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中华老字号说故事

 作者:李光斗    341

丁鹤年的故事

——极具传奇色彩的养生大师,成为品牌的背书

创办人丁鹤年在当时人望极高。出自元朝望族,祖父是北京最有名的饮膳大师,丁鹤年从小耳濡目染,精通养生学。元末明初,烽火连天,丁鹤年立志“不为良相只做上医鸿儒”,从此云游四方,一边治病救人,一边访遍海内名士,游学的经历让丁鹤年的养生术登峰造极。养生有道的丁鹤年耄耋之年依然鹤发童颜,一派仙风傲骨。

医界高明不足以传奇,丁鹤年还精通诗词歌赋,是名重一时的诗人,《元西域人华化考》中评价:“萨都剌之后,回回诗人首推丁鹤年。”著有《丁鹤年集》。

更为人所传赞的是丁鹤年的大孝品德。73岁高龄的丁鹤年把鹤年堂交给自己的儿子打理,只身回乡为母亲守灵17年,直到去世。《四库全书》收录的《丁孝子传》和《丁孝子诗》就是丁鹤年的故事,其中赞叹道“丁鹤年精诚之心上达九天,丁鹤年精诚之心下达九泉。”

 

严嵩与鹤年堂的故事

——与争议性人物的纠葛,提高品牌知名度

严嵩在成为奸臣之前,以文章书法闻名于世,来京时恰巧住在鹤年堂边上,这时的鹤年堂当家人是曹蒲飒,也是个书法爱好者,当严嵩偶染小恙,来鹤年堂看病时,两个人一见之下,谈文论画,相谈甚欢,曹蒲飒邀他留下墨宝,严嵩挥毫写下“鹤年堂”三个字,牌匾一挂上去,立马吸引了无数人围观,纷纷感叹个牌匾的气势是京城独一无二的。之后权欲膨胀的严嵩坐上高位,因过于心计,劳累体虚,来到鹤年堂讨教药方,当时鹤年堂的幼主曹永利给他配制了一种“长生不老酒”,喝完之后,白发竟然逐渐变成了黑发,面色红润,这就是之后嘉庆皇帝御封的“鹤年寿酒”。

 

戚继光与鹤年堂的故事

——与民族英雄并肩,提高品牌美誉度

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为保护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率戚家军奋力抗战,九战九胜,打下著名的台州大捷。但戚继光回到北京后,最先去拜会的地方竟是鹤年堂。

原来在这场冷兵器肉搏的战役中,大量戚家军受了刀枪之伤,更严重的是南方沿海的气候湿热,戚家军辗转各地,时时受到瘟疫的威胁。鹤年堂在北京与全国人民呐喊助威的同时,率先为戚家军送去了精制的“白鹤保命丹”等急救药、刀伤药以及“辟瘟药”,这不仅挽救了许多将士的生命,还为戚家军保驾护航,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了表示感谢,戚继光特地登门拜访,写下“调元气”“养太和”的匾额送给鹤年堂。如今我们在鹤年堂正堂之上看到的“拮披赤箭青芝品,制式灵枢玉版篇”也是戚继光之作。

郑和与鹤年堂下西洋的故事

——国礼身份,延续品牌传奇

在鹤年堂的门口,几百年不变地立着一口大缸,他们把精心调制的养生饮料甘露饮倒在里面,谁来了都能喝,当家掌柜说:这是喝的鹤年堂的字号,扬的是鹤年堂的名声。由于药用效果非常好,养生茶、甘露饮等口碑立刻传扬开来。名气穿到永乐皇帝那里,朱棣下令大量配制,由郑和在下西洋时作为国礼馈赠给所到国家的皇帝及其他上层人物。

谭嗣同与鹤年堂的故事

——大仁大义的品牌领袖,与时代人物一起被人传颂

鹤年堂传至王氏家族正值中国的动荡时期,王保新又是一位和丁鹤年一样,医术、文采俱佳的掌门人,不同的是他对政治非常关心,面对混乱的时局,时常思考国家的出路。一日,变法先驱谭嗣同来到鹤年堂看病,由于二人的共同追求,交谈了几次后,二人成为至交好友,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变法失败,六君子被押往菜市口斩首,王保新为尽兄弟之情和民族之义,拿了当时有名的麻醉剂希望能减轻他们的痛苦,谭嗣同虽没有接受,选择慷慨赴死,但仍很感激王保新对他的情义。谭嗣同死后,王保新料理了他的后事,特别请了师傅将砍下的头颅缝合归位,然后才运回湖南浏阳老家。

除了这些故事,还有八国联军侵华时鹤年堂药工保护牌匾的故事,还有企业领袖刘一峰反抗伪政权的故事……这些小故事一点一滴地润泽这个企业,最终使之成了一部伟大的品牌史书。

从同仁堂到鹤年堂,中华老字号的每一个故事都带着强烈的民族文化色彩和价值认同,从令人尊敬的传统美德故事,到振奋人心的民族保卫故事。而所有的这些就是老字号品牌最主要的宣传方式:一个一个的小故事或者被诉诸笔端,散见于品牌家史,或者将故事中的小元素放在店里,或者什么也没留下,仅仅是在人们之间口口相传。日积月累的品牌精神资产,以及严谨的产品制作流程,中华老字号由此获得了顽强的生命力。

 节选自《故事营销》

李光斗
 老字号 字号 中华 故事

扩展阅读

一、关于工作与生活   我有个有趣的观察,外企公司多的是25-35岁的白领,40岁以上的员工很少,二三十岁的外企员工是意气风发的,但外企公司40岁附近的经理人是很尴尬的。我见过的40岁附近的外企经理人

  作者:孙振耀详情


老王到公司工作两年多了,比他后进公司的同事陆续都得到了升职的机会,他却原地踏步,心里很不是味。在想别人运气都这么好,也许关系比较硬吧又或许是老板看自己不顺眼,有一天,老王冒着被解聘的风险,找到老板理论

  作者:详情


寓言故事:一个农家挤奶姑娘头顶着一桶牛奶,从田野里走回农庄。她忽然想入非非:amp;这桶牛奶卖得的钱,至少可以买回三百个鸡蛋。除去意外损失,这些鸡蛋可以孵得二百五十只小鸡。到鸡价涨得最高时,便可以拿这

  作者:李文武详情


系列专题:三鹿奶粉事件奶粉检测出了三聚氰胺,液态奶也检测出了三聚氰胺。今天,我们算是知道了,我们不再会有勇气去喝任何一款牛奶了。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这样。这是谁的过错呢?我们从灵魂深处似乎感觉了

  作者:李名梁详情


一个企业的老板经历了艰难的创业期后,必然要迈入成长期,否则永远不会长大。但是往往很多人就是败在这个坎上,突破不了自己,致使自己的企业永远原地踏步走,象个长不大的“侏儒”。那么,企业家如何长大?  这里

  作者:董栗序详情


 一个员工在岗位上兢兢业业,表现良好,深受领导喜爱,人缘也很好,终于有一天,被提升为“官”了,从自己做事到管人管事发生质的变化,而许多人往往适应不了,急得我们的新任主管头痛,叫苦不迭。  忽然有一天,

  作者:董栗序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