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化的迷局

 作者:李方毅    622


  如果说“数字化”生存还令我们感到有些可望而不可及的话,“概念化生存”却是实实在在的。我们的生活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空间。

  我们每天接受数不胜数的广告信息,而这些信息给我们留下的总体印象就是概念轰炸。每天都有新的概念向你袭来,在引起消费者注意的同时,也让消费者感到无所适从,于是,“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纷扰扰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的歌声唱出了一种无奈。

  概念化竞争是一种进步。它体现了制造商市场细分化的经营理念,也是对消费者需求变化的一种积极的应变。一般意义上来讲,竞争要经历产量竞争、质量竞争、价格竞争、服务竞争到品牌竞争的阶段,概念化出现在由初级到高级竞争阶段的过渡期,是品牌建设的有效手段之一。价格战虽然在短时间内起到了市场“兴奋剂”的作用,但兴奋劲儿一下去,结果往往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得失寸心知,咬碎了牙只能往自个肚子里咽。超越价格战,摆脱价格战的梦靥,就要突出重围,寻找独特点,以与竞争对手进行区分,牢牢把握住自己的目标市场,于是,概念战便如火如荼地开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概念战其实就是“卖点”之战,都在寻求所谓的“独特销售主张”(USP),实现传播上的差异化,这体现了制造商对产品研发的重视,使得企业主能够认真研究消费者的需求,以取得竞争上的主动性。概念战既然是一场征战,在一定的阶段就难免出现类似价格战的混乱无序,有些甚至有意去“玩概念”、“造概念”,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概念粉墨登场,反而增加了消费者在购买上的时间成本。概念战出现了三种情况,一是概念过于专业化,让消费者摸不着头脑,专业化的术语罗列了一大堆,要弄清楚这些术语,需要一个复杂的学习过程,而消费者有时是缺乏这种耐心的,增加了消费者对品牌进行认知的难度,概念的始作俑者无意中进入了“消费者是专家”的陷阱;二是概念故弄玄虚,对概念进行了放大化,一个概念的提出,似乎就给了消费者以一揽子的解决方案,能以不变应万变,当消费者发现其中的奥秘后,也无可奈何或是懒得去理论;三是形成了概念传播上的“跟风运动”,如果对此类传播现象进行“排行榜”的评选,上榜者甚多,且不乏经典之作,若“喝χχ宴酒,做天下文章”,即有“喝χχ宴酒,批改天下文章”出台,岂非绝妙好辞?

  最近,一些竞争激烈的行业提出了进行“诚信运动”的呼吁,引起了广泛的共识,有评论尖锐地指出:“一个企业,一个行业,如果老是想算计消费者,从而老是被消费者以狐疑的目光打量着,那它生存和发展的成本将以几何基数放大,企业将逐渐消亡。”虚假概念的炒作,导致了一些行业的“信用危机”,其后果是消费者持币待购,犹疑不定中听取“降价声、促销声、概念声”连成一片,举棋不定。

  假的就是假的,伪装一定剥去。品牌的价值在于既能给予消费者功能上的利益,又能给予情感上的利益,是消费者拥有品牌。概念战给消费者设立了一个迷局,也给始作俑者设立了一个迷局。不负责任的概念炒作,是对消费者和自身的双重不负责任,既伤人又自伤。君不见公园里的孔雀,开屏向游人炫示其长尾之美,孰料露出了屁眼——那就不美了。

 概念化,如果说,数字化,生存,我们

扩展阅读

企业设计:流程再造是数字化转型的手术刀作者:企业设计权威导师盛战企服公司董事王韵壹 数字化转型从流程再造开始的原因在于,流程是企业的核心骨架,直接影响效率、协作和数据质量。以下是关键原因及其逻辑:1.

  作者:王韵壹详情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什么难?作者:企业设计权威导师盛战企服公司董事王韵壹 中小企业转型困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复杂问题,其背后涉及内外部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关键原因是:一、 资源瓶颈资金短缺 多数中小企业

  作者:王韵壹详情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作者:企业设计权威导师盛战企服公司董事王韵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并非单纯引入技术工具,而是通过数字技术重构企业的价值创造逻辑,实现从战略到执行的全方位变革。其核心体现在以下四个维度

  作者:王韵壹详情


企业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作者:企业设计权威导师盛战企服公司董事王韵壹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通过引入数字技术和创新业务流程,实现企业运营模式、管理模式、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全面升级,从而提升效率、创

  作者:王韵壹详情


2024(第十三届)全国商业数字化技术与服务创新研讨会暨2024(第十一届)全国渠道服务转型巡回首站于3月1日在西安举行。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和经济商业模式的推动,数字化在零售行业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

  作者:杨建允详情


2023年双十一全网交易总额达11386亿元,其中,综合电商平台销售总额达9235亿元,天猫位居综合电商平台榜首,随后是京东和拼多多。 直播电商平台表现不俗,2023年双11,直播电商累积销售额

  作者:杨建允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