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龙危机:资本与实业的较量

 作者:韦华伟    85

  又一个资本高手的崩塌。

  健力宝总裁张海刚刚被捕,媒体一篇讨伐声中,又一位资本市场的传奇人物——科龙电器的董事长顾雏军被立案侦察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中国证监会已将顾雏军等人涉嫌经济犯罪的有关资料移交公安机关,经公安机关审查立案。日前,佛山市公安局已对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顾雏军、董事兼副总裁严友松、财务督察姜宝军、财务副总监晏果如、财务资源部副部长刘科以及深圳格林柯尔有限公司负责人张细汉等涉案人立案侦查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顾雏军是国内A股市场和香港股市上赫赫有名的资本运作“高手”,其2001年通过香港上市公司格林柯尔进入广东科龙电器公司,进而相继控制了国内4家上市公司,在市场上号称“格林柯尔系”。顾雏军在1989年以“顾氏热力循环理论”新技术闻名于业界,其后参与创办了多家企业,包括“华(明下加空)集团公司”、“绿冷集团”、“格林柯尔集团”。其中赫赫有名的格林柯尔集团是其在相关成立的股份公司,在1997年时便被冠以“欧美生产和销售无氟里昂新型制冷剂大型跨国集团公司”的称号,此后顾雏军的系列收购整合活动都是基于该公司,在国内名声大噪,却一直饱受争议,一方面被视为是“整合与拯救国有资产”的资本家与实业家,挽救濒临倒闭边缘国有企业,另一方面又被认为是“国有资产流失”的阴谋家与投机家。数年间,顾雏军动用据称有40余亿元的资金,相继参与和收购了吉诺尔、美菱电器、亚星客车、襄阳轴承等公司,涉及众多国有企业,掌控麾下制冷剂、冰箱和客车三大产业。媒体称之为“格林柯尔系”,在国内资本市场名声大振。

  顾雏军使用财务手段,把一些经营困难但生产条件较好的国有企业的账面亏损做大,然后再低价收购这些企业。一旦收购完成,再利用类似的财务手法,制造“收购后赢利”的假象。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将顾雏军在资本市场上的举动归纳为“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借鸡生蛋”等七种手段,由此引发了中国经济学界的国企产权改革大讨论。一时间,顾雏军成为“峰头浪尖”人物。

  其实顾雏军的操作手法,并不高明,打着拯救经营不善国营企业的他以低价接手上市公司后,通过大幅提高费用、计提、摊销等会计手法,让公司一次性亏个够,或者称之为“洗个大澡”,公司把包袱都甩给了过去,这样第二年很容易扭亏为盈了。这样的操作手法,可以说稍有财务常识的人都清楚里面的问题,但为什么在顾雏军饱受非议的2004年,他与国研中心企业研究所联合发布名为《科龙20年发展经验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的调研报告却认为,科龙短短“半年内”就扭亏是经过“战略性整顿”,主要原因在于压缩成本和新产品开发。此报告出台后,顾雏军成了实业英雄,当时顾氏曾放言:“如果有一天我把汽车做得像冰箱空调一样好,你们是不是才相信我是个能人?”

  2005年,在一片质疑声中,顾雏军并没有保持低调,仍然频频在媒体和一些论坛上亮相,阐释自己的管理思想和经营方略,表面上看是若无其事,闲庭信步,实则是为了保持公众对科龙的信心,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形象,否则,媒体可能会象当年追杀德隆集团一样,穷追猛打,不依不饶,反而让公司步履维艰。但一切的努力,正应了中国那句老话“人怕出名猪怕壮”,处在国有资产流失的峰头浪尖上,顾雏军难逃一劫。

  我们由此想到了与顾非常相似的原健力宝总裁张海,也是资本运作高手,也是从资本走向实业,也是因为挪用资金而被捕。按照中国文化的传统,被打下去的人,再上来的可能基本没有了,因为犯的事不是越查越少,而是越查越多,窟窿越来越大。越来越的案例表明,资本高手如果过多地陷入到实业中,反而会成为他的“滑铁卢”,毕竟这两个行业存在显著差异。

  顾雏军终于在大家的高度关注中出事了,似乎并不意外,但留给我们的思索却很多。  

  一、国人的做大情结。

  中国人是喜欢“大”的,大的才好,才美。大中国、大都市、大发展、大跨越、大企业等等,这些词都深刻反应了中国人喜欢“大”的心理,“小”往往跟“弱”联系到一起。另外,在中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价值道路上,最高的追求就是“治国平天下”的英雄豪迈气节,这也与做大(大官、大事业、大成就)有关,所以中国的企业会诞生出很多政治家似的企业家和商人,比如牟其中,是典型代表,其政治家的豪迈完全脱离了企业的能力和实力,成了空想家;德隆的资本运作,也是在做大声中悲壮产生和陨落的;还有就是三九集团,一个做药品的企业,本来很多中小企业赚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搞多元化投资,表面看起来是为了公司发展,其内心深处还是做大的心理情结;中国现在不知道有多少城市都叫什么“大××”,可见做大心结不是局部现象。因为只有做大,才能显示自己的威风、派头、政绩,甚至是理想和追求。

  我们不能否认企业的多元化战略,诺基亚不也是由做纸浆的公司转型过来的吗?GE的多元化不也比较成功吗?关键是我们做大的前提是要先做强,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产品、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但我们的很多企业往往是一看到什么赚钱,马上上马,结果后来发现,自己的主业反而不行了。做大的前提必然是做强,中国现在有十几家世界五百强,但是细想一下,这些集团都是大型的国有企业,银行、石化、电信,其竞争力与国外企业均不在一个水平线上,这样的世界五百强对打造世界品牌又有多大用处?  

  二、走捷径,心态浮躁。

  中国人有“四两拨千斤”的说法,而且中国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往往是那些以少胜多、以弱击强的案例,这与西方人的思维不太一致,西方人相信实力,喜欢按部就班。这种思维导致中国企业喜欢走捷径,喜欢投机取巧,不注重研发的持续投入,而是寄希望于一两个天才员工的奇迹发明,要么就是拷贝别人的模式和技术。中国社会有个奇怪的现象,搞实业搞的好,但是觉得太辛苦,然后就争先恐后地涉入资本市场,似乎只有资本家才叫真正的成功,动辄上亿的资金呼来唤去才叫一个爽,这其实是一种非常浮躁的心态。美国安然是这么做的,但最后证明是失败的;靠实业起家的德隆兄弟,折戟资本市场;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总裁陈久霖,本来把公司搞的有声有色,但是却一头扎进期货交易的陷阱,越陷越深。做实业需要兢兢业业、脚踏实地,资本运作需要阳光和胆量,这两者对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我们可以看看三星的崛起,靠的就是对事业执着的追求,三星公司原来主要以中低端电子产品为主,后来公司决定转型,依靠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高额投入,并保持了持续的技术领先,成功实现了战略转型,成为高端、流行、时尚的国际品牌。在这方面,我们的企业比不上那些韩国和日本的企业。

  中国企业也意识到技术和品牌的重要性,但不要忘记,技术和品牌的打造非一日之功。很多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希望走出国门,参与世界竞争,成为世界品牌,包括TCL、联想、海尔等公司,一系列的国际并购,其核心主要是希望能打造自己的坚强核心——研发力量和企业品牌,但我们真的很担心,希望依靠并购而拥有世界一流研发力量和品牌的成功案例少之又少。

  是做大情结,还是心态浮躁?我们不能下简单的结论,只是希望他们走的更踏实一点,不要急于求成。

  三、治理机制与道德约束。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总裁陈久霖,为什么会给公司造成巨额亏损,关键是没有严格履行公司的风险控制制度,人治超越了法制,这样下去早晚会出大问题。

  顾雏军兼任数家公司的执行董事或者董事长,他挪用这么多公司资金,其他高管怎么会不知道?对顾雏军旗下公司资本运作的种种疑问,舆论界从2001年就质疑不断,比如当年顾雏军收购科龙的资金来源问题,为什么这些公开的声音在4年后才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和行动,舆论的力量通过什么机制才可以及时转变为政府监管的力量?公司的其他高管又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到底我们的商业道德跑到哪里去了?

  也许我们会羡慕美国的公司治理制度,是美国人更有道德吗,是他们更有信誉吗?不是,是他们完整的商业管理体系。你这个公司出了事,你有不良记录,那么别的公司没人敢要你,没人跟你做生意,没人买你的股票,而且你要承担严格的法律责任,你的信用会大大降低,其实说到底,这套体系是把公司利益与个人利益紧密结合起来的,犯错了就会被惩罚。但是反观我们的企业,粉饰会计报表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了,上市公司可以很容易地美化自己的会计报表,可以堂而皇之地圈钱融资,亏损了还可以搞重组、兼并,但这一切的一切,仿佛都缺少了法律的强有力监控;即使出了事,往往也是少数几个人的责任。为什么每年有那么多上市公司高管外逃?不是他做的隐蔽,别人没有发现,而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出了事跟自己没太大关系,所以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国家的资产跟自己没关系。

  社会的治理,说到底要靠法律;企业的治理,根本上还要靠制度。不管是法律还是制度,其核心都是奖惩,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

  最可怕的就是“法不责众”的心态,大家都这么想,那很多不合理也就成了合理,很多不合法也成了合法,那我们这个国家和我们的企业还有什么希望?试想一下发达国家,哪一个不是法律健全,法律不健全,道德约束就成了口号和骗人的幌子而已。

 

韦华伟
 科龙,危机,资本,实业,较量

扩展阅读

门户网站作为一个媒体,真的会没落吗?《纽约时报》、《纽约客》、《经济学人》这样优秀的媒体也会没落吗?百年以来,信息的传递介质一直在变,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真正专注于用心创造内容的媒体,

  作者:李欣详情


系列专题:三鹿奶粉事件奶粉检测出了三聚氰胺,液态奶也检测出了三聚氰胺。今天,我们算是知道了,我们不再会有勇气去喝任何一款牛奶了。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这样。这是谁的过错呢?我们从灵魂深处似乎感觉了

  作者:李名梁详情


有一次,去一个老同学家里叙旧,聊天时,老同学谈了几个事情很有意思,老师和学生也常常在“谈判quot;。  老同学说,一个女孩子不剪头发,搞一种很时尚的发型。班主任和她说也没用。副班主任去找她的时候,

  作者:高定基详情


系列专题:培训公司成长之惑 由美国次债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席卷世界上的每个国家,每个角落,当然中国不能排除在外,各行业、各领域都多多少少受到影响,当然培训业也不能幸免于难。培训产业作为一个服务业依托

  作者:董栗序详情


医院危机管理技巧   2023.02.21

前言:从2003年的“疫情”到引起社会热议的“天价医疗费”事件,凸现了医疗卫生领域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领域,也是容易引起媒体关注的领域,也可以说是危机频发的领域。以“天价医疗费”事件为代表的一系列发生

  作者:胡一夫详情


前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今天的中国乳业市场,正如这句话所形容的。一方面我们看到的是各大乳企业绩年年飘红,国内外各种获奖无数;另一方面这个行业被说成是“烂透了”:从“三聚氰胺

  作者:胡一夫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