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控营销或将不灵

 作者:陈真诚    144


顺应大势放弃销控营销
无需讳言,现实房地产市场形势是,“限贷”、“限购”等调控政策,已经逼走了大量的投资投机性需求,自住性需求者往往继续观望乃至弃购,有效需求不足,市势持续低迷,成交量持续大幅下跌,在一些地区阶段性、结构性供大于求已成不争事实,有些地区的房价也真实性下降,房地产市场已步入了向下回调的调整周期。
今年以来,在“限贷”、“限购”等房地调控政策和金融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全国性市场,房地产成交量一直在持续大幅度下降。传统“金九银十”,今年一开局,其梦想就已破灭,已被凄冷的市场现实粉碎。刚刚结束的中秋小长假,房地产市场迎来的是比之前的冷清更为冷清,不少城市的成交量普遍出现了比之前更大的幅度下跌,更强化了房价回调、市场向下调整的趋势。
基于目前房地产调控形势、房地产市场整体氛围和整体市场大势来看,种种迹象显示,如不出意外,接下来一段时期,包括十月分在内,房地产市场或将继续低迷,成交或将继续清淡。在“金九”梦想已破灭之后,接下来的“银十”或也将泡汤。
总之,目前,持续已久的房地产调控已开始见效,投资投机者基本已离场,自住需求者纷纷观望,楼盘销售普遍预冷,成交持续大降,房价下调市势已经形成,房地产预期已经异变,房地产市场已步入调整周期。
在调整周期的前期,房价高价位下的小幅降价,未必能刺激买方的需求,吸引买方出手购房,消费者或会选择继续观望乃至弃购。目前,市场已逐渐形成了房价将有比较大幅度下降的共识,尤其消费者已逐渐接受了房价将有比较大幅度下降的预期。因此,虽然部分楼盘已经开始了有限促销式的小幅降价,但不在多数消费者认可的范围内,离多数消费者的心理期望还相差很远,因此,多数消费者继续选择观望乃至弃购。这种情绪或还将蔓延,无疑将使目前冷清市场雪上加霜,开发商难以通过销售回笼资金,资金压力、销售压力持续加大。
而且,基于种种迹象来看,可以预期,短期内房地产调控难以松动,房地产调控将来还将继续加码,尤其在强化政策落实方面还将继续发力。8月25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报告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时强调说,要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责任,严格实施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的政策措施,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决心不动摇、方向不改变、力度不放松,不折不扣地将各项调控政策落到实处。在9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刊发了温家宝总理文章。文章强调,要按照年初的部署,全面抓好今年的各项工作,突出以下重点: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坚定不移地把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落到实处、确保见到实效等。这些意味着,接下来,中央政府不但将强化房地产调控,还将进一步采取措施,采取加息、回收市场流动性、紧缩贷款以及行政调控等手段来调控物价,打击通货膨胀,挤压资产价格泡沫。本文作者陈真诚认为,这些肯定会与房地产调控政策产生功能叠加效果,对房地产市场产生进一步影响,意味着短期内市场大势难以扭转。

应该说,接下来,随着调控继续深入推进,不少开发商还将进一步面临存货增加、供应增加、资金压力加大的考验,部分开发商面临可能被洗牌淘汰的威胁。为促进销售,更为了防止被洗牌,或为了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面临去库存压力和资金压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顺应市场大势,放弃销控营销,甚至采取降价或加大降价促销力度等务实策略,以促进销售。
 不灵 或将 将不 营销

扩展阅读

在位于北京CBD中心的一个由厂房改造的创意园区里,记者见到了刚刚搬来此处办公的凤凰网COO李亚。  在见到李亚之前,他微博上题为《保卫方舟子,捍卫韩寒》和《当求真遭遇为善:超越韩战》的博文给记者留下

  作者:李欣详情


传统企业转型数字化营销面临着哪些难题? 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是为了接触终端用户,了解用户的本质需求,进行精细化运营,从而发掘用户的更大价值。 但是,百分之90多的传统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

  作者:杨建允详情


不管是传统品牌方,还是电商品牌,都很依赖渠道商或者平台方,都无法直接触达用户。所以对用户不敏感,无法感知用户的真实需求,所做的市场营销活动,效果自然难以保证。 有人问,DTC和传统渠道的逻辑有什么区

  作者:杨建允详情


作为厂家的管理层,为了规范销售人员的工作行为,提升效率,助力销售,会编制一套营销规范管理制度出来,内容厚达上百页,所包括的内容也是方方面面。诸如厂家发展历史,行业状况,相关法规,厂家文化,品牌故事,产

  作者:潘文富详情


据贵州电视台旗下民生栏目《百姓关注》报道,端午假期,“村超”举办地贵州榕江县共接待游客35.89万人次,同比增长345.8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44亿元,同比增长404.55。据机构预估,受“村

  作者:杨建允详情


如今中国网民上网的主流行为已偏向移动化,用户的媒体消费形态也逐渐向移动端转移。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

  作者:李欣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