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招聘邂逅社交网络

 作者:许洁虹    530

人人网上确实已经有很多企业入驻,风风火火地做起了雇主品牌建设和企业文化宣传,在每一个企业账号下都聚集了一大堆粉丝,尤其是大学生粉丝。少年强,则中国强;应届生强,则企业强。在这样的平台上发布“校园招聘信息”和“实习信息”,你能很容易找到大量学生候选人。如果你不辞劳苦,你甚至可以通过候选人在人人网上的个人主页进行充分地人员评估和背景调查,从而找到最合适的大学生。

为什么基于社交网络的招聘会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招聘新渠道?我切以为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方式恰恰满足了高效招聘渠道的特点——快准狠!从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社交网络产品BBS开始,信息从原来点对点的传播变为了现在的点对面传播,再加上人与人之间链条式的链接,任何信息都有可能以病毒式的传播速度在网上蔓延开来,抵达更多受众。另一方面,艾瑞咨询曾有调查指出,相对于传统的简历式招聘,通过人际网络(即通过私人关系寻找合适的人选或是岗位空缺)实现的对接,其成功率更高,两者的比例在2:8左右。这无非是因为人际网络里,推荐人和被推荐人往往是知根知底、志趣相投。同样的,社交网络上聚合在一起的人要么具有相同的专业或行业背景,要么具有相同的爱好或特长,一条招聘信息被某个目标个人获取后,就会很快被一堆目标人群获取,精准非常!

在msn签名上挂招聘信息“我公司急招大区销售经理若干,欢迎推荐”;在各种BBS上发校园招聘信息,回答学生提问——这些事情很多HR都做过。如今,人们将现实中的人际网络搬到了互联网上形成了社交网络,不管哪一款社交网络产品主宰浮沉,网络招聘都将走向SNS时代。HR同仁们,你和你的企业搭上这趟车了吗?

 社交 邂逅 招聘 网络

扩展阅读

党建引领构建“舆情吹哨,部门联动”的网络舆情治理模式“舆情吹哨,部门联动”这个提法是笔者根据网络舆情治理的特点,借鉴“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提出的网络舆情治理创新模式。先解释一下“网格吹哨,部门报到”。

  作者:沈志勇详情


党建是破解网络舆情治理难题的一把钥匙党建制度在社会综合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网络舆情治理领域却相对薄弱。如何利用党建优势破解‘线上爆发、线下根源’的治理难题,成为亟待探索的关键。近年来,通过运用党

  作者:沈志勇详情


“警察深夜上门”频发争议 网络舆情处置应慎用警力最近“警察深夜上门”又引发新的网络舆情。事件的起因是,8月18日,湖南永州宁远一位市民曝光当地某乡政府上班时间大量缺岗,引发网络舆情。8月20日,该市民

  作者:沈志勇详情


是一锤定音还是一片批评?从“官方通报”看网络舆情治理近年来,在网络舆情事件中,官方通报成为有关部门回应处理网络舆情的重要载体。官方通报的内容不仅通报了事情本身,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有关部门对网络舆情的

  作者:沈志勇详情


舆情思考:网络曝光不应变成网络暴力最近河南某周口妇产科医生因不堪长期被网暴而跳楼轻生。这一沉痛的事实,再次提醒我们网络暴力的危害,执法部门和广大社会公众应该警惕。首先,要区分网络曝光和网络暴力。在由国

  作者:沈志勇详情


舆情应对:遭遇网络暴力,个人如何处置?8月1日20时38分,在“经历三个账号连续7个多月的网暴,陷入极度无助、求告无门之后”,河南周口57岁的女妇产科医生,从工作单位楼上跳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坠楼之

  作者:沈志勇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