,NEC在大中华区同时拥有58家集团公司,其中大陆公司占42家。


  近些年NEC逐渐收缩在华业务。加上过于庞杂,下属企业过多,“广撒网”式的投资模式使得资源过于分散,NEC的市场竞争力受到影响,营业收入直线下降。


  与此同时,以日本本土市场为傲的NEC因为苹果、西门子这样的外来“入侵者”,不得不选择强势出击海外市场。根据2010年4月NEC制定的3年“中期计划”,NEC将以拓展全球化业务为重点,经济稳步增长、市场潜力巨大的大中华区成为NEC的“蓝海”。


  2010年7月,NEC提出“ONE NEC”策略,NEC(中国)将统领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在内的大中华区业务。“ONE NEC”的对象主要是以销售、市场、技术、开发、人事、总务为主体的大约20家公司。


  自2010年开始推进“ONE NEC”后,NEC(中国)形成了以事业统括公司为核心的体制,在技术开发、市场、销售等方面协同合作,为客户提供完整解决方案服务,通过加强大客户营业、推进交叉销售、应对跨地区的全球顾客来提高销售能力。


  除了统一运营之外,NEC在中国还释放了向“服务型企业”转变的决心:不仅继续扩大已有解决方案业务和软硬件业务,还大力开发云计算、物联网等“服务型业务”,基于此,2011年10月NEC(中国)发布其 “智慧城市”战略。


  对于“ONE NEC”的成效,NEC的老客户们深有体会。


  以往,即使NEC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因为所涉业务包含在NEC旗下各公司,客户必须要与NEC(中国)各子公司负责人谈判及后期沟通。如,想建数据平台,得找NEC在中国的IT网络平台子公司;想大楼节能,得找NEC在中国的IT解决方案子公司……但统一运营后,客户只需跟NEC(中国)“讨价还价”就可以了。


  “ONE NEC”让此前NEC小规模法人各自为战的局面得以改变,散落在各地的力量聚集起来,这种聚集能体现NEC的综合效应,NEC多年在日本擅长的综合力量迅速爆发。


  根据NEC提供的数据,2011财年NEC(中国)在IT服务领域的订单金额大幅增长,同比上一财年大涨了167%;销售额同比上一财年也大幅增长了145%,其中大陆增长153%,台湾地区增长135%,香港地区增长150%


  改变中的日企


  在客户的眼里,“ONE NEC”战略给其提供了便利,在NEC(中国)员工的眼里,这种统合则让NEC(中国)内部变得更有自主权,更有凝聚力,更易于沟通和高效。


  NEC(中国)自统一运营后已连续举行了4次大中华区半期业务的Kick off(启动大会)。启动大会召集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地区、台湾地区在内的各分公司,各分公司汇报各自业绩,介绍近期业务计划,并促成各公司的协同作用。此外,NEC(中国)每月还会召集子公司举行经营会、预算会等,以提升NEC大中华区的效率。


  NEC(中国)人事部总经理谢海村拿出NEC(中国)近两年的人员构成表介绍:“因为统一运营及策略的变化,NEC(中国)加强了营业、技术部门的建设,这两个部门的员工都有扩张,其中营业人员大约增加了30%。同时,大中华区依托NEC(中国)向子公司提供行政管理工作的共享服务,不仅提高了效率,还为职能部门员工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也许,正是在“ONE NEC”的视角下,NEC(中国)才能提出以及实施以“城市”为轴心对象的战略,因为一个城市的运转,涉及到公共安全、交通、能源、民生等多个层面,能全面支持“智慧城市”战略的公司的运行体制,必定是能全面把握地区事业,大规模进军新事业领域,并拥有绝对指挥权的体制。


  对“ONE NEC”与“智慧城市”的关系,NEC(中国)智慧城市运营中心主席、NEC信息系统(中国)首席运营总监林南星最有发言权。


  林南星具有日本留学背景,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NEC日本总部,后来到NEC(中国)继续开拓业务。在NEC这样的传统日本企业任职16年,林南星却少有日企高管的拘谨,他介绍“智慧城市”时就像在谈及他的孩子,幸福、自豪,并带有憧憬:


  2006年NEC在中国手机、笔记本电脑市场收缩后,逐步在对市场方位进行调整,把更多的方向对准了企业、政府、行业解决方案、标准制定等,虽然在消费者眼里,NEC已淡出,事实上,它却悄然渗透在消费者生活中。


  “对NEC来说,‘智慧城市’将是继通信、制造、汽车之后的又一大支柱。依托‘智慧城市’,NEC这两年在中国发展迅速,调整战略这一步棋,NEC走的是正确的。”林南星感慨,“大家都说日企在逐渐衰退,但我真的没有这种感觉,NEC内部仍然年轻,我们不断在改变,只不过是在调整中前进。”


  对于日企“终身雇用制”传统阻碍NEC创新,林南星也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日企的这种文化注定了员工流动性小,但这并不能与员工缺乏创造力画等号。NEC内部有一系列员工激励机制,在“ONE NEC”的体制下,激励机制更加完善。


  灵活本土化


  在“ONE NEC”策略下,NEC(中国)还有一个大的改变,那就是还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与中国本土企业的互动更多、更频繁。


  此前NEC总部直接管理NEC在华业务,就连NEC(中国)总裁木户脇雅也曾无奈地表示:“由于很多决策都是日本总部制定,影响了(中国)市场的反应速度。”


  经过统一运营后,NEC(中国)有了更大的自主决策权力,NEC在华子公司的股权正逐步由NEC总部转向NEC(中国)。同时,NEC(中国)在华投资也随之密集起来。


  2011年6月,NEC(中国)与中国本土软件企业东软服务有限公司,基于此前签署的共同在中国市场展开云计算服务业务合作协议,在大连成立了合资公司“日电东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电东软”)。


  日电东软是NEC(中国)在服务层面合作的第一个公司。合资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其中NEC(中国)出资70%,东软信息技术出资30%。NEC(中国)与东软将以日电东软为中心,通过向中国本土企业、在华投资的日本企业、欧美企业等提供综合云计算服务。


  自日电东软拉开了NEC(中国)寻找合作者的序幕后,NEC(中国)合作者队伍从此开始逐渐壮大。


  仅一个月后,NEC(中国)和重庆南华中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发重庆软件市场。目前已有数十家中国软件企业和NEC签约,共同开发。NEC(中国)预计,中国平台软件市场规模大约在50亿至60亿元之间,


  NEC(中国)物联网业务也节节高升。据林南星介绍,目前NEC(中国)已参与了中国十多个城市的项目,主要在光纤温度感知解决方案、RFID温度管理解决方案等方面为政府提案。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智慧城市”战略及更为灵活的本土化,几乎在中国消费数码市场“销声匿迹”的NEC消费终端也回来了。


  近期,NEC在中国插入细分市场,推出了一款“防水、防尘、防撞”三防手机,通过神州数码的销售渠道,主要针对户外及政企用户;此外,NEC还发布了两款平板电脑,并分别与教育部、卫生部、民政部门等联合推广平板电脑远程教育、移动医疗及智能养老等项目。


  如此大范围在中国市场寻求合作伙伴,与NEC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有关。NEC全球总裁远藤信博2010年刚上任时预测,2017年整个IT和通信市场将会呈现美国、欧洲、亚洲和大中华区四足鼎立的局面。


  大中华区市场举足轻重。按照远藤信博的规划,到2012财年,NEC海外市场营收占比将提高至25%,大中华区将占到NEC海外市场收入的1/4。


  不过,即使把中国市场放到如此高位,NEC并未在中国进行大力宣传与推广。


  的确,与风华正茂的苹果、三星相比,NEC略显孤寂、低调。但中国商界从来不缺少豪华耀眼的明星,更为稀罕的是默默深耕市场的智者。更多时候是在“幕后”织网的NEC(中国)也许已找到适合自己走的那条道。


李薇
 法则,nbsp,nbsp,nbsp,nbsp

扩展阅读

  我之所以把我所总结的这些销售的模式和方法称之为终端销售的黄金法则,是因为我发现,在我们的终端培训和培训管理过程中,我们的导购人员总是找不到顺利成交的技巧,总是在低水平的成交技巧上徘徊。在培训的实践

  作者:崔学良详情


 终端店长的能力将决定终端的销售能力,终端的销售能力将决定企业的销售能力,企业的销售能力将决定企业的发展能力。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中,终端的销售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和基础,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终端店长对企

  作者:崔学良详情


  在终端的销售过程中,当顾客已经开始对我们的产品产生兴趣,并且已经开始接受我们的建议的时候,我们的导购就要开始进入产品介绍的环节。产品的推介不仅仅是一个产品推销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让消费者接受并且

  作者:崔学良详情


2006年9月初中国《直销法》两大条例正式出台,否定了直销业的通行法则“多层直销模式”。在法律正式生效前的3个月内,企业的转型尝试和政府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据记者了解,许多内外资直销企业主要都在两

  作者:陈亮详情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渐成两种发展的主流态势,是坚持自主品牌,还是推崇合资品牌?并非只是良好的意愿就能把握哪一种方向,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发展是硬道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

  作者:刘涛详情


销售技巧,始终是销售人员津津乐道的话茬。前天,一位网友留言给我说:叶老师,你能不能少写点理论,多介绍一些实战销售技巧方面的文章呀?是呀,二十多岁的工业品销售人员,苦于技术、技巧、方案、行业等羁绊,哪里

  作者:叶敦明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