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生产与消费
287
重新定位:“生产与消费”的眼光看文化
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文化生产生活也和物质生产生活一样,有生产和消费两大方面、两大基本环节:一个是社会文化文明成果的创造生产过程,一个是社会已有文化文明成果的占有、享用和消费过程。这两个方面有统一的本质:它们归根到底是人自身(物质、精神和全部社会关系)的再生产、再创造运动。一切社会文化现象的价值可以定位于这两个方面:它们或者满足人和社会进行文化生产的需要,或者满足人和社会文化生活消费的需要。前者意味着不断为社会的文化生产、创造和更新注入活力,后者意味着直接成为人们社会文化生活的对象资源,使人们享受文化和文明的成果。由此,我们可以并且应该将各种文化体(包括各种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在内)划分为“消费型”和“生产型”两种。
“消费型文化”,是指直接进入文化消费领域、满足人们日常文化需要的产品和活动,也包括为了直接消费而进行必要的再生产(复制)和辅助性创造活动。它们总体上处于文化消费的水平,是重复性的,并不改变现有的文化层次。消费型文化以满足人们一些现实的、感性的、直接的需要为主,为各个层次的社会群体所需要。
消费型文化的一大特点是娱乐性,尤其是普通群众可以自己参与其中的娱乐形式。如流行时尚、卡拉OK、大众健身、旅游、以及网络游戏等。“自娱”主要是精神消费。虽然这时也有某些精神上的“生产”,如产生出娱乐者的新的精神感受,放松、愉快、自信等等,但基本上还是在原有的品种和层次上循环,如同大量的工农业产品的生产一样。由于消费文化本身就是要面向大众的,并且是便于和依赖于大众参与的,因此也就成为“大众文化”。
“生产型文化”,首先是指各种原创性活动及其成果,其次还包括满足文化生产需要、即对文化创新起推动作用的其他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它们所特有的文化性质构成了生产型的文化。它们主要是一些超越现有水平的新探索和新成果,以“新而又新、精益求精”的特点提升人们的需求层次和鉴赏能力,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创造力的发展和成果的开创性、前沿性。就是说,“生产型文化”的成果总是“首创”的、“深层”的。
生产型文化不仅要求它的提供者要不断地探索、深化进而创造,而且要求接受者也要具备一定的素质,付出相应的努力。精神产品的创造,需要有必要的积累,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智力和情感。一般来说,优秀精神产品的产出速率在快节奏运转的当今社会相对较低,用生意人的眼光来看多少有些“吃力不讨好”。当然,生产型文化也可以拥有良好的市场回报,问题在于如何经过巧妙的转化拉近与社会大多数受众的距离。前面提到过,生产型文化要求接受者具备一定的素质,并付出相应的努力。这相当于给消费者增添了负担,不利于交易的实现,但是这种消费却意味着向新的、或更高层次的精神领域提升。只要受众有提升自己精神领域的需求或者兴趣,为某次文化消费所付出的努力就是值得的,并且是快乐的。
按照上述思路,我们可以将所谓“雅文化”与“俗文化”、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理解成文化上的“生产”与“消费”这样的基本关系。它的意义在于:对于我们这个社会和我们这个时代来说,“精英”与“大众”的主体分层并不意味着是人与人之间在文化占有上的分裂和对立,而是同一文化体系自身结构和运转中的分工与合作;同样,“雅”和“俗”的文化定位,也可以看作是文化结构的不同层次、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文化成果的不同水平,而不是彼此根本排斥的对立形态。
目前正在兴起的“创意文化”和“创意产业”就可以被看作是文化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一个桥梁,它具有文化生产和消费的双重属性:一方面,它将原创的(精英、高雅)文化成果转化为大众消费,并启动和引导大众文化向新的层次和境界提升,属于文化的“再生产”或“次生产”步骤;另一方面,它又是面向大众消费,依据大众文化需求来选择和改造精英文化成果的必要环节,从而也属于消费型文化的领域。“创意文化”和“创意产业”的这种双重属性,使它在我国当前文化建设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生产与消费互动:防止“文化沙漠化”
让文化生产与消费良性互动、和谐发展,是我们在这方面进行探讨的目的所在。所谓文化生产与消费的“良性互动、和谐发展”是指:一方面,让文化消费的需要、特别是它的发展需要,尽可能成为文化生产的需要和动力,以促进文化生产的发展更新,并保持与大众消费更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让文化创新生产的成果,尽可能快地转化为消费的需要和动力,以使雅文化能够真正成为俗文化的引导,帮助大众文化不断地上升到新的境界。
文化的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双向趋近,达到互相支持、互相促进、互相转化,是一个社会文化体系有良好机制的标志,也是一个社会文化优越状态的整体表现。如果一个社会的文化体系中,发生了文化生产与消费、“雅”与“俗”之间的分离和对立,那么这个社会就很可能会出现“文化沙漠化”倾向。
“文化沙漠化”的直接根源和核心标志,是文化创造力的衰竭和文化生产的低俗化。文化与人的生存发展紧密相联。没有文化生产的发展,就没有“雅文化”的创新;没有“雅文化”的创新,就没有“俗文化”的提高,于是整个社会在文化上就停滞、老化、直至“沙化”。从历史教训看来,有可能对文化生产和文化创造力造成实质性破坏的,往往并不是消费型文化本身,而是整个文化体系中的失衡或偏差。例如:为少数人的利益驱使,直接摧残文化生产力的资源,如剥夺文化生产条件、迫害知识分子、限制思想自由、推行文化专制、不许探索、压制创新;“精英文化”自我陶醉、自我封闭,不能够从生活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文化创造力衰减;还有单纯追求文化消费,把大众文化当成唯一的、全部的文化,以为“能够卖得出的才是需要的,畅销的就是好的”,忽视引导文化需求;等等。
结语
总之,要想保持文化、特别是文化生产的良性状态,避免发生“文化沙漠化”,就需要全面均衡地理解和掌握文化上的多种辩证关系,包括文化上的生产与消费、统一性与多样性、文化生产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机制、群众文化生活中的普及与提高等等之间的关系。其中,处理好文化体系自身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则具有总体性的基础地位。一种文化体究竟属于生产型还是消费型有时是很难划分的。比如集高度原创性和高度休闲性于一身的文化产品:在它身上既有为文化发展提供新思考和新动力的元素,又有直接满足消费者现有文化需求的元素。而这,其实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文化生产与消费良性互动、和谐发展”。
扩展阅读
消费行为的背后 2024.06.27
按说,所有做销售工作的,都要学习这个消费者心理学,分析消费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毕竟,销售过程的核心,就是心理学。买也好,不买也好,觉得好,觉得贵,都是心理作用。在消费者常见的行为背后,都有对应的心理因
作者:潘文富详情
长安福特嘉年华关注年轻消费者 2023.12.04
北京长城脚下,细雨霏霏的探戈坞,《成功营销》记者见到了作为土豆映像节的总冠名商,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销售分公司副总经理刘宗信,他向记者介绍了长安福特近年来为更加贴近消费者所做的努力。 看消费者在做
作者:李欣详情
从老毕事件看企业文化建设 2023.03.30
系列专题:企业文化建设一则关于“毕姥爷”的“不雅视频”最近被炒的沸沸扬扬,把一向以幽默著称的老毕推到风口浪尖上。从节目暂停到停职,再到深入调查,看来老毕以后很难以主持人身份跟观众朋友见面了。 视频中
作者:贾同领详情
互联网+旅游激发新业态,文旅消费新模 2023.03.29
文旅消费年轻化,行业拥抱变化、积极转型 近年来文旅客户越来越年轻化,而部分文旅资源端在营销和运营等方面还沿用着传统的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年轻游客对文旅项目的消费意愿。因此,在用户年轻化的趋
作者:杨建允详情
日化企业品牌文化营销案例 2023.03.28
1、夯实“决定文化营销成败“的三大基础因素 成功的文化营销应能既很好地适应特定的本土社会文化背景和环境,又能很好地融入具有时代特征的特定的文化事件和符合品牌的个性和品牌文化建设路径。 基础因素
作者:刘云详情
三线城市卷烟消费现状及策略分析 2023.03.23
三线城市卷烟消费现状及策略分析 ——以湖南邵阳为例 湖南省邵阳市位于湘中偏西南,总人口760余万,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为全省人口第一大市、土地面积第三大市。但是邵阳的总体经济情况在全省排名处于中
作者:陈琦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 1不讲道理才是硬道理 165
- 2HP大中华区总裁孙振 234
- 3经销商终端建设的基本 90
- 4姜上泉老师人效提升咨 100
- 5姜上泉老师降本增效咨 98
- 6中小企业招聘广告的内 27421
- 7姜上泉老师:泉州市精 226
- 8姜上泉老师降本增效咨 14751
- 9倒逼成本管理—降本增 18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