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考核销售经理

 99

▲ 销售考核的两难境地

    销售是企业生存的命脉,企业遍布在全国各地的销售经理们把握着企业的一条条生命线,如何对营销经理进行考核,很多老总常常陷入两难的境地。

    如果仅从销售收入来考核,对于扩大市场占有率很有帮助,但很容易带来只冲销量不计成本的负面效应,三株公司就吃过这个亏。

    如果要求销售经理对利润负责任,当然总部的成本压力会减小,但销售经理的独立性太强,很有可能在地区市场做大,总部会逐渐失去对他的控制,营销体系随时都有分崩离析的危险。

    那么,怎么样建立一套机制,既对经理们的业绩进行考核,同时又将这种考核与公司的整体发展和经理们的职业发展紧密相联?

    ▲ 销售管理的难题

    对销售经理的管理和考核,最通常的弊病是重结果不重过程。很多公司对地区经理的管理方法就

  是那种年底我就问你要结果,至于你要怎么干,我不管。这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管理方法会造成很多失控的现象,有很多企业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业务员黑天摸地、销售经理花天酒地、广告铺天盖地

  ……

    第二个常见的弊病,是对销售经理的指标体系设计不合理。很多公司的考核体系中,过多的偏重于销售计划完成率,而对其他的指标,不够重视。

    比如说,对营销经理手下的业务员的能力不考核的话,最后导致的结果就会很严重:

    1、好多销售经理都认为,这个客户是我的,不愿意让营销员来接,他亲自接,经理变成了一个大业务员。渐渐地,营销人员就没有营销感觉了,成为内勤人员的角色,经理做业务,营销员只管开开单,送送货,最后造成营销整体队伍的瘫痪。

    2、造成人员的巨大浪费。经理变成了一个大业务员,下面的人呢,肯定都没有发挥应该发挥的能力,所以下面人员的工资全都浪费掉了。

    3、营销队伍没带起来,经理一旦跳槽,这个市场就出现了空白点,所有的客户全被带走了。
  ▲ 考核销售经理的五项指标

    对销售的考核,首先要有准确的定位,即考核的对象是谁?因为销售经理和销售人员的考核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讲的是销售经理的考核。

    第一个方面,设计一套考核的指标体系。仅从业绩去考核营销经理,显然有失偏颇。这里设计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指标,五项相加,总分数为100分。

    第一项指标,销售计划完成率(40分)。

    指销售经理所负责市场的实际销售量与目标销售量的比例,也就是他的实际销售收入与目标相除,得到的一个评估标准。

    也就是说,如果营销经理刚好完成指定销售额,就可以得到这项指标考核的满分40分;如果他完成的销售额超过计划一半以上,则可以得到60分;但如果他实际销售额达不到目标额的60%,那这一项的考评分他只能是0 分。

    第二项指标,考核营销经理管理的营销人员的达标率(20分)。

    营销经理作为经理,他的重要任务是要带队伍,因此必须考核其领导手下的业务员去实现销售的能力。有些营销经理为了完成业绩,整天自己做业务,不管业务员,但这只表明他是一个优秀的业务员,不能说他是个称职的经理。

    这项指标就是考核他领导下的营销人员的达标率,参考分值是20分。

    具体来说,他的销售人员达标人数达到90%以上,就可以得到20分。我们不要求销售经理手下的销售人员100%全是合格的,只要90%合格就很不错了,另外不合格的10%淘汰换血。

    如果90%以上都合格的话,就得满分了;如果80%以上合格,得18分;如果70%以上合格,得15分;如果60%以上合格,得10分;如果低于60%,就是0分,说明这样的经理领导能力太差,只能做业务员不能带队伍。
第三个指标,销售费用使用率(20分)。

    所谓的销售费用使用率,就是公司给他的规定的销售费用的预算和实际花出去的费用的比例。如果他节省了销售费用,分值就高;如果费用超额,分值就低了。

    第四个指标,信息系统管理(15分)。

    这个信息系统管理,包括营销人员的日报表、客户档案的管理、市场信息反馈、服务信息的反馈等等。作为一个优秀的销售经理,销售是一方面的职责,另一方面,他还必须为整个公司提供营销信息和营销决策。更关键的是,如果营销经理从不在信息系统上下功夫,公司对地区客户就没有任何了解,非常容易出现业务员和经理辞职,带走大批客户的情况。

    第五个指标,工作态度(5分)。

    即销售经理本人的态度,如积极进取、服从指挥、团队精神、企业文化等等,这是一个综合的软性的指标。

    这个指标体系的设计思想,是把营销经理的销售业绩指标跟他的市场运作的管理结合起来,通过指标体系的完善设计,来引导他的行为。

    结果和过程并重

    第二个方面,销售管理要对结果和过程并重。所谓结果,就是上面说的指标体系。那么销售过程呢,主要是每周进行销售总结,也就是我们说的销售周会。由于销售经理是分布在各地的,所以可以开展多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实体会议。就是销售经理从各地回到总部开会。

    第二种方式,电话会议。

    第三种方式,发电子邮件。就是各地的销售经理把市场信息发过来,填报若干规定的表格。

    不管是实体会议,还是虚拟会议,总之是要把营销例会限定在每一个周。

    比如每周的周末,都要有这样的营销例会的举行。然后,从中发现问题,找出难点。他解决不了的,公司总部、公司市场部都可以给他提供支持。他出现了问题,市场部可以给他协调。这样,就保证每个销售经理都在公司总部的监控之下。

    现在,优秀的公司对营销人员的过程都已经控制到每天了,对销售经理呢,是控制到周,这样的话,就能保证完成指标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用他的指标体系来考核他的结果。

    ▲ 考核与个人发展相结合

    第三个方面,把考核和经理的个人生涯规划结合起来。这种思路的设计思想是,促进个人和公司共同成长。考核可以评定经理们是否合格、是否优秀,但如果仅仅只发现经理们的欠缺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切实的方法帮助经理们提升能力,这就涉及到非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力资源技巧。

    比如说每一个销售经理,都由他的上级经理同他做面谈沟通,设计他的生涯规划,然后按照他的生涯计划和他目前的业务计划进行对照,看看哪方面实现了,哪方面没有实现?没有实现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是素质问题,哪些是态度问题?对素质问题采用什么培训方法,对态度问题又如何进行培训?总而言之,就是要在考核的同时,帮助经理们不断发展。光用人,不培养人的企业是不能吸引经理长期为其工作的。

    考核销售经理的三力理论

    对于销售经理,我提倡三力结合,一个是压力,另一个是动力,最后一个是引力。就是在考核的过程当中,实现这三力的结合,把压力减少,然后扩大动力和吸引力。

    吸引力就是提高企业的文化和企业的愿景对他的感召力。动力,就是他个人生涯的一种实现。公司为你规划:你做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就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奖励,如年薪加多少啦,房子、汽车如何解决啦……,在完成业绩的同时,个人的能力如何得到系统提高,如管理技能、领导艺术,三年之后会达到什么水平,五年以后能达到什么层次,这就对经理们形成一种动力。

    我觉得在销售经理的实际考核当中,动力应该占到60%。压力和引力各占20%。

    现在呢,很多企业把压力放在了60%,用工资和资金来压员工,这样的话,就让很多的员工感觉到,你是在剥削我。拿到奖金的时候,内心还是感觉自己应该拿得更多,造成内心的不平衡,既而出现一些行为上的失衡,比如说跳槽、捣乱、汇报虚假信息、炒单等等。

    所以,销售经理考核的核心在于个人和公司同步发展,而不仅仅是薪酬分配的杠杆。

    ★ 张利庠观点

    为什么是坎级制?

    现在的这个考核指标设计也有缺陷,比如说第一个,销售计划完成率,我现在是用坎级制。坎级制会造成什么问题呢?比如说101%与120%,它们的分数是一样的,这就出现了相对不精确。但如果让它相对精确的话,计算起来就会非常的麻烦。如果太麻烦的话,绩效考核的工作量就会加大,而如果考核的工作量大于他的实际工作量的话,就没有实际意义了。

 销售经理 核销 考核 经理 销售 如何

扩展阅读

前言  不久前,广东某咨询顾问公司针对职业经理人进行了一项市场调查,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在目前的商品经济社会中,富人、小资和穷人的认识标准是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但其中的一个具有戏剧性的结果不免得令人

  作者:冯建军详情


勤劳致富只是说说而已,其实大家更喜欢的是一夜暴富。国人性子急,工作上的事情总喜欢一步到位,做生意更是如此。急的背后,一方面是对物质对金钱对享受生活的渴望,或者说是穷怕了。另一方面是内心深处缺乏安全感,

  作者:潘文富详情


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金字塔”的塔基,是支撑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数字化浪潮下,中小微企业要想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加速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然而,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仍

  作者:王京刚详情


员工的价值主要就是体现在执行力上。执行力的背后,两大支撑因素,一个是会不会干的技术问题,一个是想不想干的态度问题。态度问题的背后,又牵扯到待遇、企业文化、同事关系、内部氛围、对公司及管理层的信任、管理

  作者:潘文富详情


在经销商员工数量超过五十人以后,可考虑设置行政经理岗位,专司对员工的基础人事管理工作,避免将人事工作分散给不专业的内勤岗位,或是甩给老板来做。 经销商公司行政经理的岗位构成内容如下,供参考:一、岗

  作者:潘文富详情


如今中国网民上网的主流行为已偏向移动化,用户的媒体消费形态也逐渐向移动端转移。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

  作者:李欣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人才招聘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广告服务 联系方式 隐私保护 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登陆帮助 友情链接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