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在煎熬

 作者:经济观察报    158

几天前,张伟(化名)从温州拿回了200万元借款。“对方好像是个做鞋的,”他说,“这太正常了,现在还有哪个银行会贷给民营企业钱。”

  张伟是浙江绍兴一家纺织公司的老板,生产的服装大部分出口。公司100多名员工,比去年这时候已经缩减了一半多。张伟形容纺织企业的状况说,生不如死,死又不是时候。

  去年下半年开始的货币紧缩政策,使这家纺织企业感受到了阵阵寒意。与之相伴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更是让它雪上加霜。

  过去两个月里,在重庆、浙江、江苏和江西,全国工商联每天都能反复听到这样的故事。在一系列的调研过后,一幅紧缩下民营企业的生存全景图变得清晰。全国工商联研究室主任陈永杰说:“民营企业会熬过这段时间,不过过程一定会很痛苦。”

  成本:涨价属于违法

  4月的第一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谢经荣率队来到了重庆。陪同前往的陈永杰选择了他的老家綦江,在当地组织民营企业召开了一个座谈会,座谈会的主题是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的影响。

  在这次座谈会上,陈永杰碰上了他以前的同学张林(化名)。张林经营的公司承担着重庆某大学的后勤服务,这家公司原本有800人,现在剩下不到600人。张林原本打算新建一个分支机构,也因为资金等原因搁浅。张林说,如果算上计划新建的分支机构,就业人数大约减少了400人。

  张林裁员有两个原因。资金问题以外,就是劳动力成本上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原本用工就不规范的民营企业面临新的压力。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需要和员工签订正式的协议,需要承担员工的保险等多项费用。由于保险不可转移,在大部分民营企业,员工直接要求将保险算在工资里。

  新的费用明显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参加这场座谈会的除了张林,还有当地十余家民营企业的代表,这些企业分别从事农产品(爱股,行情,资讯)加工、纺织、化工和房地产。陈永杰经过调研发现,从春节初至今,民营企业雇用员工的花费每人至少提高了四五十元。年前那样的工资水平甚至已经不能留住员工。

  张伟的纺织公司是浙江民营企业的缩影。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张伟碰上了成本涨价而产品涨不了价的尴尬困局。他说,价格从棉花开始涨起,布料、用于印染的化工材料价格都在涨。再加上国家针对外贸连续出台税收调整政策,出口企业已经是负利了。

  “人民币累计升值已超过15%,连老外都变得精明了。”张伟苦笑着说,去年他加工的罩衫和外套一件能够挣两块钱,现在,每卖出一件就要赔两块钱。“老外像看准了中国似的,加一毛钱人家都不要。”

  绍兴,这个纺织大县遇到了出口难题。此时,当地政府号召企业及时转变思路,产品由外销转为内销。不过张伟说,这也需要企业付出成本。“外贸的衣服做内销,有些需要修改,还要雇用员工,这都需要钱。一里一外,资金就是问题”。

  无奈之下,通过朋友介绍,张伟赶赴温州,从那里带回200万元,以解燃眉之急。不过麻烦还没有结束,“但即便转为内销,没有自己的渠道也只有死路一条”。

  而且,做内销的公司也不见得可以消化成本上涨压力。全国工商联调研时发现,在江苏和江西,一些从事农产品加工、工业制造和冶金的民营企业为原材料涨价叫苦不迭,但是为了抑制通胀压力,政府出台了价格干预政策,一些成本的上涨很难传递出去。江西南昌一家农产品加工公司的老板反映说,当下,降低成本、开源节流是公司的首要经营任务,因为未经许可涨价在当地属于违法。

  资金:温州就是银行

  在为资金所困的张伟把目光转向温州的时候,保育钧也赶到了温州。这位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不是第一次来到温州,不过这一次,温州却让他感到忧心忡忡。

  “地下融资的风潮如火如荼。”保育钧这样形容他的见闻。3月底到4月初,他花了两周时间在绍兴、温州以及周边地区调研。

  张伟不肯透露他那200万元贷款的利息。不过根据全国工商联的调研,温州地区的地下融资已经开始以月息5%计算。算下来一年的利息近 60%。利息是高,但是至少暂时能够保住企业。很多企业对地下融资趋之若鹜,因为在当地,“已经很多年没有听到有企业能够从银行拿到钱了。”张伟说,在浙江,温州就是银行。

  在北京的金融监管部门看来,地下融资是非法行为。不过在当地,政府部门对地下融资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保育钧在调研期间,与浙江某市领导交流,该领导说,这是没办法的办法,企业要生存,居民要就业。

  全国工商联研究室主任陈永杰根据调研情况推测说,单从温州地区贷出的民间资本可能有超过200亿的规模。全国去年的地下融资可能已经将近8000亿元。

  全国550万家民营企业,能够从包括信用社在内的金融机构贷到钱的不到100万家,“这里面三资企业和集体企业占了多数。”陈永杰说。不过,另一组数据是,550万家民营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比例将近70%,在GDP中的比重为65%。

  陈永杰说,“资金紧张是几乎所有企业都在反映的问题,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各地都是如此。”民营企业贷款难一直都是一大难题,但是随着银根的缩紧,民营企业想要贷款已是难比登天。重庆一家房地产企业的负责人说,以前地方商业银行看在企业实力的分上还能够贷点钱,但是现在国家对房地产调控越来越严厉,企业不仅拿不到一分钱,银行反而开始催着还款了。

  相关数据显示,过去三年间,虽然全国信贷总量在增加,但是民营企业得到的贷款占比却一直在缩小。2005年民营企业在全国短期贷款中的比例大约为11%,2006年下降到9%。2007年的数据尚未公布,陈永杰预测说,比例还会继续下降。

  从浙江、江苏等地调研回京的保育钧把民营企业的主要问题归纳为四点:土地被控制,企业无法发展;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成本压力空前加剧;外贸税收调整、人民币升值,出口企业利润大幅下降;信贷收缩,资金紧张。

  在浙江,由于政府控制投资,严把土地源头,一个县一年只有1000亩左右的用地指标,当地的政府官员笑称,这点指标连修条路都不一定够。就是这仅有的一点土地指标,经过招拍挂程序,也已经达到几十万一亩。保育钧说:“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征用土地新建项目几乎不可能。”

  紧缩:难以逃脱的怪圈

  4月16日,全国工商联研究室办公室,一路奔波刚刚回到北京的陈永杰一脸疲惫。60天的调研让他感到,民营企业的煎熬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规律,只要国家政策一紧缩,一批民营企业就要倒下。

  历次调控均是如此,这次民企受创更重。陈永杰拿出一组最新的数据说,今年一季度全国税收增长33.8%,而私营企业的税收增长了 33%,低于全国整体0.8个百分点。与去年全年的平均水平相比,私营企业税收今年一季度大约减少了60亿元。这是自2000年以来,私营企业税收增幅第一次低于全国水平。

  过去几年间,私营企业的税收增幅一般都高于全国整体税收增幅5到6个百分点。陈永杰说,税收的变化表明,民营经济确实在这一轮紧缩的政策背景下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对于民营企业眼下这场痛苦的遭遇,全国工商联有些无奈。在调研的过程中,众多民营企业希望国家宏观调控部门能够在政策上给予更多考虑。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说,事实上,无论是投资、信贷,还是一些重要的基础工业原材料,大都集中在大的国有企业手中。调控政策上的一刀切,让众多民营企业成了牺牲品。

  保育钧认为,调控是应该的,但是政策应该更有针对性,区别对待。对于经济过热采取紧缩政策,应该找准热在哪里。现在是一个政策下去,好的坏的都受影响。“经济过热的责任不全在民营经济,但是接受惩罚时,民营经济却总是首当其冲。”

  全国工商联的调研没有具体统计民营企业的数量变化,但是调研表明,在目前宏观形势和紧缩政策的双重作用下,一部分民营企业已经支撑不住,甚至关闭倒下。

  据了解,全国工商联将通过相关途径向中央和政府部门反映民营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一些民营企业较为集中的地区,地方工商联已经同当地部门取得了良好的沟通。在北京,全国工商联将会通过每季度召开的中央经济形势分析会,向国务院有关领导直接反映情况。

  陈永杰说,照目前的形势看,未来一段时间,民营企业都会有不小的压力。但是这么多年过来了,中国的民营企业已经学会了在夹缝中生存。“民营企业会熬过这一段时间,不过过程一定会很痛苦”。
 民企 煎熬

扩展阅读

 在观念上的区别和财产地位上的区分一时难于改变的情况下,民企希望在交易中求得平等。而交易无非就是要求两个方面:合法性与公平性,确立交易的公平则需要通过完善市场机制来完成。  国资委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

  作者:王颖详情


民企成长还得练内功   2022.10.29

一包小小的方便面近来总是被人关注。首先是2007年下半年刚开始,方便面价格上涨引发了抢购热潮。年关将至,方便面业界的明星企业中旺集团遭遇的一场危机又一次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中旺集团是一家快速成长的民营企

  作者:周伟详情


民营企业就像黄山松,在坚硬的岩缝中傲然生长,具备了极强的生存意志,只要给点阳光,就会灿烂无比。在度过艰难的生存期之后,有一些民企佼佼者的规模陡然变大,在兴奋激动之余,开始要面对之前从来没有考虑过的新问

  作者:叶敦明详情


民营企业的成长轨迹,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收放节奏的直接反应,从当初的拾遗补缺市场起家,在无人竞争的“小”领域做起了大生意,而后逐步担当了服装、玩具、小电子产品的出口重任,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

  作者:叶敦明详情


民营企业家快成了无孔不钻的投资家代名词了。2010年温州百强企业中,竟然有50多家企业进军房地产业,短期投入,快进快出,博取暴利是唯一目的。而像雅戈尔这样主业突出的优秀民企,也不甘寂寞地涉足房地产业,

  作者:叶敦明详情


二次创业说了很多年了,国企拼死抓住了上市的机会,落魄的空架子顿时成为了股市风向标,而民企则只能在创业板和主板的边缘处寻得一席之地,贵贱之分不言而喻。不仅如此,在民企二次创业的重要关口,政府还起到了不好

  作者:叶敦明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