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国美未来走势预测

 作者:黄君发    87



迈入2004年的家电业中,最耀眼的“明星”莫过于格力电器了。在3月,一场格力国美之争让业内风波四起,让业内人士纷纷担忧起格力的未来,在随后的4月份,格力最高管理层又频频高调出席南京、广州等地的格力品牌专卖店的剪彩仪式,让业内更是遐想不断。在空调业一向“另类”格力到底该何去何从?其与国美的未来关系会怎样?所有这些,都禁不住让笔者想对格力与国美的未来走势做个预测。


·格力与国美冲突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固有的“股份制区域经销”模式不能适应连锁卖场的需要


在格力与国美冲突爆发并不断升级之后,业内分析人士对格力国美冲突的原因进行了各个不同层次的分析,比如,格力不满国美对其进行的价格盘剥,比如格力要掌握价值链话语权,等等。对于这些观点,笔者不置可否。不过,笔者认为,格力国美之争能够不断升级并且双方都没有让步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格力固有的“股份制区域经销”模式不能适应国美们超级连锁大卖场的需要。


至今为止,格力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连续好几年稳坐空调业第一把交椅,除了它的专业化经营化,靠的就是其独有的“股份制区域经销”模式,也就是又格力电器和各地的大户联合出资成立新的销售公司,对格力空调专营。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把区域内大的经销商捆在了自己的船上,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的渠道资源强化对格力空调的销售。实际上,所谓的“股份制区域经销商”就是格力参有一定股份的设在各地的一级经销商,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大户”。可以说,各地的经销商大户就是格力渠道的命脉,缺少大户的支持,至少到现在为止,对格力的影响将是毁灭性的。因此,对格力来说,在渠道上,在流通领域,支持那些股份制大户,就显的极其重要了。


按照格力的模式,国美等大型连锁卖场要销售格力产品,就必须先到格力驻各地的大户,向他们进货,要政策,同时,还必须遵守各级经销价格体系。事实上,在这之前,国美也是按照这一模式进行的。但是,国美作为家电业最大的流通企业,作为新兴家电连锁业的代表,是不可能长期坚持格力模式的,它更需要的是避开各地的大户,从直接厂家进货,通过超大型定单,直接向厂家要更加低廉的价格、更优惠的政策。这个对国美而言,本是无可厚非,但是对格力来说,由于国美的巨大的销售力和影响力,如果接受国美模式,那么对格力现有的经销商体系来说,就是个毁灭性的打击。国美的定单肯定要大过格力的任何一个一级经销商,这样的话,国美所索取的进货价格肯定也是要低于任何一个一级经销商的,这样,经过号称“价格屠夫”著称的国美在“薄利多销”模式下价格一冲击,格力在各地的大户们的肯定是怨声载道,积极性严重受挫,格力在各地辛苦建立起来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股份制区域经销”模式甚至有可能顷刻间崩溃。这个在格力看来,还是有教训可寻的,2002年5月,当时号称是全国彩电业黑马的乐华,就是在一场激进的渠道改革动荡中瞬间消失的。所以,对于国美这个“害群之马”,格力就现在而言,肯定是必须清除的,虽然,从内心上讲,格力也极不情愿,毕竟,国美就按照现在这个模式,其销售额也在格力的销量中占到很大一个比重。


·格力现在要做的就是逐步调整其经销模式,以期能适应大连锁、大流通的趋势


格力在与国美之后,便在第一时间内与苏宁、大中等其余两家大型家电连锁企业签订了销售协议,并且大中曾传言要将格力的销量达到其店面销量的三甲之内。格力虽然想籍此证明自己并不是现代大流通趋势的反对者,只是国美的反对者而已,但是,无论是其与苏宁,还是与大中的合作,都是基于其“股份制区域经销”模式之上的,都是由苏宁、大中向各地所在的格力大户进货的。这两家也只是出于格力空调的巨大品牌影响力和与国美竞争的需要才向格力暂时妥协的,都只是权宜之计,远没有达到战略合作的高度。


格力的“股份制区域经销”模式建立在1997年,那个时候的行业竞争远不如现在激烈,行业利润极其丰厚,各个空调生产厂商要做的就是完善自己的渠道体系,使自己的产品能够有效流通,谁拥有了渠道,谁就拥有了用户,也就拥有了利润。除了格力的经销商体系外,海尔的专卖店体系也是在那个时候建立起来的。但是空调业发展到今天,竞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地步,行业利润已经摊的非常薄,这个时候,谁也拿不出足够的利润来分享给各层各级的经销商们,于是,尽力推行渠道扁平化,在一线市场上,绕过与国美、苏宁、大中等大型专业家电连锁流通商们进行全面的战略合作,也就成为了各个家电制造企业的一个非常合算的也是非常具有战略意义上的选择。比如海尔,虽然其自己在一二、三线都拥有非常完善的渠道体系,但其在今年还是宣布与国美、苏宁等进行全方面的战略合作,甚至于海尔还做出了几近垄断性的连锁渠道的硬性任务:80/80原则。大客户占海尔销量的80%,而在家电连锁等大客户中的市场占有率要达到80%。


对于家电制造企业,特别是象格力这样的一线品牌来说,进入大连锁超市,与国美、苏宁等大型家电流通企业进行全面的战略合作,将是不可避免的,其现在所要做的就是逐步的调整其原有的“股份制区域经销”模式,平稳的推行渠道的扁平化改革的同时,加强对渠道的可控性。之后,就应该是与国美和解,真正意义上的与国美、苏宁们进行战略合作了。


·正在进行的格力渠道改革的方向就是与大连锁、大流通趋势对接


事实上,对于格力现有的所谓“股份制区域经销”模式的弊端,格力是不可能不知道的;对于国美、苏宁等超级大卖场里面的巨大的销售量,对格力也不可能没有诱惑力。为此,格力从2003年11月起,就展开了对旧有的格力模式的改革瘦身,对各地的股份制销售公司增资控股的,使其直接成为格力驻当地的分公司,同时,消除大户,直接与二三级市场的经销商合作。笔者以为这个改革有三个好处:


一是可以增强各地经销商网络的稳定性,由格力直接控股,减少以前大户时代带来的不确定性;


二是通过渠道的扁平化瘦身运动,可以加强格力对二、三线市场的控制,带动二、三线市场上格力空调的品牌影响力和销售量的增长;


第三点,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把原来在中心城市的大户直接改造成分公司的形式后,就为格力空调在中心城市直接进入国美、苏宁等超级大卖场提供了条件,这样既不损害到格力原有经销商的利益,又不至于因为到时候格力挺进大卖场而扰乱价格体系。


因此,我认为,格力的渠道改革的方面还是为了顺应大连锁、大流通的方向的。格力最近在大肆建立专卖店也是从一个方面证明了这一改革的方面性,我们看到,现在格力建立专卖店的地方是在广州、深圳、南京等都格力经过了渠道扁平化改革了的地方,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格力在这些地方的渠道中已经处于主动地位,拥有了对其原有的经销商渠道的主动权。


既然格力的渠道扁平化改革的方面是为了适应大连锁、大流通的趋势,那为什么还会有格力国美的冲突升级呢?


我想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虽然格力在某些地方掌握了渠道的主动权,但是在全国范围内,其渠道改革还没有完成,在相当一部分地区,渠道的主动权还不在格力手中,而是在当地的一些大户手里头。在这个节骨眼上,格力只能坚持其原来的政策,否则,一旦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各地大户的普遍恐慌,对格力而言,后果恐怕是灾难性的。


因此,我个人觉得,现在的所谓格力国美之争,只是一个暂时性的,格力撤出国美也仅仅是个战略考虑而已。等到格力的渠道扁平化改革真正完成的时候,我想也就是格力与国美、苏宁等超级大卖场战略合作的时候,也就是格力与大连锁、大流通趋势真正对接的时候了。


我相信,这一天不会很远的!

 格力,国美,未来,走势,预测

扩展阅读

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金字塔”的塔基,是支撑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数字化浪潮下,中小微企业要想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加速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然而,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仍

  作者:王京刚详情


近年来,随着国家数字化政策不断出台、新兴技术不断进步、企业内生需求持续释放,数字化转型逐步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乃至弯道超车的重要途径。 本文重点分析当下阻碍企业数字

  作者:王京刚详情


什么是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我们认为,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在数据+算法定义的世界中,以数据的自动流动化解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构建企业新型竞争优势。当前,全球信息通信技术正进入技术架构大迁

  作者:王京刚详情


 回顾我国高校扩招的历程,源于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件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此后高等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短短的五六年中,

  作者:姜燕芬详情


——强化服务文化自觉 打造文化型服务型幸福型企业课程背景:我们已经走进“人人都是服务员、行行都是服务业、环环都是服务链、个个都是文化者、处处均显文化味”的服务经济时代!我们已经走进“以服务定生存、以文

  作者:陈步峰详情


大直销的未来   2023.03.20

直销是一种舶来品,在中国演绎发展了17个年头,至今已经本土化和中国化了,但直销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没变,它的生生不息的命脉注定了它必将引领全球,因为它这种模式为企业节约了很大的成本,它的亲情化服务更为广大

  作者:陈亮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