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漩涡中的生存法则

 284

金融海啸的威力已是无人不晓,但这场灾难,对于中国企业到底危害在哪里?
  首先是金融市场。漩涡的中心在美国,殃及欧洲,中国处于边缘地位,所以直接的财富损失微乎其微。其次是消费市场。漩涡的中心也是在美国。由于美国的过度消费和中国的过剩产能相互依存,中国处于次中心地位,经济增长中的出口贡献度将从2007年的高峰进入2009-2010年的低谷,直接影响估计会占到中国GDP增长速度的3%~4%.再次是资产估值。这是一个巨大的漩涡,中心覆盖面远远超过美国欧洲,中国企业在这个层次中的财富损失远大于前两个漩涡。

  “格林斯潘泡沫”破灭

  从企业财富的“二八定律”看,资产溢价在过去20年中国企业新增财富的占比为80%.这个溢价从何而来的呢?我想应该提到两个人:一个是中国的邓小平,一个是美国的格林斯潘。邓小平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市场化,使中国经济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创造了一个中国特色的“转轨溢价”;格林斯潘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全球化,吹起了一个二十多年的“大泡泡”,使全球化的经济共同体成员国都在不同程度上享有了资产溢价。而中国企业新增财富的80%,来自于这两个溢价。

  从资产溢价的角度看金融海啸,可以说是过去20年“格林斯潘泡沫”的终结,也就是全球化的资产溢价转变为资产贬值或资产缩水,从而使漩涡中的企业财富由升值到贬值。随着资产溢价的消失,融资市场萎缩,企业授信下降,主营业务也会因此收缩。这时我们看到,金融海啸的三大漩涡对中国企业的影响一浪高过一浪,资产贬值的影响居于首位。此外我还发现,中国企业的主流经营模式高度依赖资产溢价,这更加重了我对2009-2010年间中国企业生存环境的担忧。

  如今随着“格林斯潘泡沫”的破灭,全球性的资产溢价转化为资产贬值,以资产溢价为基础的经营模式必然面临挑战,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将随着宏观经济的下滑而逐渐增大。

  一切都会过去的

  特别是一些融资率高的企业,以高估资产放大融资能力,以超限融资支持主营业务,如果资产突然发生大幅度贬值,就会突然陷入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中信泰富的巨亏,和东莞合俊、金乌集团的突然破产,导火线都是其投资性资产的巨幅贬值。所以说资产溢价变为资产缩水是金融海啸对中国企业最大的威胁!这种威胁并不局限于出口导向型企业和行业,而是整体性的资产贬值引发资金链断裂。这是目前困扰美国实体经济和地方财政的危机,预计也将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下滑而逐渐浮出水面。

  海啸来临,漩涡中的企业切忌扬帆远航。所以我对国内企业的“过冬”建议是四个字:休生养息。休生,就是保存核心团队;养息,就是支付银行利息(和债券利息)。在暴风雨过后,有人有钱有信用的企业,未来的机会则非你莫属。智者云:一切都会过去的。我们还会等来下一个资产溢价的上升周期,就像冬去春来一样,春天可能姗姗来迟,但迟早是会来的。这是现代大宏观经济的周期性特征之一,背后是现代虚拟经济的“杠杆原理”,欲知详情,下回分解。
 漩涡 法则 生存 中国

扩展阅读

伴随着网络等新媒体的日益发展,一个崭新的经济全球化和服务国际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知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各行业所看重,正如专家所言,企业如果不加强培训,那么企业就会在与其他企业的较量中死去。于是国内培训业

  作者:刘东明详情


DAMA国际数据管理专业人士认证(CDMP)与中国数据治理工程师认证(CDGA)是数据管理领域两大权威资质,分别面向国际与国内市场,共同推动数据治理人才专业化发展。CDMP认证由国际数据管理协会(DA

  作者:IT直通车详情


企业的成功是设计出来的:从偶然到必然的系统法则作者:企业设计权威导师盛战企服公司董事王韵壹 在商业世界中,诺基亚的陨落与苹果的崛起形成了戏剧性对照:前者曾占据全球手机市场40份额却轰然倒塌,后者用一部

  作者:王韵壹详情


美国心理学家山姆·洪恩所著的书籍《凸法则:从默默无闻到脱颖而出》中提到:“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人人变得耐心有限的快节奏时代,在与他人建立“连接”时,如何瞬间引起别人的深度注意并获得认可,是种必不可少的

  作者:刘东明详情


PC突破了空间轴的界限,移动互联填平了时间轴的鸿沟;在这个岁末年初的晨昏交界点,我们清晰的嗅到移动互联网营销将成为新常态。互联网平台巨头移动端角力加剧,用户争夺战时时可见,谁将问鼎天下?APP朝生暮

  作者:刘东明详情


大趋势总是鼓舞人心的。2014年已经走完一半,进入下半场,大趋势的倾向性越来越明显,大趋势的力量愈加不可忽视。笔者刘东明简单分享2014中国网络营销大趋势观点,也期待更多的观点百家争鸣。一、4G王的盛

  作者:刘东明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