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品牌的建设-后终端时代

 作者:未知    229

1、重视品牌的建设。(后终端时代,是个更强调销售人员的素质,更强调品牌力的时代,因为没有这些,你就永远会失去和终端讨价还价的筹码。)

2、绑住终端。比如在争得公司和经销商支持的情况下,推出荣誉零售店的政策,选择终端零售旺铺发展为荣誉店,通过系列支持,如:给予广告、店招、POP、授牌等宣传支持;给予累计销售积分奖励、促销活动配合、促销品支持等等,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锁定这批终端旺铺为该企业产品的专卖商,从而避免难苦的争夺战。

3、重视软终端关系建设。我们把终端分为硬终端和软终端。产品所依托的环境称为硬终端,即超市、商场、酒店等终端消费场所,而将终端的人称为软终端,包括服务员、营销员、促销员、消费者等。软终端对产品和品牌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产品实现消费的效率。正确的终端策略是利用一切手段让软终端对产品产生认同并接受,积极向消费者推广,消费者乐于接受,并积极向周围的人员传播。

4、加强产品的终端管理。产品铺货到位了,还只是意味着终端工作刚刚开始。加强产品的终端管理要重视三个方面,第一是增强品牌的终端展示力,需要做到抢占柜台最佳视觉点,提高展示效果,突出品牌影响力;第二要增强品牌终端吸引力,包括在超市、饭店入口悬挂品牌宣传横幅,在靠近酒柜的墙面,布置产品的招贴画等;第三是扩大品牌的终端亲合力,任何一个品牌只有通过人的口碑传播,才能真正达到传播的最大效果,可以应用促销小姐,有奖销售等形式。

5、加强企业与终端之间有效的制约体系。由于许多企业与终端之间没有有效的制约,双方合作的随意性非常大,在激烈的竞争中,双方关系也就变得非常脆弱。企业必须利用合法、有效的章程、合同、协议对终端进行约束,降低经营风险。

6、可以利用公司的整合营销实力和品牌连锁广大的小终端。我们可以根据中国的特色,充分利用遍及大街小巷的烟杂店最贴近消费大众、传播信息快捷、顾客购买便利的特点,将分散零星整的社会烟杂零售店联合起来,加强这些小终端的竞争力。

7、避实击虚的选择通路。我们要以产品的个性寻求卖点,让产品自己卖自己;同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寻求建立自己专有或共享的销售渠道,如集团消费、权力消费、个性化消费等;把终端销售作为整体营销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该做终端就做终端,终端任务完成就放弃终端,对终端销售采取不依赖不放弃的策略;在其他厂家都去挤热门终端时,我们选择大家不注意的终端,以较小的代价启动终端;引导比厂家更善于做终端的商家开展终端销售。

8、为终端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服务的竞争是终端的重要竞争内容之一,在产品趋于同质化的前提下,服务竞争威力更大,企业要不断加强服务营销,在为终端提供优质、优惠的产品同时,为终端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好的服务,将会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终端客户关系就会更加稳固。 

  
  谁做终端,就找谁做经销商;谁有优势做终端,就让谁去做;我们不追求亲自做终端,只追求产品在终端的竞争力,我们就可以远离终端,只要能有效控制终端!这是后终端时代的生存法则,也是清醒企业的明智选择。
 终端 重视 时代 品牌 建设

扩展阅读

对于经销商来说,基于产品经销来赚差价,目前还是主要的盈利模式。这卖产品是通过终端售点来实现的,终端数量决定了经销商的销售业绩,而终端质量则是决定了经销商的利润。总而言之,终端售点,就是经销商吃饭的本钱

  作者:潘文富详情


当前,电视媒体走向媒介融合的脚步越来越快,而2013年的主题词将是“电视媒体的移动化融合”。微博已经公认为电视媒体打造全媒体阵营的重要阵地,而仅上线两年微信,却成为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移动通讯应用,将

  作者:李丹详情


系列专题:大数据营销 你知道“两个月就会消失的书”吗?  这是阿根廷一家出版商利用新型油墨出版的文集,一旦打开,文字接触到阳光和空气后2个月就会完全消失,这样就可以催促那些有“拖延症”的读者尽快阅读,

  作者:李欣详情


连锁型零售门店,刚开始都是固定价格机制,明码标价。不过,店员很快就会有反馈上来,说这消费者非得要还价,有的还得也不多,或是抹个零头而已,若是坚持一分钱都不让的话,往往导致生意做不成了,所以,店员希望公

  作者:潘文富详情


打江山的时候,皇上需要将军们带领大军扫平敌寇,屡创奇功。待无战事,将军们手上的兵权,则又是让皇上头疼的事,眼瞅着士兵们只听将军的,皇上还得出钱财粮草供着,想搞个调动也很难,动不动人家就来一句:“将在外

  作者:潘文富详情


传统企业转型数字化营销面临着哪些难题? 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是为了接触终端用户,了解用户的本质需求,进行精细化运营,从而发掘用户的更大价值。 但是,百分之90多的传统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

  作者:杨建允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