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部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

 作者:郭槐    195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现状,并提出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几点措施,以期发挥西部人力资源优势。
  
  
  一、我国西部人力资源现状
  
  21世纪上半叶我国西部人力资源开发,对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意义重大。然而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严峻现实。
   (一)西部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
  西部劳动力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看,西部地区2000年平均受教育年限7.03年,西部地区各省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每10万人拥有的各种受教育人口看,2000年西部地区每10万人拥有的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西部地区仅为3426人,而全国已达到了3611人,相差185人,差距较大。每10万人拥有的高中人数也低于全国,只有初中、小学的人数超过全国。从文盲率看,2000年西部地区各省除广西和新疆外文盲率均在6.72%以上,高于全国6.72%的平均水平。(资料来源: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中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3月)
   (二)西部人力资源的供需矛盾
  1.人力资源供给方面。一方面,人力资源总量供过于求:西部地区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每年规模巨大的新增人口,特别是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期的人口进入劳动年龄,使本地区劳动力供应过剩;而随着技术进步,大量简单劳动被机器所替代、产业升级使原先吸纳劳动力最多的一、二产业对新增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减弱,企业改制使原来存在的隐性失业变为显性失业,大批人员下岗,再加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入城市,鉴此,西部地区人力资源总量上供过于求矛盾突出,失业率居高不下,失业问题严重。
  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结构失衡:一方面,西部地区劳动力的供需目前还处在低层次:以成都市为例,据2002年3月劳动部对劳动力供需调查统计,成都的劳动力需求最大的三个职业是营业员、治安保卫人员、公关员,供不应求的前三个职业是公关员、推销员、生产或经营经理,供过于求的前三个职业是家庭服务员、保管人员、营业员。这说明西部地区劳动力的供需目前还集中在对人员素质要求相对较低的领域内[1]。另一方面,产业升级要求人员素质较高:四川省在第十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中提出,要把电子通讯、生物医药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这些代表21世纪新技术发展方向的产业,对本行业的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文化层次都有很高的要求,而四川总体劳动力素质不高。人口素质结构与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提供的工作需求结构不协调,影响了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2]。
  2.人力资源市场配置结构不合理。由于目前西部地区劳动力素质不高,就业竞争重要集中在技术要求低的低层次劳动力市场,而低层次劳动力市场所能提供的岗位因为社会进步等原因在快速减少,加之这些岗位替代性强,使低层次劳动力市场竞争残酷,低层次劳动力价格低廉。形成了劳动力市场的两个弱势群体,一是体制改革形成的分流、下岗人员;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
  
  二、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针对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现状,笔者认为搞好西部人力资源开发须从以下三个维度着力:
   (一)重视教育
  首先,落实义务教育:我国西部的城市人口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而在广大的农村和边远山寨,九年义务教育的保障和贯彻落实存在一定难度,即使学龄儿童按时接受义务教育,但中途辍学者众多,辍学的主要原因是贫困。鉴于西部依靠自身力量实现基础教育普及难度很大,政府应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和安排专向资金的方式给予支持。
  其次,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为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部分学生提供一个获得一技之长的机会,同时也能满足社会对中、高级职业技术人员的巨大需求。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技能训练。这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西部地区人才不足的矛盾。
  最后,强化培训教育:西部地区决大部分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农村,当地的农业干部和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不高。要加强农业干部培训和农业继续教育,要大力举办西部地区农业干部培训班、农业科班,提高西部农业干部、科技人员的水平,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农业千部、科技人员。
  (二)规范用人
  首先,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西部地区有1100多万人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作用,这是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也是政策扶持的重点。必须用好当地人才,千万不能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错误。
  其次,东西人才对口支援:我国西部地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仅为全国总量的15.5%,东部地区却集中了全国人才总量43.2%的各类专业人才[3],而且东部地区有很多专业技术人员处于闲置状态,因此,有必要进行东西部人才对口支援工作。从1997年开始,国家人事部就开展东西部人才市场对口支援工作,江苏扬州市、泰州市与陕西汉中市,江苏常州市与陕西安康地区,广东中山市与贵州遵义地区,广东南海市与贵州黔东南州等4省9个地市的人才市场之间就相互沟通人才供需信息和调剂人才余缺[4]。
   最后,构建合理配置劳动力机制:在西部人力资源开发中,要建立一套符合实际环境需要的劳动力选用机制。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启动西部的人才开发战略,使各类人才在对西部做出贡献的同时,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三)着力留人
  首先,以事业发展吸引人才:有关专家认为,人才的流动不同于一般劳动力的流动,人才的流动不仅取决于经济水平,更取决于经济发展势头。深圳、海南的情况便证明了这一点,深圳开始的时候经济发展水平很低,根本无法与北京、上海比,深圳吸引人才的不是有较高的生活水平,而是有发展前景。同样人才去西部地区是创业而不是去享乐,西部地区要为人才创造比东部地区更能实现自身价值的条件。
  其次,以良好待遇吸引人才:西部地区虽然不能与东部地区拼工资、比待遇,但也要尽量提高人才的工资福利待遇,改善人才的住房、医疗、交通、通讯等生活条件,帮助人才解决户口、家庭安排、子女入学和就业等后顾之忧,使人才在西部地区安心工作。如内蒙古制定的人才政策规定,引进的高级人才,享受厅级干部医疗保健待遇,由用人单位优惠或无偿提供相应住房并配备交通工具;探索知识、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形式,保障人才通过创造性劳动获得较高的和探索知识、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形式,保障人才通过创造性劳动获得较高的合法收人;对两院院士、博士生导师、高级职称者、博士等特殊人才,政府每月分别给予3000元、1000
  元,400元、300元的补贴,各级政府、用人单位将为他们提供科研启动经费和必要的工作条件[5]。
  
  三、结语
  
  “人力资源丰富,但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存量严重不足”[6]是西部地区的基本情况。鉴此,我们必须振兴西部教育事业,提高西部地区总体教育水平,增加高素质劳动力的供给,以真正提高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98年)[M].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杨葆琨,等. 教育经济学新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3]广西教育报, 1995-02-21.
  [4]国家统计局综合司编. 西部大开发指南[M].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
  [5]参见胡鞍钢,熊义志. 我国知识发展的地区差距分析:特点、对策[J].新华文摘,2000,(9).
  [6]赵中建.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7]丁向阳.人才,你大胆地往西走[J]. 中国人才,2000,(3)。
  [8]储建中.西部人才开发必先稳住现有人才[J]. 中国人才,2000,(7).
  [9]付跃钦.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推动西部人才资源开发[J]. 中国人才,2002,(4).
  [10]揭东慧.提升人才素质:西部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J]. 经济问题探索,2001,(6).
  [11]梁裕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12]吕发成,马洪滨。理性的思考[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人力资源 现状及 浅谈 对策 现状 西部 人力 资源

扩展阅读

浅谈促销员素质   2024.05.24

有幸被公司派到杭州的一个商场里实习,实习的内容就是与市场第一线的促销员一起进行促销活动,在市场的第一线呆了一个多月,对促销可以说是深有体会,对于这种体会总是有一吐为快的冲动,于是总结后写了下来。  亲

  作者:李晓峰详情


最近1年,销售谈判的课程需求很大,16年多次被机构采购此类课程。企业营销发展中也逐步回归理性的思考,从冲动到激动回归到企业基本功的建设,核心就是队伍素养的提升。现实中,大量的营销从业人员没有系统的经过

  作者:蒋观庆详情


现象呈现:在采购人员的训练中,有一条就是当面对销售人员的时候,不要表现对销售人员的喜欢,更不要表现出自己需求的急迫性,表现对供应商产品的认可。生活中这样例子很多,你越是看上的服装,你可能越来挑剔,来获

  作者:蒋观庆详情


现象呈现在谈判中,有时候围绕某一个具体问题,双方各不相让。经常看到的是价格,货款,投诉处理,合作方式等。比如价格吧,销售员价格基本到了底线,但客户始终在对比,一个不让,一个要求再降价。此类现象在业务中

  作者:蒋观庆详情


系列专题:2009中国营销  2009年是一个极不平凡的年度,世界金融危机,H1N1流感的蔓延,给全世界带来的压力好像遍布了中国的大江南北,各行各业,就连老百姓都知道危机来了,可想而知这场比想象当中的

  作者:冯涛详情


系列专题:培训公司成长之惑 由美国次债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席卷世界上的每个国家,每个角落,当然中国不能排除在外,各行业、各领域都多多少少受到影响,当然培训业也不能幸免于难。培训产业作为一个服务业依托

  作者:董栗序详情


版权声明:

本网刊登/转载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或来源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网不对其真伪性负责。
本网部分文章来源于其他媒体,本网转载此文只是为 网友免费提供更多的知识或资讯,传播管理/培训经验,不是直接以赢利为目的,版权归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权方面问题或是本网相关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将进行整理。


COPYRIGT @ 2001-2018 HTTP://WWW.QG6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管理资源网 版权所有