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个性服务赢得客户

 264

中外CEO们都认为客户洞察是当下最值得大量投资的领域。对中国的CEO而言,他们不仅需要以个性化的即时服务对待客户,还需要在不同渠道提供一致且优质的客户体验。

  客户是独特的个体

  人们在互联经济下更希望被当作独特的个体对待。与此同时,日益信息化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刻意或不经意地共享了有关自身的各种信息。

  大多数企业难以从互联经济中获取有价值的客户洞察的一大原因在于,当客户期待被当作独特个体对待时,企业仍然把重点放在了解整体市场而非个体客户。在IBM(微博) CMO(市场总监)调研中,至少70%的中国CMO仍然依赖传统信息来源(例如市场研究)来制订战略决策。

  而那些已成功转型的企业都在学习使用客户分析技术以获得更好的业绩。这些企业会分析更多的客户维度,这些维度可能包括交易模式、客户选择店铺的心理特征、客户购买产品的可能性,以及他们对公司的累积价值。这样,企业能够深入了解客户的个性化信息,并为之提供个性化服务。

  洞察客户

  在这个互联互通的经济环境中,数据是一种关键的新“天然”资源。而了解如何有效地访问、分析和使用数据,对于理解和接洽个体客户至关重要。

  广泛利用外部数据资源

  完善自身视角,吸收外部数据资源,特别是社交媒体与合作伙伴的互补数据库,融合内部和外部观点,发现意料之外的洞察力。

  整合零散数据信息 

  利用大数据挖掘能力从海量数据中提炼有价值的信息,将关键的零散碎片信息整合为关于每个客户的完整信息。这些碎片信息可能来源于客户与其它人或机构的互动行为,而不只是和你的互动行为。

  让前线员工具备预测分析能力

  将洞察力嵌入一线人员的决策制定过程,确保由数据驱动的决策成为日常流程的组成部分。让员工更清楚应该在哪里倾注精力才能提高生产率和产出。

  精准回应客户

  我们要更准确地理解客户,其目的不是要用更多的产品或服务去轰炸他们,而是为了突出你的差异化——只提供那些客户确实需要的产品或服务,而且是在他需要的时间和地点提供给他。互联时代带来的机遇是,客户直接通过各种媒介表达了他们的期望。为了获得更多洞察力,企业要有所选择且负责地与客户进行互动,但挑战也同样存在——如果不及时恰当地回应,可能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及其它新渠道

  收集个体客户的心声,获取第一手信息,不能过度依赖市场调查报告中关于某个细分市场的信息,而要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及其它新渠道,例如用户撰写的评论、在线通讯和博客等,以获取来自个体客户的第一手信息。

  从员工那里了解所见所闻

  构建一个便捷的渠道,使员工在与客户交互时得到的信息能够为企业所获取,随后将这些来之不易的信息融合到大数据分析之中。

  有针对性地迅速给予回应

  研究每一位客户的接触点,更精准地回应客户,从而可以与客户创建更加密切的联系,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口碑。通常,当客户收到关联度强的反馈,他们会乐于分享更多信息。

  

 赢得 个性 客户 服务

扩展阅读

2024(第十三届)全国商业数字化技术与服务创新研讨会暨2024(第十一届)全国渠道服务转型巡回首站于3月1日在西安举行。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和经济商业模式的推动,数字化在零售行业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

  作者:杨建允详情


打江山的时候,皇上需要将军们带领大军扫平敌寇,屡创奇功。待无战事,将军们手上的兵权,则又是让皇上头疼的事,眼瞅着士兵们只听将军的,皇上还得出钱财粮草供着,想搞个调动也很难,动不动人家就来一句:“将在外

  作者:潘文富详情


业务人员回来,报告给老板最多的问题就是价格问题。客户说价格高了,说外面有更低的价格,还能拿出若干证据出来,要么让价,要么这生意就没法做了。在业务人员反复报告此类问题之后,老板头也大,也认为现在市场价格

  作者:潘文富详情


三年前,在浙江工商大学就读MBA,每每听到老师讲到企业经营战略规划时候,总感觉与自己有些遥远,所选用的案例都是名企,比如早就灰飞烟灭的三株,太阳神。成功再度创新转型的巨人,美国的GE专业多元化,海尔的

  作者:蒋观庆详情


为什么很多人创业不成功,原因很多。但很多时候是对风险的估计不足和面对风险的对策没有预设有关。做销售培训3年,从最早接触来培训,无论是老师讲的还是书上学习的,往往都是告诉你培训师做什么?怎么做好培训?但

  作者:蒋观庆详情


大客户销售人员都知道销售要了解客户需求,因为没有需求,就没有客户购买的可能。有时候困难的不是了解需求,因为你会发现有时候客户是有需求的,比如减低成本,提高设备使用效率等,但为什么却迟迟不会决定呢?  

  作者:蒋观庆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