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的死期将至?

 作者:李方毅    79


  不久前,具有多年营销经验的麦肯那集团总裁瑞斯·麦肯那先生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电子杂志《Business2.0》上刊发文章,预言“营销将死,品牌将亡”,杂志封面堂而皇之地写着“品牌的死期”,令营销界瞠目结舌。麦肯那先生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营销的死亡”。营销不再是公司的具体职能部门,而成为整个机构的整合部件。CEO首当其冲成为首席营销者。客户关系处理从营销副总转向信息总监,更多向广告与公关靠拢。客户与分销商的管理将交由程序软件来完成,而程序本身逐步整合为一项企业战略而非营销战略。企业战略与营销战略之间的不同点正在消失。

  二是“品牌的暗淡”。创建品牌不再是重要的营销目的。出名不意味着赚钱和拥有客户,因为品牌与知晓相距很远,只有再建立了分销架构后才能建立知晓度。科技为客户创立了繁多的开发产品的选择,已超越品牌范围。“选择”是较品牌而言更高层次的偏爱。高于品牌而存在的还有价格,在美国,任何经济阶层都会关注价格,因为产品本身的差距越来越少。

  三是“接触取代品牌”。无限世界将以未来的流动人群市场为基础,而公司的职责就是将流动的过程透明化。19世纪60年代创立品牌概念之时,是一个很少选择的传播世界。如今我们进入网络接触模式,人们一时还无法从传播到接触的彻底的改变。在接触模式中,品牌就是向社区提供的网络化存在。基础设施决定了存在,而存在是商海成功的要素。福特、宝洁等品牌的早期营销,实际上是分销,他们努力建立分销网络正是维系品牌的根本。改变品牌的形象容易,改变基础设施的层次却很难。品牌不能绝对保证用户忠诚,除非承认这一点,否则无法建造和和保持市场份额。

  作为“品牌制胜论”的鼓吹者,我觉得麦肯那先生除了有故弄玄虚之嫌外,有些观点值得借鉴。品牌有没有生命周期?有。产品是品牌的基础,具有导入、成长、成熟、衰退的生命周期,品牌也相应会经历这样几个阶段,但由于品牌下的产品随着研发而不断更新换代使品牌得以延长成长、成熟的周期,在建设、维护得当的前提下,并由百年老店式的超级品牌为佐证,人们形成了“品牌无限”的概念。其实,品牌无限是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既然存在生命周期,就必然会经历从生到死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品牌是有死期的。

  虽然在宣称“营销的死亡”,麦肯那先生对分销、价格、基础设施的重视,其实是对营销“4P”中“渠道、价格”两个要素的功能进行了放大,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更强调了稳固细密的分销渠道的重要性。可口可乐每天售出10亿瓶,假如把分销商全部撤掉,无论它的广告有多大,也无法购买到一瓶可乐。因为我们无法接触到可乐。“接触”的作用的确越来越重要,但它不会取代品牌,没有品牌,消费者如何从接触到的众多同类产品中进行“选择”?而消费者的选择又往往是建立在品牌忠诚度基础上的,缺少了忠诚度,可口可乐如何能达到“心中首选,无处不在”的境界?所以,仅又接触是不够的,品牌实际上是给消费者一个进行选择的“参考架构”,并因为购买的便利性节约时间成本。

  麦肯那提出,“高于品牌而存在的还有价格”,在发达国家存在这种现象,发展中国家更是客观现实。在产品同质化的条件下,价格的魔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每一轮的价格战都会带动从主流品牌到非主流品牌的销售,这一现象值得关注与研究。

 品牌,死期,将至,不久前,具有

扩展阅读

传统企业转型数字化营销面临着哪些难题? 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是为了接触终端用户,了解用户的本质需求,进行精细化运营,从而发掘用户的更大价值。 但是,百分之90多的传统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

  作者:杨建允详情


不管是传统品牌方,还是电商品牌,都很依赖渠道商或者平台方,都无法直接触达用户。所以对用户不敏感,无法感知用户的真实需求,所做的市场营销活动,效果自然难以保证。 有人问,DTC和传统渠道的逻辑有什么区

  作者:杨建允详情


想通过抖音打造长期品牌的人,同时想在内容平台上赚到钱,应该怎么做呢? 普通人只有看到高收益高增长,才愿意玩命儿地猛干。 抖音智能投放有两个规则,一个在明,一个在暗。 在抖音投放经验丰富以后,会觉

  作者:mys5518详情


雀巢多品牌视频攻略   2023.05.09

你可能没听说过超级能恩3奶粉,但一定听说过雀巢;雀巢营销人常有类似的尴尬,大品牌已经赫赫有名了,子品牌还默默无闻;大品牌可以玩转社会化媒体微电影,创新点子一箩筐,但是子品牌怎么创新营销,如何凸显自己

  作者:李欣详情


“提高医疗水平,造福千万家庭”——当我读到原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院士对北京新兴医院的题词时,我惊讶不已。因为我想,吴老这样做可能会带来一个什么样的后果,毕竟新兴医院争议很大。但我又想,吴老

  作者:李名梁详情


对建材家居店面来说,只展示产品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它不是快消品,只通过刺激消费者的眼球就够了,而是还要给消费者更多的品牌“体验”,让消费者在店面内选购产品时,能充分感受到品牌的内涵,对品牌产生信心。这就

  作者:贾同领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