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民企转型的治理整合
作者:曾水良 634
作者:曾水良 李晓东
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民营企业已经完成了 “量的积累阶段”,进入以企业全面转型和提升为核心任务的“质的提高阶段”。在国际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国际产业资本迅速向国内转移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民营企业必须找准新的历史方位,迅速进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治理整合,提高核心竞争力,在产业竞争制高点上拓宽新的视野。
然而中国改革开放仅20多年,民营企业发展成规模型企业也不过十多年,整个中国民营经济尚未形成稳定成熟的运作模式,一切都还在一探索之中。外企先进的管理方式对于中国的民营企业还显得那么的陌生。西方企业家经过了长达几百年的市场经济磨练,早已稳定成熟,而中国民营企业家只不过走过了20年的道路。“中国民企的全球化修炼”,意味着中国民营企业在未来的发展历程中,将经历痛苦转型的治理整合:
民营企业如何尽快完成这一治理整合和提升?专家们提出:中国的民营企业必须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尽快完成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转型,从封闭走向开放的现代企业股权结构转型,从传统家族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转型,并切实提升企业管理者素质、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综合效益和社会影响力,将企业“做大做强做久”,才能真正实现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基业常青。于此笔者总结中国民企的成长历程和现状,探讨民企转型的治理整合。
理性文化转型的治理:从高效灵活然而稍带私密的运作文化,转型为透明化运作。对此民企不能感情用事,而应理智地思考如何实现全透明运作,尽量减少外界对民营企业的不了解;其本质内涵是让外界了解企业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精神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人文哲学价值观。政府搭建平台,进行政府体制改革,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创造吸引更优秀的人才进入民营企业的体制环境。民营企业家缺乏的是哲学家的头脑、企业家的襟怀和政治家的眼光。说得更明白——对于中国民营企业家来说,最缺乏的不是MBA课程中的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生产管理、组织行为学和经济学,而是一种文化素养、一种理性思维、一种人文精神、一种基本的道德感,是一种深层次的哲学。哲学思想才是民企转型治理整合的关键障碍。
管理结构转型治理:从家族管理结构、准家族管理结构转型到职业经理人与创业团队和谐相处,中国人才与国际人才相互融合,管理由单纯个人的经验化的管理转向规范的科学的现代化管理,制度由家族治理转向现代企业制度。准家族管理结构指的是虽不以血缘,但以学历来源、地域来源等决定企业内部的管理结构方式。民营企业惟有跨出创业团队的小圈子,企业辉煌长久的未来才有坚实的保障;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的逐步分离,随着企业做大,从外部吸引优秀的社会人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利益分享转型的治理:从独占利益、独家决策转型到学会与人分享,分担投资风险,上市、引进国外战略投资等一系列的合作方式。与人合作不仅是引入资金,还应包括引进投资者的决策理念,毫无保留地与人分享自己的盈利能力,提高增强对资源的整合能力;产权由私人独资或家族独资转向资本社会化转型。民营企业要有“共同目标、共同创业、共同利益、共同发展”的理念,凝聚了人心,吸引了人才,激发了企业员工的创造力和同舟共济的使命感。学会同社会、企业员工、人才分享利益必须具备平衡心态要双赢,以至多赢的理性思维。
产业结构转型的治理:关于产业结构转型,就是民企都应好好审视自己的企业、产业是否真的有全球竞争力,要敢于放弃未来没有竞争力的产业。产业结构提升是龙头,可以确保企业的技术竞争力,拓展产业链条,在行业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管理提升是保证,有了好的产权制度和股权制度安排,才能确保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摆脱家族管理的束缚,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文化提升是根本,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核心竞争力转型的治理:核心竞争力转型是企业可能面临最痛苦的转型治理。从民营企业群体的整体来讲,不论是市场、文化和体制,还是胆量、关系和智慧,都不能促成民营企业成功进行跨国经营,只能限于“内战内行”,也很难进行“跨代复制”,因为“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太重,都还远远谈不上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一般竞争力,如营销竞争力、研发竞争力、理财竞争力、产品竞争力等,只是企业某一方面的竞争力,而企业核心竞争力却是处在核心地位的、影响全局的竞争力,是一般竞争力的统领。核心竞争力实际上就是隐含在核心产品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是它们的集合,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营销过程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是由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技术、文化或机制所决定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包括核心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外影响能力和应变能力。
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都起于“蓬蒿”,进而登堂入室,“拜相封侯”。对外资竞争者,企业之所以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市场、文化和体制特点自然形成的屏障,包括资源供给、劳动力成本、市场空间距离、消费心理等等;对国内企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得益于经营者的胆量、关系和智慧,包括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胆大敢闯,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的关系网络,90年代后期的知识经营。民营企业在核心竞争力问题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不论是尝试确定何者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是试图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得在慎重考虑的前提下,做出战略判断和决策。以创新求转型,以转型求提升,以提升求发展,应当成为当今民营企业做强做大的共同选择。
扩展阅读
党建引领构建“舆情吹哨,部门联动”的 2025.09.09
党建引领构建“舆情吹哨,部门联动”的网络舆情治理模式“舆情吹哨,部门联动”这个提法是笔者根据网络舆情治理的特点,借鉴“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提出的网络舆情治理创新模式。先解释一下“网格吹哨,部门报到”。
作者:沈志勇详情
党建是破解网络舆情治理难题的一把钥匙 2025.09.09
党建是破解网络舆情治理难题的一把钥匙党建制度在社会综合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网络舆情治理领域却相对薄弱。如何利用党建优势破解‘线上爆发、线下根源’的治理难题,成为亟待探索的关键。近年来,通过运用党
作者:沈志勇详情
关于舆情治理,新华社的这两篇文章信息 2025.09.09
关于舆情治理,新华社的这两篇文章信息量很大8月13日,新华视评发布《舆情应对“唯上不唯实”是一种“向上甩锅”》。8月14日,新华社快看 发布视频评论《莫把民情都当作舆情》。中央媒体连续发声,直指目前舆
作者:沈志勇详情
是一锤定音还是一片批评?从“官方通报 2025.09.09
是一锤定音还是一片批评?从“官方通报”看网络舆情治理近年来,在网络舆情事件中,官方通报成为有关部门回应处理网络舆情的重要载体。官方通报的内容不仅通报了事情本身,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有关部门对网络舆情的
作者:沈志勇详情
湖南湘阴肖新良“翻案”的舆情治理启示 2025.09.09
湖南湘阴肖新良“翻案”的舆情治理启示2025年6月25日,随着湖南省高院作出的终审判决,历时2年,3次审判,湖南湘阴肖新良终于迎来“翻案”。事件的起因是2023年7月,当地政府推动的市政改造工程中发生
作者:沈志勇详情
相宜本草网络整合营销五步蛇效应 2025.08.12
随着80后、90后经济时代的全面到来,网购日益成为80后、90后网一代、宅一代的日常生活方式。北京大学总裁班网络营销专家刘东明老师分析说,正是因为如此,如今国内外各大知名护肤品均把网络作为品牌传播的重
作者:刘东明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 1小型厂家的招商吸引力 7
- 2姜上泉老师:深圳环保 26
- 3经销商发展观的四个突 36
- 4经销商的所有产品都要 50
- 5姜上泉老师降本增效咨 20
- 6酒商对客户的服务从哪 57
- 7重庆通报“中标85万 27
- 8党建引领构建“舆情吹 30
- 9党建是破解网络舆情治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