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广告惹的祸--中国企业战略批判

 作者:何学林    137

  日前,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一次论坛上,某著名经济学家语出惊人:“凡是广告做得太多的企业没有一个好下场!”并对“脑什么金”的广告卷土重来深恶痛绝。无独有偶,前不久,清华大学的一名教授在一个MBA班上授课时也有类似的高论:“中国的企业一个个都被策划家们策划倒了。”这名教授所说的中国企业显然是指倒下的南德、巨人、三株、505、太阳神、飞龙、爱多、秦池、厦新、亚细亚等等。他认为,这些企业之所以倒下,是因为广告做得太多了,而做广告正是策划人干的活,所以有此“高论”。时至今日,无论是在北大论坛上给企业家指点迷津的著名经济学家,还是在MBA班上训导未来经理人的清华教授,都还认为,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纷纷衰落都是“广告惹的祸”,并推而广之:“凡是广告做得太多的企业没有一个好下场!”因此,反而推之:要想有好下场就不要广告做得太多。这几乎成了全社会的一种共识——从学术界到企业界到广告界到新闻媒介到政府部门到一般社会公众普遍地都持这种观点,作为这种社会共识的表现,那就是一个时期以来,企业不敢再大声张扬,不敢大做广告,新闻媒介宣扬低调,中央电视台取消了“标王”,国家工商部门对企业做广告作出了限制性的规定,社会公众对炒作新闻、制造轰动效应嗤之以鼻,连整天靠广告吃饭的广告界也对广告“标王” 口诛笔伐,冷嘲热讽……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前段时间铺天盖地的哈医药广告一出,人们纷纷“看不懂”——哈医药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逆飚飞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实在令人摸不着头脑,被称之为“哈医药现象”:“哈医药是一个谜”、“一个待解的谜”。好事者幸灾乐祸,等着看哈医药步南德、巨人、三株、505、太阳神、沈阳飞龙、爱多、秦池、厦新的后尘绝尘而去的好戏,好心者则耽心哈医药重蹈它们的覆辙:“哈医药,仿佛标王又来了”,“哈医药将成为秦池第二、厦新第三、重蹈沈阳飞龙的覆辙”。这之后,脑白金广告卷土重来,人们又群起而攻,并纷纷预言了它的末日……


  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中的“佼佼者”南德、巨人、三株、505、太阳神、沈阳飞龙、爱多以及秦池、厦新等广告“标王”纷纷衰落,已成昔日黄花,而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广告大户、宣传造势大户,有的还是“标王”;于是人们自然而然地认为,它们之所以不约而同地败落,都是广告惹的祸,“标王”惹的祸。有了这样的认识为前提,“哈医药”、“脑白金”广告卷土重来,人们对它们大加伐戳,也就顺理成章、不足为奇了。




问题不是广告做得多少那么简单


  那么,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纷纷衰落真的都是广告惹的祸吗?广告做得太多的企业真的就没有好下场吗?广告做得少或不做广告的企业就有好下场吗?这里涉及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为什么整体衰落的问题。


  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为什么整体衰落,这不是一个新问题。早在1996年底1997年初,当珠海巨人集团率中国民营企业之先而衰落之初,笔者就在解剖巨人个案中揭示了中国民营企业衰落的共同根源,并据此为史玉柱东山再起制定了一系列战略战术,几年后都一一化作了现实。但是,时至今日,人们对这一问题并没有很好的认知,人们仍然认为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的整体衰落都是“广告惹的祸”,“凡是广告做得太多的企业没有一个好下场!”这是一个全社会的误区,由此造成了多少错误的做法,多少企业采取了错误的战略,丧失了多少发展机遇,衰落中的第一代民营企业除巨人外也尚未有一家又重新站起来的。出于学者的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提旧论,就中国民营企业衰落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假定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纷纷衰落是因为广告做得太多了,可是我们知道,这些企业在前期恰恰是因为“广告做得太多”而快速地发展起来的,那么,为什么在后期“广告做得太多”又使它们纷纷倒下了呢?同样是广告,为什么昨天还是致胜的法宝,今天就成了败北的元凶?显然,把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纷纷衰落的原因归咎于“广告做得太多了”,经不起简单的推敲。“广告做得太多”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我们应该透过这种表面的现象去把握问题的实质。


  即使只就表面现象而言,正确的提法也应该是:这些企业在后期“广告做得太多了”。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


  一、为什么在后期广告不能做得太多?


  二、为什么我们的企业家们都会在后期广告做得太多?


  或者,换一种问法:


  一、“前期”与“后期”有什么不同,从而不能在“后期”与“前期”一样的“广告做得太多”?


  二、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为什么会在“后期”犯同样的错误——“广告做得太多”?


  不了解中国民营企业为什么会在昨天一夜之间突然崛起,自然也不会懂得它们为什么会在今天整体衰落。而没有一定的经济学素养和深沉历史感,就不会明白中国民营企业为什么崛起和衰落。






特定历史时期所形成的超额利润使得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一夜暴发


  从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到1993年的宏观调控,即是我们所说的“前期”,中国社会经历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特殊历史时期,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具有三大突出的特点:市场的巨大空白点、体制的真空地带和人才的无竞争领域。首先,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这是一个大变革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摸着石头过河”,意味着旧体制可以打破,新秩序尚未建立,意味着实践可以先行,可以大胆地试,可以边摸索,边立规矩,先摸索后成方圆;往往一个“放”字,一项“放”的政策,既废除了旧的条条框框,又取代了一切尚未建立的新规范新体制,旧体制已经打破,新体制新规范尚未建立,在实业界形成了体制的真空地带,给实践者提供了无限的操作空间。其次,由于历史的原因,相对素质较低的社会边缘人群恰好历史地处在了经济大潮的心脏地带,社会精英人群则远离经济大潮,加之人们观念的转变也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慢过程,因此,在改革开放的早期实业界同时又是一个人才的无竞争领域。第三,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伊始,长期的短缺经济形成了巨大的市场空白点,未被开发的市场无限广大,到处是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其中蕴藏着十分巨大的超额利润。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是政治家为实业家提供的免费午餐,是一个百年未遇、千载难逢的巨大商机。未必真有超凡胆魄和远见卓识,由于种种原因处于市场经济前沿地带的捷足先登者,得到了这一历史性机遇的恩赐。无限的市场,无限的操作空间,无竞争的领域,使他们如鱼得水,轻而易举地摸到了一个市场的空白点,而这一市场的空白点恰好又是没有规矩的操作空间和无人竞争的领域,从而使他们率先成了我们曾经津津乐道的“万元户”、“大款”和“大富豪”等等,他们所领导的企业则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成为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牟其中的南德公司、史玉柱的巨人集团、广东的太阳神、沈阳飞龙、济南三株等等,先后横空出世,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天空中一颗颗璀璨夺目的耀眼明珠。这一时代所造就的企业奇迹,即使在世界经济史上也是蔚为壮观和绝无仅有的。新旧体制大变革时代如原子核反应堆一样释放出来的巨大经济能量所形成的超额利润历史地掉进了我们的民营企业家的钱袋,这是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为什么会在一夜之间突然崛起的深刻社会历史根源。




历史性机遇成为历史及由此造成的战略失误使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整体衰落


  但是,历史性的机遇毕竟是历史性的,有她的时间局限性,不可能是不落的太阳,不醒的梦,不散的宴席,超额利润终究是要被平均化的。到1993年,以宏观调控为标志,这一历史时期宣告结束,历史进入了我们所说的“后期”。首先,改革开放十五年来,该“放”的都已经“放”过了,该“摸”的都已经“摸”过了,市场经济的新体制日臻完善,新的法规逐步建立起来了,政策性效应行将消失殆尽,企业家的操作空间有了新规矩的制约,需要企业家具有更高的操作水准和艺术技巧。其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社会精英阶层纷纷“下海”,捞鱼的人越来越多,原来庞大的市场被迅速瓜分完毕,加之高素质人才的加盟,商海已不是无人竞争的领域,商战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第三,被开启的原子反应堆经过十五年聚核裂变的释放,其原子核能也将消耗殆尽,昔日的短缺经济已经变成了过剩经济,市场上的空白点越来越少,产品越来越同质化,超额利润被平均化了,同样的付出所获得的回报比以前要小得多得多了,捞鱼赚钱已经越来越难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民营企业的整体“衰落”即其利润率和发展速度的下降是势所必然的,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一如它们当初异乎寻常的崛起,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但是,我们的民营企业家们对此并没有清醒的认识,他们既不知道是“前期”这样的特定历史时期所释放出来的超额利润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也不懂得到“后期”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已经结束,国民经济从此步入了相对平稳发展的轨道。他们自己并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发的财,一方面将历史性的机遇永恒化了,另一方面又误以为全是因为自己真有什么非凡的本事,继续着经济高潮时期的思维定势,因而他们既没能在“经济高潮”盛极之时预见到即将转衰,从而作出未雨绸缪式的发展战略的及时调整,而是恰恰相反,采取了背道而驰的继续扩张的发展战略,而当经济高潮转衰已成定局甚至部分企业衰落已成事实之后又不懂得作亡羊补牢式的调整发展战略,仍然像我们小时候盼过年似的盼着“经济高潮”再度来临,以致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否则,即使是在“巨人”衰落之后,如果其它企业能够认识到问题的实质,从而采取正确的战略措施,那也不致于会有那么多企业步其后尘接踵而去。这种基于错误认识基础上的战略性失误导致了大批企业全军覆没式的衰落,这是另一种衰落,是甚于平均衰落幅度的衰落。只有那些对这一历史转型时期有着清醒的认识从而能够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并进行及时调整或虽没有清醒的认识但其行事方式恰好符合这一历史必然性的企业才能保持长盛不衰。在这一历史转变过程中,不“衰落”或“衰落”幅度低于平均“衰落”幅度的企业,往往有意无意地把握了这种历史的必然性,对于前者我们应该向其脱帽致敬,对于后者我们应该庆贺他们的幸运;而“衰落”幅度甚于平均“衰落”幅度的企业,则必定是不懂得这种历史必然性或虽然懂得但在实践中没能把握的企业,对这两者,我们都要哀其不幸,上面所列举的正是这样一些企业。






广告只是错误的表象


  对大变革时代的历史性没有清醒的认识,把历史性机遇永恒化,由此导致的发展战略的失误,这才是中国民营企业纷纷衰落的根本原因。“广告做得太多”只是这种广告只是发展战略的一种表象状态,比如,海尔和联想的电话总机号码的后四位都是“9999”,我们是否就可以说这就是它们长治久安的原因了呢?张瑞敏办公室电话的后四位数是“8888”,我们是否又可以说这就是海尔发财的秘诀呢?显然不能这样说。在中国市场经济初期即我们所说的“前期”采取扩张型发展战略是符合这一时期的经济规律因而无疑是真确的,作为这种扩张型发展战略表象形态和一个组成部分的广告战略采取扩张战略显然也是正确的,正是这种战略(包括广告战略,虽然企业家们并没有这种意识),造就了南德、巨人、三株、505、太阳神、沈阳飞龙、爱多、秦池、厦新等企业迅速崛起的神话,不正确的是在“后期”应该采取收缩战略的时候他们仍然继续采取甚至变本加厉地采取扩张型战略,其扩张的广告战略不过是这种错误战略的错误表现而已,如果没有这种错误表现(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也会以其它形式表现这种错误,比如投资膨胀等等,同样会导致其全军覆没。扩张型发展战略在前期是对的,在后期才是错的,错就错在没有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在分析这一问题时我们不应该把孩子和脏水一起倒掉。假如他们在前期不采取扩张型战略,那么他们不可能在前期取得那么大的成功,而后期的失败则照样发生,大量不知名的企业由于后期发展战略上的同样失误也在败落,只是由于它们“不出名”,因而不那么引人注目罢了,这是一个跳得越高跌得越惨的物理学常识问题,错误的性质并无两样。




新闻媒体的捧杀之“功”也不可抹


  我们所经历的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与历史上任何大变革时代一样,这是一个需要英雄也是造就英雄的时代。在大变动时代,草莽也成英雄。政治体制大变革时代造就的是将军统帅、革命家和政治领袖,经济体制大变革时代造就的则是暴发户、大富豪、企业家和改革家。由于我们不知道是这一经济大变革的时代释放出了如此巨大的超额利润,因而常常在企业家个人身上为探寻他们发家的秘密而乐此不疲,新闻媒介推波助澜,社会公众趋之若鹜。于是,在企业家身上,一切都被神秘化了,一切都被颠倒过来了:粗鲁不叫粗鲁,叫男子汉气慨;骂人不叫骂人,叫企业家风度;草率不叫草率,叫有魄力;随便作出一个决定便是果断;连无知无识没有多少文化也成了吹嘘和包装的资本,连沙哑的嗓音也成了妙不可言的音乐……廉价的恭维和肉麻的吹捧劈头盖脑地向我们的企业家砸来,企业家们早已被吹得头晕目眩,昏昏欲仙,飘飘然,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于是,一个个真把自己定位成了伟大的天才,效仿毛泽东,过起了领袖瘾。本来我们的民营企业家并不是精英堆里脱颖而出的顶尖人物,他们大多是由于自身当时所处的客观条件,连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神不知鬼不觉地发了财,捷足先登地占领了商业竞争制高点。他们并不一定具有超凡胆魄和远见卓识,并不一定是经商天才,像牟其中那样从大牢里出来,毋须什么勇气和魄力打破铁饭碗就很自然地下了海,成为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先行者。但当他们成功之后一经媒体大腕们的联合包装便不得了,说什么下海之初就是为了做中国经济改革的试验田,什么勇气魄力、远见卓识,样样齐备,真是脱胎换了骨,仿佛浑身上下每个毛孔都有伟大的因子在里面。经这么一吹,有的民营企业家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以为自己真有什么通天本事可以扭转经济规律,于是从战略战术上都麻痹了接踵而至的经济困境,像红顶商人胡雪岩那种终身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态度,他们似乎一刻也不曾有过。其实,人与人之间天生并没有太大差别,成功与失败之间、发财与贫困之间,仅一纸之隔,一步之差,即便是伟大的天才,生下来的第一声呐喊也绝不是一首诗。所以一旦历史性机遇成为历史,大潮落幕,民营企业家们应声而下,简直就是必然的了。而这其中,社会舆论和一些新闻记者的捧杀,其“功”也不可抹。






大浪淘沙是历史的必然


  综上所述,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之所以衰落,是因为发展战略失误;之所以产生发展战略的失误,则是源于对经济转型时期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历史性没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将这种历史性永恒化了;之所以没有正确的认识,又是源于企业家们在经济事务中的不成熟性,在经济行为中的不成熟性,使之未能深刻地把握经济规律特别是中国经济运行的周期性规律,从而在经济高潮之时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不能及时控制投资风险,对经济低潮进行未雨绸缪式的防范,以致低潮一旦来临,失却相应的抵御能力而陷入困境。这是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整体衰落的共同根源。而这种共同的根源又有其客观的必然性,因为中国进入市场经济的时间尚短,企业家们经历大起大落的经济大潮的洗礼和锤炼尚少,加之中国经济大潮的心脏地带由社会边缘人群“捷足先登”,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的整体素质较低,因此,他们存在不成熟性和认识论缺陷几乎是必然的了。我们常常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西方发达国家会有那么多“航空母舰”式的百年老店,而中国的民营企业竟这样弱不禁风?比如两所大学实行两种体制,一所是中国式大学,免试入学,文盲白痴都可以上大学,另一所是美国式大学,实行严格的升学考试,它们都在毕业时设立一样的考试制度,凡通过毕业考试者都发给大学毕业证书。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的崛起就像进入中国式大学一样容易,但他们能顺利通过毕业考试立于不败之地者却寥寥无几。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经历经济危机和市场竞争无数,企业家精神代代相传,千锤百炼,加之整体经济运行也相对平稳,能够顺利毕业长盛不衰的比例自然要大得多。大浪淘沙,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大量地被淘汰出局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掌握规律,立于不败之地


  在改革开放的早期,中国大地到处传诵着一些白手发家的神奇故事,与今天民营企业四面楚歌的情形恰成鲜明的对比:某某某用借来的几百元或几千元启动资金,在短短的几年内竟奇迹般地一跃而成为身价几亿甚至几十亿的大富豪。这正是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所带来的历史机遇的真实写照,是天赐良机使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轻松过关斩将,迅速积累起连自己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庞大财富,登上了成功宝鼎。但是,我们的民营企业家们不懂得这一点,他们把历史性的机遇当作了无边无际的商机,他们欣喜若狂,被早期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以为天下真有不散的免费午餐,真有不落的太阳,不醒的梦,因此,他们不仅没有在如日中天时调整发展战略,收缩战线,为接下来的夕阳西下作未雨绸缪式的准备,往往反而要更上一层楼,再越一座山,去领略悬崖绝壁险峰上的无限风光,往往到了夕阳西下之时还沉浸在昨夜的温柔梦乡里不肯醒来,继续他们那改革开放早期、资本原始积累阶段的思维定势和操作惯性,其不信邪的勇气可嘉,但与经济规律硬碰,摔坏的必定是自己。


  规律的力量是无穷的,与经济规律相对抗,结局是很悲惨的。即使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也不乏这样血痛的教训。


  任何产业都有它的产业周期,一个国家和整个世界经济也有它们的经济周期,历史性机会必然会有成为历史的时候,这些都是基本的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不能违背的,违背了经济规律就会犯战略性错误,一个战略性的错误就会导致全军覆没。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所犯的也是这样的错误,错误的根源则在于他们缺乏把握和驾驭经济规律的哲学素养和能力。做小生意凭经验,中等生意用各种部门科学,做大生意就要靠哲学了,否则,只要你还没有离开生意场,无论有多少钱都不是你的,怎么上去还会怎么下来。早期在中国股市里出现的富豪们几乎都已被消灭了,如果史玉柱、牟其中他们去炒股,必定也会在牛市里大发横财,又在熊市里赔得血本无归,赚到的可能只是潇洒走一回。


  在经济高潮盛极之时不能继续采取扩张型发展战略,是因为经济高潮很快就将盛极而衰;那么相反,当经济低潮持续已久之后显露转盛迹象之时也不应该继续采取经济低潮期的收缩战略,此时采取适当扩张的发展战略乃明智之举。中国经济显然已经处在了后一时期,这时若继续采取收缩战略将会犯下另一个战略性错误,丧失发展的良机,从这个意义上讲,“哈医药”和“脑白金”广告所显露出来的扩张型发展战略适逢其时,就方向而言是完全正确的高明之举。但是,哈医药和脑白金“关起门来闹革命”,说明它自己并没有这样清晰的发展战略意识,它是“摸”对了,就像我们第一代民营企业也曾经“摸”对过一样,不排除今后犯错失败的可能性,但是,今后的犯错失败会有其它原因导致,不能反过来追究说是今天这种战略的错。哈医药和脑白金现在是走对了,但要想在今后也保持正确,不犯战略性错误,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成为关键,而哈医药、脑白金自己对此并无清醒的认识,恐难担此重任。为哈医药、脑白金计,请明白人为其指点迷津,实为上策。


  不怕赚钱少,就怕赔钱多,要想赚钱,先得学会怎样规避风险。愿意东山再起、不想重蹈覆辙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们和想立于不败之地的第二代民营企业家们,请你们在上路之前心中先装一条经济走势的曲线,然后克服非理性的贪欲,再记住:什么时候都不要“满仓”,手中要始终握有资金,而且手里的资金要随经济形势的增长而增加,经济形势的下降而减少,因为高潮太高了,往往是个巨大的陷阱、致命的诱惑,最好清仓离场,把钱紧紧地抓在手里;低潮太低之时,常常潜伏着巨大商机,正是趁低吸纳,大举进攻的投资好时机。你们可千万不要做反了,那些衰落中的民营企业正是做反了,现在恰是投资的良机,但他们手里已经没钱了。


  真传一句话,假传一本书,一部经济哲学,说白了就是上面这几句话。话已经说得不能再白了,如果你还不得要领,说句打趣的话,把笔者的文章放在案头,时时提醒自己,或者花钱请笔者当你的战略顾问,不失为是一个好的笨办法,笨的好办法。


  无论成败,都不是广告对错那么简单,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如此,哈医药、脑白金也是这样。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何学林先生是中国公开标价卖创意的第一人,并为中国创意开出了最高价,而他10年前所卖的创意《全球人脑大联网》与现在的互联网创意如出一辙……中国最早的职业创意策划人,开中国城市整体策划之先河,创意策划了"珠海城市整体大策划工程",向国务院开价3000亿美金……策划了占地10平方公里、投资15亿、总获利高达520亿的世界级项目--世界寻梦圆,有关该项目创意的无形资产被作价3000万元,创中国创意作价之最……创建奥运运作新模式,策划奥运圆梦园,使2800亿奥运投资全部收回,并使之成为享誉世界的纪念性标志……最早揭示中国企业命运之谜"剥牟其中的皮",策划收购巨人集团,指出巨人怎样站起来,为史玉柱东山再起指点迷津,给经济学家上常识课……历经空军部队、国家部委机关、国营跨国公司、"最大民营企业"、大型财团和房地产集团,运作资金数以千万、亿计…… 

何学林
 不是,广告,中国,企业战略,批判

扩展阅读

对于求职者来说,简历就是敲门砖,对招聘的企业来说,招聘广告就是公司的旗帜,是否足够大,是否活跃,是否能吸引人。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以及求职者,尤其是00后求职者的特点,在招聘广告内容设置上,可

  作者:潘文富详情


2024年9月19日—9月21日,姜上泉导师在苏州主讲第247期《利润空间—降本增效系统》3天2夜方案训战营。中集集团、中盐集团、中国建材、花园集团、深南电路、中原证券、空军装备5720等多家大型企业

  作者:姜上泉详情


2024年9月9日–10日,姜上泉导师在中国邮政集团重庆公司训练辅导降本增效系统。重庆邮政90多位财经人员参加了训战辅导。2天降本增效训战辅导,针对邮政速运的经营特点,姜上泉导师重点分享了降本增效五阶

  作者:姜上泉详情


2024年8月22日—8月24日,姜上泉导师在北京主讲第244期《利润空间—降本增效系统》3天2夜方案训战营。中国建材、宇通客车、建龙集团、中国铁路物资股份、中国远大集团、中航物资装备等多家500强企

  作者:姜上泉详情


2024年8月15日—8月17日,姜上泉导师在武夷山主讲第243期《利润空间—降本增效系统》方案训战营。来自福建省各地市的175位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及经管人员参加了训战。姜上泉导师重点分享了降本增效系

  作者:姜上泉详情


2024年6月13日—6月15日,姜上泉导师在广州主讲第238期《利润空间—降本增效系统》3天2夜方案训战营。中国平安、科达股份、温氏集团、东凌集团、德联集团、德赛科技股份、三七互娱网络科技、湖南郴电

  作者:姜上泉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