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该给求职者上上课

 作者:潘文富    2023-02-21     117

随着员工在职时间逐渐缩短,招聘工作也逐渐常态化,也就是常年都在保持招聘。不过,虽然加大了招聘力度,但招聘效果仍然不理想,应聘人员来的少,谈成的更少。

问题背后一定有原因,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是现在求职者的心气高了,要求高了,缺乏职业精神和职业规划,对当前待遇过于看重等等。其实,根本原因是企业自身的招聘思维落后,思考角度过于主观和单一,只从企业方考虑,对当前的求职者(尤其是年轻求职者)缺乏了解,更缺乏招聘策略的设计。思维决定行为,企业方的招聘思维决定了具体的招聘行为,各种招聘方式低级、简陋,甚至同质化严重。或者说,企业就是希望通过粗放的招聘模式,来招到优秀人才。

这里就不长篇大论的说招聘理论或是对年轻求职者的研究了。作为企业,应在招聘广告和面试中,主动给求职者上上课,做些说明和引导,避免单一化的薪酬高低对比。这里介绍两个引导点,作为企业方在招聘中运用。

一、引导求职者明确入职导向

所谓入职导向,也就是求职者上班是图什么?不是所有的求职者都是奔着经济收入来上班的,所以,不必只谈钱。一般来说,入职导向可分为这几种:

1.生活质量型。

注重自己的生活质量,不想因为工作而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希望单位上下班方便,假日正常,不加班,不出差,压力小,稳定,内部人事关系简单。

2.个人成长型。

希望自己有个良好的个人发展,较为关注个人发展机会、行业身价、技术学习、实操锻炼、资源积累、外部接触面等。

3.纯经济型。

就是奔着钱来的,钱越多越好,兑现速度越快越好。

4.专业型。

对自己的专业技术有兴趣,希望自己的专业技术与招聘岗位之间的贴合度高,能有效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能在专业层面发挥出自己的价值。

5.保障型。

就是图对自己有个安全保障,收入可以低一点,但企业稳定、工作稳定、收入稳定,且有合同、有社保。

在发布招聘广告或是面试时,企业方可主动把入职导向先说清楚,引导求职者自行对照。导向明确之后,再往下谈就轻松多了,至少可以有的放矢。

二、突出系统保障性

有些求职者自己想的挺简单,只看待遇收入,反正是越高越好。但是,对收入的真实性和持续性,对应条件要求,实际工作开展中的配套因素等等方面并没有进行相应了解和考量,或者,压根就没想这么多,就简单的看重一个收入高。

这里,企业方就有必要给求职者上上课了,引导求职者别只盯着收入这一个点,而是要全面的看待,例如:

1.所谓高收入,是有条件的?还是无条件的?若是有条件的,那么对应的条件或要求是什么?例如在工作量、技术能力指标、工作难度、压力承受等等方面的对应要求,自己是否都具备。

2.高收入是阶段性的?还是持续性的?所谓高月薪是正常值?还是均值?还是最高值?

3.高收入也许是企业画的一个饼,一定能兑现吗?

4.有些企业开出的待遇条件高,例如新成立的企业,或是快速扩张中的企业,但这样的企业往往存在运营体系不健全或是脱节的情况。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经常会遇到管理漏洞多、扯皮多、内耗多、多头管理、内部配合度差等情况,非常影响自己的工作效能和成果产出,最终又会影响到自己的实际收入。有些企业也许待遇会低一点,但系统健全,有保障性,工作能正常开展,能确保收入的正常和稳定。


潘文富
潘文富 潘文富,管理资源网专栏人物,经销商课题研究者 国资委商业技能鉴定中心《经销商管理师》《卖场管理师》职业标准起草人 《经销商经管技术交流》杂志主编
 企业 该给 求职者 上课

扩展阅读

解读企业中层管理   2023.02.21

前言:能上司?偏心上司?独裁上司?冷酷上司?工作狂上司?作为中层管理者的你,可能觉得——这些可能就是下属私下送给你的外号,或许你对此还一无所知,或许你就算知道也会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这些是下属不够了解你

  作者:胡一夫详情


前言:“学习力”,包括了学习的动力,学习的毅力,和学习的能力。知识需要更新,更新需要学习,只有提高能力,才能迎接挑战!个人不学习,等于选择了落后,企业不学习,等于选择了淘汰!在这里,著名企管专家胡一夫

  作者:胡一夫详情


前言:对于企业家来说,两个最根本性的决策与选择就是决定“在哪儿玩”( to play)以及“如何获胜”(how to win)。这两个决策——也就是公司在哪些领域参与竞争,以及公司基于什么去参与竞争—

  作者:胡一夫详情


前言:1998年,印度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理由是,他从伦理学的角度对经济学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认为,任何人的行为都是在一定的伦理背景下进行的,离开了伦理而单纯地强调人的经济

  作者:胡一夫详情


前言:过去一年里,企业和企业家们可能最多地还是谈到要诚信经营,这话没错。不过,这里面有个问题,那就是我们首先要注意到,诚信必须上升到规则的高度,才能发挥出“诚信”的正效应。道理很简单,虽然我们承认诚信

  作者:胡一夫详情


前言:对于企业家来说,两个最根本性的决策与选择就是决定“在哪儿玩”( to play)以及“如何获胜”(how to win)。这两个决策——也就是公司在哪些领域参与竞争,以及公司基于什么去参与竞争—

  作者:胡一夫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