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控营销或将不灵

 作者:陈真诚    144


一些地方政府也出台了落实措施。如广东省,出台了6月1日起全面施行的新规明确,对取得预售许可证或办理现房销售备案的商品房项目,开发企业和销售代理机构要在10日内一次性公开全部房源,严格按照申报价格明码标价销售。广州房管局出台政策规定,各开发企业应如实填报《年度商品房项目预(销)售计划表》,每年1月31日前报备,否则将不予核发预售许可证。

这些政策,正直接击中销控营销的命门,让销控难以立足。本文作者陈真诚认为,可以预期,如果这些政策能够严格执行,房地产市场饥饿式营销难复存在,销控或难以再大行其道,销控营销或将不灵!


去库存压力和资金压力不断加大
尤其是,基于种种迹象和多种信号来看,金融调控还在强化,货币政策继续收紧。
央行多次表示,将切实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要继续加强流动性管理,把好流动性总闸门。继续运用利率等价格调控手段,调节资金需求和投资储蓄行为,管理通胀预期。这意味着,短时间内,金融紧缩政策难以松动。
央行决定,从6月20日起,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六次也是去年以来第十二次上调,上调之后,大中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1.5%的高位。12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银行上缴存款即冻结资金共约5万亿。

无疑,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商业银行的可贷额度将进一步紧缩,一些开发商的融资渠道会更窄,融资难度会有所提高。在货币政策趋紧,信贷额度越来越紧张的局面下,房地产开发商从商业银行贷款越来越困难。尤其一些中小开发商,更难获得银行贷款,只得转向信托及民间借贷渠道进行高成本融资。只是,银监会已加强了房地产信托业务的监管,而且不但信托及民间融资的资金成本日高,且资金方越来越担心房价大幅下跌而提高了融资门槛,一些中小开发商往往不具备相应抵押、担保条件,依然可望而不可及,未必能成功。
进一步,接着,央行继续强化金融调控。首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1年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这是年内第3次加息,也是自去年以来的第5次加息,加息后,一年期间存款利率为3.50%。

然后,为了结合表内外来控制银行的信贷规模和信贷扩张增速,央行8月27日下发通知,决定从9月开始将商业银行的部分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上缴范围。之前,所有的保证金都不用缴纳准备金。央行通知规定,工、农、中、建、交五大商业银行和邮储银行从9月5日起分三个月缴清,按照应缴额的20:40:40比例缴存,其他银行(全国性中小银行和地区性金融机构等)自9月15日起分六个月缴清,按照应缴额的15:15:15:15:20:20比例缴存。商业银行保证金存款主要包括,银行本票、信用卡、衍生金融产品交易、黄金交易、证券交易、承兑汇票、信用证和保函等,这次主要是将后三类对应的保证金存款纳入缴纳基数,这些也是银行避开信贷控制即表外业务的主要途径。按照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2011年7 月底,全国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单位项目下保证金存款余额为4.422万亿元,个人的保证金存款是0.019万亿元,合计应缴存的保证金存款为4.4 万亿。大型金融机构保证金规模约16000亿元,中小型金融机构保证金规模约28000亿元,因此说此举对中小银行影响比较大,大于对工、农、中、建、交和邮储银行的影响,届时中小银行流动性将更为趋紧。有业内人士据此测算,央行此举将在未来6个月冻结资金跃9000多亿,相当于3-4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全国性中小银行和地区性金融机构及其他需要缴纳的总规模分别是4679亿元和900亿元。继9月5日工、农、中、建、交及邮储6大行向央行上缴保证金存款后,其他金融机构9月15日起上缴保证金存款,其中全国性中小银行第一阶段将上缴约702亿元,其他金融机构需上缴135亿元。本文作者陈真诚认为,保证金缴存最直接的影响是银行体系内的流动性将进一步收紧,尤其中小型银行的流动性会变得更加紧张,房贷将进一步收紧。

另一方面,由于整个市场预期已经异变,投资投机者基本已离场,自住需求者纷纷观望乃至弃购,楼盘销售普遍预冷,成交持续大降,市场持续低迷,开发商难以通过销售回笼资金,普遍遭遇产品滞销、待销存货激增、积压严重的问题。
有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房地产业的存货金额为10571亿元。而早在今年第一季度,存货金额就高达11551亿元。一季度末,两市136家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存货和负债同比就已大幅增长。其中,整体存货金额高达9865.14亿元,与2010年同期的7041.46亿元相比,增长幅度超过了40%。总负债则达到了10458亿元,较去年同期的7403亿元,增长41.27%。7月末,11个重点城市的存货总量达66.9万套,环比上半年上涨6.5%,7月的去化率为61.5%,远低于去年平均94%的去化率。截至8月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住宅库存已达近11万套(其中可售住宅期房7万多套,未签约现房约4万套)、5万多套、约4万套和2万多套,库存面积分别约1400万平方米、900万平方米、500万平方米、200多万平方米,存货去化周期均已经超过1年以上。北京市上半年的存销比达14.8,是近三年来的新高。在多数二、三线城市,库存量也在逐步攀升,而且不断有新盘入市,且增量可观。

在企业方面,对已公布2011年半年报的上市公司统计发现,620家上市公司的存货金额已经达到了6506亿元,而2010年上半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存货金额为27996亿元。已披露半年报的20家房地产上市公司,房地产业的存货金额达到3177.64亿元,占今年上半年存货总金额6506亿元的近一半。已发布中期业绩报的65家上市房企,总存货从2010年中期的4361亿元上涨至2011年中期的6073亿元,增幅为39.26%。龙头房企中,今年上半年,招商地产的存货余额从去年同期的338.56亿元增加到了今年上半年的444.7亿元,增幅达31.35%;科存货余额从去年同期的1115.31亿元激增至今年上半年的1713.66亿元,同比增幅高达53.65%,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98亿元;金地的存货也达605亿元。相比龙头企业,中小房地产企业的库存压力更为严重。除万科与招商地产之外,18家上市房企的存货总额达1019.28亿元,较今年一季度的926.11亿元,增加了约10.1%,比去年同期的718.08亿元,增加了42%。其中,滨江集团的存货高达229.36亿元,较一季度增加了32.6%,与今年年初相比上升71.92%。大企业已经如此,中小企业的境况更是严峻。消化存货的时间,只能用漫长来形容。

事实上,在限购、限价、限贷等一系列调控政策压力和消费者普遍观望之下,市气低迷,销售持续下降,存货激增,资金压力增大,并不是少数个别企业所遭遇的问题,也不是部分地区所出现的现象,而是全国性房地产所遭遇的普遍性问题。
不但大多数房企存货激增,存货周转率下降,而且,央行已多次加息,商业银行纷纷上浮贷款利息,信托及民间融资成本持续走高,开发商财务成本大为增加,目前,企业去库存压力和资金压力不断加大。
在调控短时难以松动和房地产市场环境异变、大势下行及价格开始松动而未来预期继续下降之下,市场持续低迷,成交持续大幅下降,整体与日俱增的房企滞销库存压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压力、部分房企偿债压力、部分房企资金链压力,或将迫使更多的开发企业不得不改变心态,改变价格策略。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开发企业将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和去库存压力,也许不得不采取降价措施来促进销售。本文作者陈真诚认为,这种市势下,销控营销的意义或已不大。

 不灵 或将 将不 营销

扩展阅读

在位于北京CBD中心的一个由厂房改造的创意园区里,记者见到了刚刚搬来此处办公的凤凰网COO李亚。  在见到李亚之前,他微博上题为《保卫方舟子,捍卫韩寒》和《当求真遭遇为善:超越韩战》的博文给记者留下

  作者:李欣详情


传统企业转型数字化营销面临着哪些难题? 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是为了接触终端用户,了解用户的本质需求,进行精细化运营,从而发掘用户的更大价值。 但是,百分之90多的传统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

  作者:杨建允详情


不管是传统品牌方,还是电商品牌,都很依赖渠道商或者平台方,都无法直接触达用户。所以对用户不敏感,无法感知用户的真实需求,所做的市场营销活动,效果自然难以保证。 有人问,DTC和传统渠道的逻辑有什么区

  作者:杨建允详情


作为厂家的管理层,为了规范销售人员的工作行为,提升效率,助力销售,会编制一套营销规范管理制度出来,内容厚达上百页,所包括的内容也是方方面面。诸如厂家发展历史,行业状况,相关法规,厂家文化,品牌故事,产

  作者:潘文富详情


据贵州电视台旗下民生栏目《百姓关注》报道,端午假期,“村超”举办地贵州榕江县共接待游客35.89万人次,同比增长345.8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44亿元,同比增长404.55。据机构预估,受“村

  作者:杨建允详情


如今中国网民上网的主流行为已偏向移动化,用户的媒体消费形态也逐渐向移动端转移。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

  作者:李欣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