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电子邮件营销如何历久弥新?

 作者:刘杰克    188

据相关数据,2012年第一季度国内电子邮件营销全行业平均独立打开率为12.09%,国际知名的优秀电邮营销企业如Groupon、Travelzoo超过60%,而缺乏策略盲目投递的垃圾邮件营销者则低于1%,相关比较凸显了做好有效电邮营销的极大重要性。电子邮件诞生于70年代,可以说是互联网上资格最老的交流工具,即使是即时聊天工具盛行的今天,电邮仍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沟通方式之一。随着近年来社交媒体与移动设备的兴起,电邮与社交媒体及移动设备的结合使得电子邮件营销得以更快、更大规模的发展。那么,企业应如何让这一传统网络营销方式历久弥新,如何通过精准的电子邮件营销来制胜市场?在本文中,作为一名专注研究和服务企业的品牌与网络营销专家及培训师,刘杰克老师将就企业电子邮件营销这一话题来与读者进行相关的探讨。

一,什么是电子邮件营销

根据刘杰克老师原创课程《网络营销实战——中小型企业如何借网络营销实现战略突围》中的电邮营销论,电子邮件营销是指企业通过向目标客户发送EDM(Email Direct Marketing)邮件,以建立起与目标顾客的沟通渠道,向其直接传达相关信息,达到促进销售和提升品牌的一种市场策略。邮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发送产品信息、促销信息、市场调研、市场活动及品牌新闻资讯等方面。

电子邮件营销是网络营销手法中最古老的一种。通过邮件营销可以实现信息全面地传递,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超级链接都可以在电子邮件中体现,同时信息转发方便且容易保存。快捷的发送方式,可追踪分析的特性,使得企业营销者可以对用户行为进行实时监测,轻松统计出有多少邮件被打开、被阅读、被转发,从中获取营销线索。

二,找准目标用户实行精准营销,深入挖掘潜在用户

盲目地推行电子邮件营销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没有目的性、无所顾忌的乱发在没有转换率的同时,更会降低企业的美誉度。当用户收到大量不相干的、带有明显营销目的的电子邮件时,很容易产生反感甚至愤怒,这将会使得企业在电子邮件营销中的大量努力付诸东流。因此,企业发送的邮件最好是得到用户许可的,通过宣传单、邀请函、促销优惠等方式获取用户的信息,让用户主动订阅,或是比较准确地匹配用户的需求,这样发出的邮件才不会引起用户的反感,才能在提高企业知名度的同时也提升企业的美誉度。

根据《营销三维论——低成本打造强势品牌之路》中的目标人群根据地市场论,刘杰克老师认为,目标用户是邮件营销中最重要的部分,企业必须要明确要给谁发邮件,选择发送邮件的邮箱应该属于企业品牌的目标客户范围。企业想要最大化邮件营销效果,就需要精确筛选发送对象,将特定的推广信息投递到特定的目标人群,最大程度地挖掘出潜在消费者。

世界服装零售业名列前茅的跨国服装品牌优衣库(Uniqlo),在全球经济危机的浪潮中,凭借着高效精准的电邮营销,寻找到大量潜在客户,在整个市场消费环境萎靡不振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营收的持续增长。在中国市场,优衣库针对在淘宝网上对其品牌感兴趣的淘宝会员,通过向其发送电子邮件邀请函,将大量发送对象转化为优衣库的邮件订阅用户。通过随后开展的行之有效的EDM营销,优衣库定期向新老会员发送电邮杂志,向客户推荐新产品和促销信息,有效提高了客户的品牌忠诚度。持续的电子邮件营销,为优衣库带来大量订单,对优衣库的快速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刘杰克
 电子邮件 历久 营销 传统 邮件 如何 电子

扩展阅读

勤劳致富只是说说而已,其实大家更喜欢的是一夜暴富。国人性子急,工作上的事情总喜欢一步到位,做生意更是如此。急的背后,一方面是对物质对金钱对享受生活的渴望,或者说是穷怕了。另一方面是内心深处缺乏安全感,

  作者:潘文富详情


在位于北京CBD中心的一个由厂房改造的创意园区里,记者见到了刚刚搬来此处办公的凤凰网COO李亚。  在见到李亚之前,他微博上题为《保卫方舟子,捍卫韩寒》和《当求真遭遇为善:超越韩战》的博文给记者留下

  作者:李欣详情


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金字塔”的塔基,是支撑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数字化浪潮下,中小微企业要想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加速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然而,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仍

  作者:王京刚详情


传统企业转型数字化营销面临着哪些难题? 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是为了接触终端用户,了解用户的本质需求,进行精细化运营,从而发掘用户的更大价值。 但是,百分之90多的传统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

  作者:杨建允详情


不管是传统品牌方,还是电商品牌,都很依赖渠道商或者平台方,都无法直接触达用户。所以对用户不敏感,无法感知用户的真实需求,所做的市场营销活动,效果自然难以保证。 有人问,DTC和传统渠道的逻辑有什么区

  作者:杨建允详情


员工的价值主要就是体现在执行力上。执行力的背后,两大支撑因素,一个是会不会干的技术问题,一个是想不想干的态度问题。态度问题的背后,又牵扯到待遇、企业文化、同事关系、内部氛围、对公司及管理层的信任、管理

  作者:潘文富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