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应如何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

 355

正确的处理好秘书与领导的关系是秘书工作的一个关键要素。秘书要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关键在有效的服务,这就要求秘书必须提高自己的品德、心理、才干等总体素养,更有效地办好文、办好会、办好事,当好参谋助手。
  [关键词] 秘书领导关系
  秘书与领导的关系是秘书工作的一个关键要素,做秘书工作首先要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真正弄清并正确掌握二者的关系,秘书才能保持认识上的清醒和工作上的主动。秘书与领导的关系,从职权的角度上说,是领导与被领导、为主与从属、主导与辅助、决策与参谋的关系。简言之,秘书要为领导服务。秘书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是领导机关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枢纽,是领导的左右手。因此,秘书与领导应该体现出一种融洽、和谐和友谊的关系。
  秘书如何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是个经验问题,也有理论和共事艺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就现实的经验可以概括为:秘书要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关键在有效的服务。而做好有效服务的决定因素是:心理素质、品德、才干等总体素养,它们是搞好同领导关系的基础。
  
  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前提条件
  
  心理素质是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将外部获得的东西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性的并与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创新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优秀的秘书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体现在意志、性格、情感等方面。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活动。意志有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和顽强性等积极品质;也有盲目性、脆弱性、优柔性和顽固性等消极品质。秘书人员要锻炼和培养自己坚定意志的毅力,在确定目的和接受任务时,要加强自觉性,克服盲目性;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坚忍不拔、勇往直前,不要意志脆弱、半途而废;在复杂的情况下办文办事或协助领导处理问题时,要有自信心和参谋意识;发现问题时要及时上报,做错事及时纠正。
  性格是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秘书作为“内管家”,要处处关心工作、关心集体、关心领导和关心群众。秘书工作的特殊性,对秘书人员的性格也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豁达开朗
  由于秘书工作的特殊性,秘书常会在工作中会处于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中,难免与领导人、同事及群众之间发生性格矛盾、利害冲突;在处理事务中,常会引起误解和不满。因此,秘书人员的性格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对人对事需要豁达、开朗,即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采取宽容、忍耐的态度。对于所服务的领导要多加体谅,主动热情,细致周到。
  2.毅力坚强
  秘书工作是一项十分繁重而复杂的劳动,秘书必须具有坚韧不拔、百折不回的毅力。秘书要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对来自领导、基层和外界的种种压力能够从容应付,任劳任怨。秘书在辅助领导的过程中,要能够坚持原则,实事求是,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做领导忠实的参谋和助手。秘书还要严于自律,自制力强,努力克服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成为一个毅力坚强的人。
  3.敏捷应变
  秘书不仅要有意志坚强不屈的性格,还要有机敏灵活的性格。秘书工作涉及面广、变化性强,秘书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迅速的判断力,善于沟通,长于协调,既不丧失原则,又不激化矛盾。特别是在遇到突发事件和复杂情景时,能够机警灵活,随机应变,使问题得到及时而恰当的解决。
  4.幽默风趣
  幽默风趣是人类宝贵的心灵财富,是情感优裕和自由的展现。秘书工作内容繁杂,压力很大,有时不免产生烦躁、厌倦之情。具有幽默感的秘书,则能以出众的机智和精美的语言化解困境,超越挫折,获得良好的心境,营造和睦的交际氛围,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秘书的情感是秘书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优秀的秘书应自觉培养自己良好的情感品质,清醒把握自己的情绪状态,保持稳定的心境,能镇静、从容、敏捷、果断地处理问题。
  
  二、高尚的品德是重要保证
  
  不管进行什么样的工作,人在其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秘书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性质,找准自身位置,加强自身品德素养的修养。从而激发责任心和使命感,最大限度地做好服务工作。首先,秘书人员应有坚定的政治素质。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是做好一个合格秘书人员的首要条件,过硬的政治素质是秘书人员素质的第一要素。其次,秘书人员还应有高尚的职业品德素养。
  1.讲无私奉献,做无名英雄
  秘书工作的特点决定秘书工作者要有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要有一股默默无闻的傻气:两耳不闻名利事,甘为他人做嫁裳。秘书工作强度大,工作内容杂,作息时间无规律;而且风光台前没有份,幕后辛苦无人知。没有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就耐不住辛劳,守不住寂寞。
  2.讲公正,不搬弄是非
  秘书在领导人身边工作,随时随地需要向领导人汇报情况,提供对事物的看法。这就要求秘书人员要公正、客观、超脱。一方面,秘书要敢于直言,一身正气;另一方面,秘书要正派,涉及人事,绝不可借工作之便挟私向领导告他人的状,影响领导对他人的看法。其实,即使是挟私说别人的“好”话,也是不应当的。这是一条美德,也应是一条纪律。
  3.善于参谋,不自以为是
  按领导意图办事与当参谋有时会产生矛盾,若是领导人的意见是错的,他又不采纳秘书人员的参谋意见,怎么办?这里有三点要注意:一不要指望领导人采纳秘书人员的一切建议;二不要以为自己的意见就是对的;三要明确认识,领导人是决策者,秘书无权强要领导人采纳自己的意见。邓小平说过:“我们的组织原则中有一条,就是下级服从上级”,“对于上级的决定、指示,下级必须执行”。此外,领导人的指令、意见,在“出台”前秘书如发现有不足之处,应当提出补正意见供参考。但不能以正确者自居。
  4.换位思考,挨批评要不急不怨
  挨批评是秘书人员的家常便饭。有些秘书风趣地说:我们做工作挨批评是常事,如果有一段时间不挨批评就是事实上的表扬。工作做得不好,挨批评是应该的,有时因领导的情绪或领导弄错情况也会无故挨批。秘书人员不要急于争辩、急于解释,而是要学会换位思考,把领导的批评当作是一种爱护。这样才有利于处好以后的关系做好服务工作。
  
  三、较高的才干是必备条件
  
  我们先从业务能力,即通常说的才干同服务的关系谈起。什么是秘书的职业才干?它首先应包括秘书的一定政治水平和文化水平。政治水平指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修养,认识问题的能力,对现行政策的理解和掌握。文化水平指的是基础知识、文字能力等等。这些是秘书才干的土壤和肥料,也是才干的构成部分。另外当秘书要懂事,要审时度势、通情达理,才能把工作做得恰如其分,才能搞好同领导人的关系。正如对联所说“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才干是做秘书的基本功,如果一个秘书办事,丢三拉四、拖拖拉拉;传话,天南海北、走弦跑调;写材料,词不达意、不知所云;出主意,云里雾里,不得要领。这样的人、这样的事,一次两次也许没多大关系,三次、四次还是这样,就会导致领导人的不满意,哪里还能处好关系!秘书的才干,大体上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办事型,要求精明强干、思路敏捷,办事利落;二是“秀才”型,是主事写文章的,他的办事能力不一定很强,但写文章很擅长,同样要求思路清楚,头脑灵活,有学有识。有的秘书,兼有办事、写作两种才能,那更受欢迎;三是技术型比如打字、印刷,办公设备(传真机、计算机、电话机)使用和维修、机要译电等。三种类型的人员,都要把自己的本事掌握好,达到熟练程度,才能胜任愉快,才能与领导的需要相适应,也才能把关系搞好。秘书人员的基础职能是办事,参谋多半也是在办事中体现的。

 如何处理 应如何 何处 秘书 领导 关系 处理 如何

扩展阅读

勤劳致富只是说说而已,其实大家更喜欢的是一夜暴富。国人性子急,工作上的事情总喜欢一步到位,做生意更是如此。急的背后,一方面是对物质对金钱对享受生活的渴望,或者说是穷怕了。另一方面是内心深处缺乏安全感,

  作者:潘文富详情


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金字塔”的塔基,是支撑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数字化浪潮下,中小微企业要想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加速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然而,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仍

  作者:王京刚详情


员工的价值主要就是体现在执行力上。执行力的背后,两大支撑因素,一个是会不会干的技术问题,一个是想不想干的态度问题。态度问题的背后,又牵扯到待遇、企业文化、同事关系、内部氛围、对公司及管理层的信任、管理

  作者:潘文富详情


如今中国网民上网的主流行为已偏向移动化,用户的媒体消费形态也逐渐向移动端转移。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

  作者:李欣详情


3G门户旗下GO桌面品牌,被打造为一个活泼有趣、自信睿智、年轻专业、不断创新进  取,真诚对话的掌中“极客”形象,并走出国门,得到了全球用户的关注和赞许。  受邀参加Google I/O大会前夕,3

  作者:李欣详情


对于汽车行业而言,从品牌传播到落地销售,从新车上市炒热概念赚足眼球,到引导用户实际到店进而购买,是一个长期而漫长、体系化整合传播的过程。在80、90后汽车消费主力军关注的众多内容载体中,视频能够最直

  作者:李欣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