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不唯盈亏论成败

 作者:刘步尘    149


  近年来,国际化成为中国企业界一道扎眼的风景,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全球竞争。应该说,这是中国企业成长壮大的表现。

  但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道路并不好走。以海尔为例,10年前海尔即已走出国门,时至今日也未能建立期待的国际市场地位和企业形象,其主体市场依然停留在国内。2004年,海尔实现营业收入1016亿元,国际市场的贡献是10亿美元,只有8%的贡献率。这样低的比例,不是一个真正国际化的公司应该有的。2004年,中国发生了几起大型跨国并购案,除了联想整合情况尚好之外,其他几宗案子基本上是乏善可陈。

  总体来看,中国企业除华为之外,能称得上国际化成功的还没有,甚至有些企业的形势令人担心。

  大多数走出去的企业,不仅未能实现社会期待的赢利,也未能实现企业自己期待的赢利。在人们看来,不能赢利就是失败。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表现固然令人担忧,但是,不能在短时间内赢利,是不是就意味着失败呢?

  答案是否定的。

  国际化成败需综合考量

  现在,一说到某企业国际化出现了亏损,大家马上就会在脑子里生出“失败”二字,这是一种狭隘的认识。

  在这方面,TCL可能是最为人们所诟病的。2004年中,TCL并购汤姆逊彩电业务,既而并购阿尔卡特手机业务。一年时间过去了,两块业务仍然处于亏损状态,焦急的人们开始放言:TCL国际化不成功!

  众多国际企业的发展经历表明,衡量一个企业国际化的成败,需要多个指标综合考量。不能说一个学生一门功课没考好,这个学生就不是好学生。

  上学要缴学费,国际化也不是下山摘桃子。从国内型企业转变为国际型企业,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一场蜕变,或化蝶,或死亡,总有两种可能。

  大量国际企业成功发展史表明,衡量一个企业国际化成败有五大关键指标:一,能否建立持续的赢利能力?二,能否建立全球范围内的品牌形象?三,能否建立稳固的国际市场地位?四,能否建立支持企业发展的研发体系?五,能否实施合理的成本管理?

  我认为,一个成功的国际化企业,必须同时具备上述五大条件;其中任何一项指标的优秀表现,都不能说明什么。以LG为例,进入中国已经12年,目前仍然处于亏损状态,我们不能因此说它进入中国是失败的。西门子在中国承受了7年的亏损之痛,而柯达则是进入中国10年才实现赢利。

  事实上,实现短期赢利并不难,难在长期赢利下去。因此,一时的赢利不值得欣喜,一时的亏损也不必颓丧。

  品牌形象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最持久动力,而这恰恰是绝大多数中国的短板。为什么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得萎靡不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品牌乏力。

  一个健康的市场,一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市场、合理增长的市场。暴涨和暴跌都是不正常的。2003年,长虹彩电大举进入美国市场,2004年初即兵败而退,我们能以2003年的表现说它是成功的吗?

  企业发展的后劲来自于技术支持,而技术能否支持与研发体系建设有直接关系。这一块更是所有中国企业的短板,这个短板不补上,中国企业不可能赢得真正的国际地位。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始终有一个很大的认识误区,那就是:成本越低越好。实际上,低成本观念带来的可能是产品品质不够高,企业难以吸纳优秀人才,不愿意在品牌建设上投入。因此,企业应该追求合理的成本。在这方面,中国企业应该向国际企业学习。


  国际化需要做好亏损的准备

  鉴于中国国情和国际市场现状,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难度更大一些。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文化是弱势文化,而发达国家的文化则处于强势地位。依据“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具有侵略性”说法,中国产品进入发达国家,比发达国家产品进入中国难得多。

  事实上,在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之前,国际品牌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市场占位;作为后来者,中国企业的机会大大减少,虎口夺食的难度则大大增加。

  加之中国企业实力有限,难以对海外市场形成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直接与国际大品牌进行面对面的较量并不现实。以国际企业三星电子为例,2004年纯赢利超过120亿美元,国内同类企业年赢利不超过10亿元人民币。巨大的实力差别,决定了中国企业在实施市场推广的时候,必须巧打而不是硬推。

  现实决定了中国企业国际化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长期的行为。因此,中国企业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不要奢望速战速决,那不现实。

  以盈亏衡量国际化成败贻害无穷

  整个社会对国际化认知的误区,已经影响到了我们部分企业家的决策行为。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企业家做出“保证XX个月赢利”的滑稽承诺。

  如果一个企业以短期赢利为考量国际化标准成功的标准,这个企业就会自然而然地缩减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降低员工薪酬,减少品牌形象建设投入。结果是什么呢?产品品质下降,渠道销售力不足,员工军心涣散,品牌形象难以确立。这些问题反过来作用于企业,就是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下降,从而陷于恶性循环境地。这样的事情目前正在某些企业身上发生,这是相当危险的。

  实际上,一个企业的健康发展,是技术、产品、品牌、人才、企业机制等诸多管理要素和市场要素协调作用的结果,是系统优势的体现。不能建立系统优势的企业,也许能红火一时,绝难红火于长久。中国手机产业的经历证明了这一结论。因此,给企业准备一个战略亏损期是必须的,天天忙于扭亏,或者说为扭亏而扭亏,可能导致企业管理误入歧途。我觉得一些国际企业进入中国之初,就做好亏损几年的准备,表现出这些企业的战略眼光。

  风物长宜放眼量。国际化是中国企业成长壮大的必由之路,是企业发展的战略行为,而非权宜之计。因此,妥善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成为每一个已经走出去或准备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的必修课。

 国际化,盈亏,成败,近年来,国际化

扩展阅读

  终端市场是各个商家的必争之地,也是商家产品的主战场,谁主沉浮给事取决与产品所个终端带来的利润和市场空间的发展趋势,据我个人对终端市场的了解和操作,发现终端产品零售价位的提高,决定了一个产品在本区域

  作者:冯涛详情


在继承与求变同时推进的过程中,中兴会面临怎样的风险与挑战? 不论在外界还是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很少用“充满变化”来形容这家一向以谨慎和稳健著称的企业。然而,在担任中兴通讯总裁一年之后,殷一民正是

  作者:刘涛详情


全球化要求企业不能只在本国整合资源,开拓本国市场,而要:◆ 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全球范围内寻找战略性发展机会◆ 全球范围内竞争◆ 符合全球的商业规则 (有钱能使钱推磨,关系第一不再适应)全球化的今天

  作者:王颖详情


――咨询行业发展与公司成长(七)全球化要求企业不能只在本国整合资源,开拓本国市场,而要:◆ 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全球范围内寻找战略性发展机会◆ 全球范围内竞争◆ 符合全球的商业规则 (有钱能使钱推磨

  作者:王颖详情


4月11日晚上,叶敦明在合肥ABB工作时老友,来上海参加TWI培训。他自从1993年开始,迄今的18年企业工作经历中,15年是在4家世界500强中度过,另外3年则是在一家大型民企中担当要职。我们两人的

  作者:叶敦明详情


1月17日至1月20日,中国共产党西安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陕西宾馆大礼堂举行。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在大会上作重要报告,他指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是今后五年西安发展最鲜明的特征、最主要的任务

  作者:王晖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