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时代,要“变通”企业文化

 作者:杨璐    248

有很多朋友问我类似的问题:为何当初和他一起拼天下的一班干将们,如今却在企业发展势头正猛时,激情不再?为何企业做大做强时,越来越散沙难聚,各自为政?为何被奉为软实力的企业文化在面对90后职场新主力军时,真的越来越软?我告诉他们:其表在管理,其本在人心;身还在,认同已不再,因此渐行渐远。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解决这种多因素变量导致的企业现象?有。捋顺管理靠“法术”,齐心合力靠“道法”,这种道法就是让企业和员工能形成共同心理契约的企业文化。但单纯的企业文化不是道法的根本,真正的源头活水是要做一个会“变通”的企业文化。那么,“变通”究竟是什么?
对企业文化而言,以不变应万变绝对不是一个睿智的选择。现在,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已尽人皆知,但很多情况下,企业却往往在单方面强调文化建设与文化管理重要意义的同时,忽视了企业原本就是一个具有生命周期的生命体,因此,问题就出在一成不变的企业文化之道与企业不断成长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中。这种矛盾具化在企业里,就是“做好一个文化理念打天下”,其表现就是以一成不变的文化理念来指导企业新发展阶段、凝聚人员新价值需求,那么结果不言而喻,战略失误、管理混乱、人心涣散都可能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面对这个严峻又实际的问题,解决方案就是两个字----“变通”。说到底,变通就是哲学上矛盾论中讲到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它要求我们要先看清企业状态,再谈企业文化,根据企业发展现实状况,调整企业文化架构与理念表现形式,让企业文化与企业生命体融合,也给予企业文化自身一个良好的成长机会,从而实现变则通、通则达。
一、不同企业发展期的文化诉求
按照企业发展周期,我们可将企业分为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转型期四个成长阶段。由于每个成长阶段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环境均有不同,因此,不同阶段的企业对文化的诉求也有不同,甚至是同一发展阶段下的企业,由于发展方式、路径的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文化需求。因此,这就需要对成长阶段以及文化诉求进行梳理(如图所示):
  略
由上图可以看出,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文化特点十分明显,文化建设方法也有所侧重。初创期的企业文化,主要是为刚刚创立的企业树立一面精神旗帜,这个时候企业一把手的价值取向和认知最为重要;通过并购重组谋求发展的企业,关键需要考虑的就是并购企业间的文化差异处理;通过纵向集团化发展的企业则关键要建一个可以“一主多元”的集团文化;而对于按市场需求进行单体发展的企业而言,可能就要着重关注企业文化的更新和提升;对于步入成熟期的企业而言,如何基业长青是首要考虑的问题,那么从文化建设提升到文化管理则成为必然;而对于衰退-转型期的企业来说,需要把原来的死胡同变为弯路口,那也需要文化的引导,这个文化将主要是根据企业战略转型而做出的文化重构。
二、“变通”成长的文化系统
从上图的企业发展分期以及文化建设特点和方法的不同,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文化应当是一个由文化雏形——文化建设——文化培育——文化变革四阶段组成的闭环文化系统,这个系统是生态的、可成长的。
文化雏形阶段的关键是把企业文化做成种花而不是移花。尽管这个阶段的文化理念只是初具规模或者说只是领导人的个人意志,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阶段的企业文化一定要是企业领导人立足于企业自身特点提及的,任何“洋为中用”、“拿来一用”的做法在此都不可取。文化雏形阶段,要求的是“根正苗红”且扎根深植。
文化建设是整个企业文化成长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对于这个阶段的要求关键在于“因地制宜”。根据企业所处环境的不同、发展战略的不同、文化差异的不同,来选择多元化的文化建设方式。因此并购来的企业文化更看重整合和文化更新,纵向集团化的企业更要做好文化融合和落地回灌,对于单体发展的企业而言,现有文化的评估和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生态、成长的文化系统里,文化培育阶段是最为漫长的。因为一旦企业选定了文化构架和文化管理模式,那么接下来文化建设的走势以及文化效果的应用就全与文化培育休戚相关了。当然,这个阶段更针对于已经成熟稳定发展的企业,因为这是最凝练文化亮点、形成企业不可复制力的好时机。
作为一次成长循环系统的最后一环,文化变革既是本次系统的终点,同时也是下一次提升后文化系统中的新起点。企业文化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这就赋予了他成长的生命力,那么自然也就面对生命中的衰退和对逆境的谋变,而这,就是文化变革。文化变革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新生命希望。
因此,要做好会“变通”的企业文化就要认清几个文化阶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文化雏形是“种花”,文化建设是“剪枝”,文化培育是“施肥”,文化变革是“节节高”;文化雏形关键在于“扎”,文化建设关键在于“变”,文化培育关键在于“通”,文化变革关键在于“达”。
三、“变通”企业文化的现实认证
既然企业文化是一个可成长的文化系统,那么与时代、企业、员工期许等诸多诉求变量保持匹配性,就成为这个会“变通”企业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也是企业文化从高高的形而上,脚踏实地的落地到现实的必然路径。企业文化的出台不是为了纸上谈兵,而是为了指导实践,下面就以当下最烦扰企业的“90后不好管”这一现状为例,来谈谈企业文化究竟该如何“变”,怎样“通”?
众所周知,自上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一词出现在商界后,企业文化着实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公司力量,融合了那个时代的单位和职工,也维系了双方彼此之间的忠诚。那个时代,企业文化几乎成为一种信仰,为单位锦上添花那是一种荣光,职工愿意以单位为家,敬业、不计得失、责任感成为这些出生于6、70年代人的标签。
而今,不同了。跨入到21世纪,我们赶上了国际商界发展的脚步,“单位”变成了“企业”,“职工”成为了“员工”,企业文化愈来愈重视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的对象也由那些敬业、不计得失的6、70后人,变成了今日特立独行、崇尚自由的80、90后。时代变了,企业发展了,职场主力军更替了,企业文化的“变通”也势在必行。
然而,面对当下的职场主力军,尤其是90后一代,企业文化显得有些尴尬:作为企业管理巅峰的文化管理被90后视为虚无缥缈,文化之道被当成一种摆设,企业文化更被认为是老板拍脑袋的杰作。对于90后而言,他们不关心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他们最关心的是自己在这种氛围下,还能否拥有自我与自由。因此,苦口婆心的文化宣贯充其量是唐僧的紧箍咒,阵痛后依旧我行我素;全员参与的文化实践最多算是现实版的电玩动漫,还是不需要游戏攻略,过眼即忘的那种……这样的境地,究竟企业文化还能怎样“变”?企业文化还能否顺利落地,与90后的新人类达成心理契约,继续引领企业的价值航向?
答案依然是乐观的,因为在我看来,90后对企业文化的“宣战”正是企业文化成长的契机,这是时代以及时代人物对企业文化提出的与时俱进的文化诉求。
我们应当看到,作为企业文化客体的90后,他们虽然有些桀骜不驯,但他们身上也有闪光,90后一代更为大胆创新,不拘泥传统,不恪守陈规,他们既然选择了企业,就说明企业愿景与他们自己的目标存在着交集,共同的心理契约不是不可达成,只是90后更喜欢按自己的方式去实现。因为思想上存在一致性,所以企业文化面对90后并非“举手无措”,针对这些职场主力军的整体特质,调整好企业文化实现的道法术,文化建设与文化管理依旧可变的很“通达”。
 企业文化 变通 时代 文化 企业

扩展阅读

对于求职者来说,简历就是敲门砖,对招聘的企业来说,招聘广告就是公司的旗帜,是否足够大,是否活跃,是否能吸引人。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以及求职者,尤其是00后求职者的特点,在招聘广告内容设置上,可

  作者:潘文富详情


随着“知本时代”的发展,员工越来越关注个人成就感,越来越注重个人职业发展,,而企业也为赢得人才、留住人才,实现平衡发展与人力资本的最大化,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也受到重视,并成为企业人才战略的重要一环。

  作者:李庆军详情


系列专题:大数据营销 你知道“两个月就会消失的书”吗?  这是阿根廷一家出版商利用新型油墨出版的文集,一旦打开,文字接触到阳光和空气后2个月就会完全消失,这样就可以催促那些有“拖延症”的读者尽快阅读,

  作者:李欣详情


2024年5月8日—5月10日,姜上泉导师在深圳主讲第234期《利润空间—降本增效系统》3天2夜方案训战营。中国外运、陕投集团、美卓集团、温氏集团、岗宏集团、开立股份、深圳第一健康医疗集团、深圳英驰供

  作者:姜上泉详情


2023年11月3日—11月4日,在美丽的厦门海滨五星级万丽大酒店,来自福建省15家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带领其高管团队共计60多人参加厦门市降本增效系统企业家研习营。研习中,姜上泉导师重点分享了降本增

  作者:姜上泉详情


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金字塔”的塔基,是支撑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数字化浪潮下,中小微企业要想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加速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然而,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仍

  作者:王京刚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