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面试求职者有何手段?各种形式作用各不同

 344

面试是企业寻找合适员工的最重要手段之一,HR钟情的面试形式主要有哪些呢?赫敦(上海)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近日邀请众多知名欧美企业的HR总监们谈了他们的观点,归纳出面试形式“一箩筐”。

  为了综合考察应聘者的素质,近年来HR们研究出了不少模型,补充了原先单一的以面试官与应聘者对谈为主的面试形式。


  A.面试官与应聘者面谈

  这被认为是最有效的面试方式。应聘者的简历可以经过深思熟虑,充分参考之后总结出来,但是面试的主动权掌握在面试官手里,应聘者可以准备,但永远不可能全部准备。从应聘者的应答上可以看出其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等综合素质。

  B.心理测评

  心理学研究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职业领域,各种相应的心理测评工具被大量开发。HR们认为,从一定的角度来看,求职者在填写测评答卷时,会不自觉地揣测企业的意图,做出迎合企业的答案。因此,要保证测评工具的可信和有效,量表设计的科学性、关联度等是关键要素。

  C.情景模拟

  情景模拟指的是在招聘人员有意控制之下,模拟真实情景,考察和测试应聘人员处理事务与人际关系的能力,并最终给予评价的招聘与选拔方法。这被认为是有效度最高的心理测评方法,也最能反映出被测者的素质。

  D.培训观察情景模拟易受个人性格因素的影响,有的应聘者属于“慢热型”,或者对情景模拟完全不了解,都有可能影响他的发挥。还有一些岗位的人才,如技术型人才的职业能力也很难通过情景模拟反映出来。此时,HR们也会通过一个培训课程,短则一天,长则几个月,给予应聘者充分的时间,并观察他们在培训时反应出来的各种能力,进行评估后再决定人选。

  E.无领导的集体讨论

  无领导的集体讨论即多个面试官与一个应聘者面谈。在提问的设计上,HR总监会提炼这一岗位的最关键环节,并分配给不同的面试官进行提问,这些面试官来自企业的各个部门。在面试时会对关键问题设关卡,主要看面试者的反应、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职业素质。这一面试方式适用于面试那些需要表达、说服和沟通的岗位。

  相关链接

  各有千秋的面试经

  企业由于文化、性质、规模等方面的差异,面试时也是各有特色。

  美资企业:面试过程往往不会很漫长,符合它的需求即被录用,但是往往进去容易,出来也快。

  欧洲企业:层层设关,务必对应聘者进行各个层面考量,寻找出素质模型最匹配本企业的人才。有时候为了一个岗位的合适人选,可以经历长达半年的选拔过程。相对来说,欧洲企业的人才流动不像美资企业那么快。

  日本企业:人员流动性非常差,有的岗位甚至是终身制的,因此在面试中非常严格。

  由于企业的特点,身在其中的职场人士也渐渐被打造成型。比较明显的是日本、韩国等企业由于本身中规中矩,所以其培训出来的员工也往往非常严谨,稳定性很好,而这些特点也非常受各类企业的欢迎。
 各种形式 各不同 求职者 各不 有何 面试 求职 手段 形式 作用 各种 不同

扩展阅读

走出形式主义的误区   2023.03.28

前段到内地某市讲课,听起朋友说起一件“新闻”。说是某月某日被市政府定为“无车日”,市政府各部门领导都不准坐专车,而是乘公交车上班,以节省开支。本来是件好事,节省开支,提倡节约,时间不紧急能乘公交车的尽

  作者:董栗序详情


近二十年来, 中国房地产业虽有很大发展,但从区域角度分析,全国各地区房地产市场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这种区域差异性主要是由于各地区经济基础和发展水平不同,房地产业发展起步的时间不同,加之各地区城市化进程

  作者:张健详情


前言:所谓售后服务,就是在商品出售以后所提供的各种服务活动。从推销工作来看,售后服务本身同时也是一种促销手段。在追踪跟进阶段,推销人员要采取各种形式的配合步骤,通过售后服务来提高企业的信誉,扩大产品的

  作者:胡一夫详情


随着员工在职时间逐渐缩短,招聘工作也逐渐常态化,也就是常年都在保持招聘。不过,虽然加大了招聘力度,但招聘效果仍然不理想,应聘人员来的少,谈成的更少。问题背后一定有原因,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是现在求职者的

  作者:潘文富详情


营销需要故事,需要品牌,需要广告,需要消费者忠诚度,需要很多很多。如今,营销更需要技术的支撑。广告要精准,要有效果。于是,推荐引擎、搜索引擎优化、点击效果付费、消费者跟踪、客户行为分析等等基于数据

  作者:胡一夫详情


我们国家提出产业升级战略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那么我们怎样理解产业升级呢?对于产业升级,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从宏观国家战略层面理解,产业升级是指整个国家产业结构的改善,产业素质和效率的提高

  作者:康伟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