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化妆品营销十大趋势

 362

化妆品是时尚文化产业重要的一部分,经过20多年的迅猛发展,中国日化用品市场稳步增长,化妆品市场销售额平均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最高的年份达41%,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且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但是进口化妆品的销量已占中国化妆品总销量的60%左右,销售额更达90%。DM互动营销中心综合多年的化妆品营销经验,推出化妆品十大营销发展趋势,愿与业界人士共同推动中国化妆品产业的腾飞。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各大百货商店里制作昂贵又漂亮炫丽的化妆品柜台上的主人是一件件中国化妆品品牌,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趋势一、化妆品穿上华丽的品牌外衣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上升、消费观念的转变、对美和时尚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化妆品销售只靠单一的过硬的质量、廉价的价格已经不能独步于复杂的市场。市场要求在好质量和廉价格再加上一个有力的保护伞——品牌包装,让消费者的眼球无从逃脱。保洁旗下产品潘婷,斥巨资,在现有强势品牌的基础上,又在外包装图案和材质改进上下了不少功夫,为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因子,结合广告的推广使潘婷品牌在消费者脑海中加深。清华大学总裁班营销专家、知名讲师刘东明指出,化妆品品牌时代是化妆品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一定要进行品牌包装和品牌营销,比如结合化妆品本身的特质和时尚、醒目、活力、趣味的外包装设计、采用各式精美的新瓶型,才能打造出强势的化妆品品牌。这也将成为日后化妆品厂家决胜终端的手段之一。

趋势二、网上销售化妆品成为一种趋势

互联网人口大爆炸,2010年,我国网民规模突破4.5亿大关,中国B2C网上零售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元大关,网络购物用户年增长48.6%。网民的年龄阶层与化妆品的受众不谋而合,网络已经成为化妆品竞争的最新战场,从DHC、雅诗兰黛、倩碧、兰蔻、日化“老大”宝洁、玉兰油到众多无名小辈,纷纷争先恐后涌向网络销售这一肥肉。有的已成为化妆品界大亨,有的早已不在“人世”。清华大学总裁班营销专家、知名讲师刘东明建议,化妆品网络销售一定要慎重,不能盲目跟风,看重的应该不仅是销售额,而是利用网络这一创新的营销模式占领更大的市场。网店渠道作为一个新兴渠道是未来化妆品市场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但企业应建立适合自身的目标渠道策略,否则就会造成网络对主渠道的反噬,适得其反。

趋势三、娱乐营销,边娱乐边营销

2010年炎炎夏日,江苏、重庆、安徽、天津、辽宁5大卫视与“清扬”品牌联合打造36集电视剧《无懈可击之美女如云》。《无懈可击》采用极具创意的网络视频(网剧)营销模式,通过巧妙广告的植入与扣人心弦的职场故事,让潜在消费者在收看电视剧的同时获取品牌的相关信息,清扬品牌首次与用户发生情感化学反应,拉近了品牌商与用户距离,收获巨大营销回报。另一个成功的化妆品植入案例,优资莱植入电视剧《婚姻保卫战》,使优资莱企业和品牌的知名度和认知度领跑于行业的前端。清华大学总裁班营销专
 化妆品 化妆 趋势 十大 营销

扩展阅读

  10月23日消息 在第四届网络营销大会上,清华大学总裁班特聘网络营销专家刘东明认为网络营销不是单独宣传,而是趣味性的东西,渗透每个环节。刘东明总结了网络营销的三个层次:第一是积极围观,第二热情打酱

  作者:刘东明详情


本案例选自《中国网络营销年鉴》(案例卷,日化时尚类)。《中国网络营销年鉴》是中国网络营销第一部案例年鉴,由清华大学总裁班网络营销专家、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认证课程研发中心主任刘东明主编,中国电子商务

  作者:刘东明详情


解读旅游微博营销   2025.08.12

2010年,互联网上最流行一句话:当你的粉丝超过100,你就是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0000,你就是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全国性报纸;超过100

  作者:刘东明详情


“资生堂”取自于中文,在中国古代意为“赞美大地的美德,她哺育了新的生命,创造了新的价值。”这一名称正是资生堂公司形象的反映,是将东方的美学及意识与西方的技术及商业实践相结合的先锋。将先进技术与传统理念

  作者:刘东明详情


本案例选自《中国网络营销年鉴》(案例卷,日化时尚类)。《中国网络营销年鉴》是中国网络营销第一部案例年鉴,由清华大学总裁班网络营销专家、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认证课程研发中心主任刘东明主编,中国电子商务

  作者:刘东明详情


随着新浪、腾讯、搜狐、网易等各大门户网站纷纷开通微博服务并大力推广,微博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化媒体,并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全民微博的时代正快步向我们走来,微博的发展和影响推动了新的新闻

  作者:刘东明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