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品牌营销:与消费者共创价值

 作者:丁家永    637

有研究认为共创价值主要有三个基本思想。第一是接近、社区、圈子。在信息化时代,消费者与企业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变得更加接近。第二是关联、互动和分享。原来互不相关的东西人们很难轻易一起得到,而现在相关联的东西马上就能链接起来。如卓越网之所以超越当当网成为国内最大的购书网站,是因为它更好地运用了关联技术,比如消费者在卓越网上需要一本书,卓越网马上显示与这本书相关的书是哪几本,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哪些书,而且显示买过书的人对这本书的评论,使消费者购书时更加精确也更容易做出购买决策。比关联更重要的是互动,以前人们的互动只是面对面,而现在的互动,利用互联网、手机、短消息、QQ、微博,互动可以非常容易就做到,而互动的结果最重要、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分享。如果无法分享,人们就不会热情参与。消费者之所以热情参与企业的营销活动,关键在于“分享主义”。第三是体验和共鸣。在新的时代,价值不再仅仅关乎产品,还关乎体验,产品成为一种用来创造体验的人工制品。由于仅有分享还无法达到营销的最高境界,因此体验成为更重要的一个元素。所谓体验,是人们闭上眼睛也不会忘记的感受,它渗透到人们的感官和心灵中,让人们深刻记住。创造体验,企业才能超越传统的营销。为什么《阿凡达》能够创造票房奇迹,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体验的力量在驱动消费者。

与消费者共创价值就要强化品牌与消费者关系,企业应当在以消费者为中心,在使顾客满意到顾客忠诚的经营哲学指导下,将个性化营销与整合营销传播策略有机结合起来应用于实践。在品牌营销实践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品牌策略设计要尽量深入了解消费者心理变化,找到能让他们动心的地方,即认知他们生活和自我观念。如耐克“Just do it”的品牌活动为美国人带来了坚持体育运动,及时锻炼身体的动力。消费者受到的这些积极的信息,与耐克品牌紧密相关。更深层次意义上讲,是品牌理念帮助品牌与消费者产生共鸣,从竞争中脱颖而出,进而才能建立起一系列协调一致的品牌创建策略。

第二,品牌创建策略中要鼓励消费者积极介入,这样品牌关系才会加深。研究说明消费者与比其他相关信息相比,更看中他们与品牌的互动。如体验营销就是运用这一方式让消费者接近、参与来加强与品牌的联系。

第三,品牌创建策略需要针对消费者进行细分市场,以求消费者达到共鸣,如果市场细分策略混乱不清的,则品牌从一开始就会产生偏离,失去诉求点。发展与消费者的深度关系就要制定适合不同市场细分的定位内容。对此我们的经营者又能了解多少呢。

丁家永
 消费者 共创 消费 营销 价值 未来 品牌

扩展阅读

消费行为的背后   2024.06.27

按说,所有做销售工作的,都要学习这个消费者心理学,分析消费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毕竟,销售过程的核心,就是心理学。买也好,不买也好,觉得好,觉得贵,都是心理作用。在消费者常见的行为背后,都有对应的心理因

  作者:潘文富详情


在营销领域,数字一词被提及的频率越来越高。  对于未来的数字营销,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总裁、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刘胜义先生在刚刚落幕的Digital Asia Festival上,与《成功营销》分享了他

  作者:李欣详情


北京长城脚下,细雨霏霏的探戈坞,《成功营销》记者见到了作为土豆映像节的总冠名商,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销售分公司副总经理刘宗信,他向记者介绍了长安福特近年来为更加贴近消费者所做的努力。  看消费者在做

  作者:李欣详情


在位于北京CBD中心的一个由厂房改造的创意园区里,记者见到了刚刚搬来此处办公的凤凰网COO李亚。  在见到李亚之前,他微博上题为《保卫方舟子,捍卫韩寒》和《当求真遭遇为善:超越韩战》的博文给记者留下

  作者:李欣详情


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金字塔”的塔基,是支撑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数字化浪潮下,中小微企业要想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加速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然而,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仍

  作者:王京刚详情


近年来,随着国家数字化政策不断出台、新兴技术不断进步、企业内生需求持续释放,数字化转型逐步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乃至弯道超车的重要途径。 本文重点分析当下阻碍企业数字

  作者:王京刚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